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就像一部小说,要吸引人,首先是开头部分。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老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接下去的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能实现高效精彩课堂。我总结了我的几个引入方法:一、利用趣味实验引入;二、利用问题设立直接引入;三、利用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引入;四、利用复习题引入。
【关键词】精彩导入 高效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9-01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进行双向交流。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做到课堂十分精彩,而整节课要精彩,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引入的精彩,发挥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此对这些年的教学做个小结,如何使课堂引入精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利用趣味实验引入。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游戏、小魔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我讲讲我自己的两个例子:例一,讲大气压强时,利用瓶子吞蛋趣味实验引入。上课前跟学生说我们接下去做个小魔术,然后拿出器材:一个剥壳的熟鸡蛋和一个瓶口小于鸡蛋的玻璃瓶,把鸡蛋放在瓶口,叫学生看现象(鸡蛋静止在瓶口),然后拿下鸡蛋,再点燃蘸有酒精的棉花,并丢进瓶子里,过会儿把鸡蛋放上去,过会儿鸡蛋就进瓶子里了,再用噱头的话,问学生是什么让鸡蛋