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所研究的内容不仅是将三维空间物体变换为二维平面的图形,而且还研究通过大二维平台上作图来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这往往使初学者深感抽象、难学。加上职校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智能潜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先天不利因素,常常导致中等职校制图教学陷入困境。制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实现从平台走向空间,再从空间走向平台,彻底走出迷糊状态,突破当前中等职校制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培养学习兴趣,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性
制图课比较抽象、枯燥,而技能要求又比较高,易使初学的职校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如何有效激发职校生学习制图的兴趣,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成为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上好第一课,培养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除介绍教材绪论内容外,还应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展览室中的一些设计图纸及部分毕业生优秀作业展和根据图纸研发出的新产品。还可向学生介绍:“神九”飞船从构思、设计到制造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信息载体就是“图纸”。由此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会识图、绘图,无疑就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文盲”。此外,还可展示利用AUTOCAD绘制产品零件图的先进性。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源动力,唤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长时间抽象的教学,会较低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笔者适时变换教学媒体,使其产生新鲜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组合体投影时,不再用实物模型来直观教学,而改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模拟某一形体的叠加、切割、组合的过程,并利用动画旋转展示不同的方位,配以文字解释(注释部分可采用闪烁、放大),再辅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有时间的话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创设师生双边、多边交流活动的环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双教学情景中完成组合体的拆分、组合、识图、绘图学习任务。
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突破识图制图中的瓶颈
制图是立体向平面的转化,读图则是平面向立体的思维。可见,无论读图与画图都离不开空间思维。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这恰恰是职校生们最缺乏的,于是极易成为导致中等职校制图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大量借助实物模型,初步树立空间概念
经常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联想生活中的物体外观,回忆已学过的具有空间概念的一些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在讲截断体时,一方面提供实物模型,另一方面让学生准备好胡萝卜等易切割的物体,按预先要求的图示切割。先从主、左、俯视三个方面观察截交线的形状,然后再动手画图等。
(二)适时求助立体图,架构平面思维与空间思维的桥梁
“投影规律”一节是投影作图的精髓,虽易,但初学者不易运用。不易的关键在于学生难于跨越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过渡。为突破这一难关,课借助简单的立体图,授课前分别标明其与三视图的六方关系。待标完六方关系后,学生不难发现:立体图一旦确立,其上下、左右、前后距离就不变了。这样,可较直观地归纳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的三视图投影规律,结论的得出可谓水到渠成。通过这种训练,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二维平台向三维空间的跨越。
(三)反复训练静思默想法,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教完形体分析法,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立体图或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好立体的形状,然后拿走模型或立体图。接下来要求他们根据记忆,把三视图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若想记牢立体形状,须用已学过的“形体分析法”仔细观察立体图或模型,确定基本体组成数量,相对位置及组合形式(相贴、相交或相切),并确定每一部分特征方向,逐步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立体印象。然后方有可能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再现立体形状。通过这种静思默想法的训练,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制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绘图及初步设计能力。而绝大多数职校学生基础薄弱,自信意识、钻研意识不强。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成为制约职校生设计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对策有:
(一)充分展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讲解一些稍稍复杂的图时,为了节省时间,以往教师常使用挂图或投影。但对制图課来说,这并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授课时不是直接给出一幅完整的图,而是采用边作图边讲解,即当堂作图地方法,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产品制图时,创造性思维经历了准备、酝酿、明朗到验证的发展过程,这样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产品的设计思路。
(二)适时挖掘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契机
在画装配图时,教师可针对设计方案的选择,从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优化组合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譬如:测绘减速器的整套图纸时,对箱体与箱盖的连接螺栓、螺母,学生甲进行全面测绘,然后作图;而学生乙一开始就确定,此系标准件,只需要直接在标题栏按国标规定标注即可。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对比不同的处理方案,并作出最优选择,强化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着重强化求异思维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求异思维。即要求在探求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某种至少对思维者来说是以前不存在或未被发现的东西。具体做法是:借“构形穿孔”找寻求异思维培育的突破口。
例:设计一物体,能分别通过下列不同形状的三种孔。
构形设计:设想立方体A仅能穿过方孔,形体B可穿过方孔和三角形孔,只有C能全部穿过,最合题意。
通过上述事例的分析、构思、对比,可拓展空间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求异性、创新性,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一、培养学习兴趣,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性
制图课比较抽象、枯燥,而技能要求又比较高,易使初学的职校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如何有效激发职校生学习制图的兴趣,克服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成为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上好第一课,培养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除介绍教材绪论内容外,还应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展览室中的一些设计图纸及部分毕业生优秀作业展和根据图纸研发出的新产品。还可向学生介绍:“神九”飞船从构思、设计到制造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信息载体就是“图纸”。由此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会识图、绘图,无疑就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文盲”。此外,还可展示利用AUTOCAD绘制产品零件图的先进性。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源动力,唤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长时间抽象的教学,会较低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笔者适时变换教学媒体,使其产生新鲜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组合体投影时,不再用实物模型来直观教学,而改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模拟某一形体的叠加、切割、组合的过程,并利用动画旋转展示不同的方位,配以文字解释(注释部分可采用闪烁、放大),再辅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有时间的话还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创设师生双边、多边交流活动的环境。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双教学情景中完成组合体的拆分、组合、识图、绘图学习任务。
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突破识图制图中的瓶颈
制图是立体向平面的转化,读图则是平面向立体的思维。可见,无论读图与画图都离不开空间思维。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这恰恰是职校生们最缺乏的,于是极易成为导致中等职校制图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大量借助实物模型,初步树立空间概念
经常组织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联想生活中的物体外观,回忆已学过的具有空间概念的一些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在讲截断体时,一方面提供实物模型,另一方面让学生准备好胡萝卜等易切割的物体,按预先要求的图示切割。先从主、左、俯视三个方面观察截交线的形状,然后再动手画图等。
(二)适时求助立体图,架构平面思维与空间思维的桥梁
“投影规律”一节是投影作图的精髓,虽易,但初学者不易运用。不易的关键在于学生难于跨越平面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过渡。为突破这一难关,课借助简单的立体图,授课前分别标明其与三视图的六方关系。待标完六方关系后,学生不难发现:立体图一旦确立,其上下、左右、前后距离就不变了。这样,可较直观地归纳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的三视图投影规律,结论的得出可谓水到渠成。通过这种训练,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二维平台向三维空间的跨越。
(三)反复训练静思默想法,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教完形体分析法,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立体图或模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好立体的形状,然后拿走模型或立体图。接下来要求他们根据记忆,把三视图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若想记牢立体形状,须用已学过的“形体分析法”仔细观察立体图或模型,确定基本体组成数量,相对位置及组合形式(相贴、相交或相切),并确定每一部分特征方向,逐步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立体印象。然后方有可能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再现立体形状。通过这种静思默想法的训练,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制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绘图及初步设计能力。而绝大多数职校学生基础薄弱,自信意识、钻研意识不强。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成为制约职校生设计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对策有:
(一)充分展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讲解一些稍稍复杂的图时,为了节省时间,以往教师常使用挂图或投影。但对制图課来说,这并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在授课时不是直接给出一幅完整的图,而是采用边作图边讲解,即当堂作图地方法,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产品制图时,创造性思维经历了准备、酝酿、明朗到验证的发展过程,这样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产品的设计思路。
(二)适时挖掘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契机
在画装配图时,教师可针对设计方案的选择,从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优化组合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譬如:测绘减速器的整套图纸时,对箱体与箱盖的连接螺栓、螺母,学生甲进行全面测绘,然后作图;而学生乙一开始就确定,此系标准件,只需要直接在标题栏按国标规定标注即可。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对比不同的处理方案,并作出最优选择,强化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着重强化求异思维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求异思维。即要求在探求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某种至少对思维者来说是以前不存在或未被发现的东西。具体做法是:借“构形穿孔”找寻求异思维培育的突破口。
例:设计一物体,能分别通过下列不同形状的三种孔。
构形设计:设想立方体A仅能穿过方孔,形体B可穿过方孔和三角形孔,只有C能全部穿过,最合题意。
通过上述事例的分析、构思、对比,可拓展空间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求异性、创新性,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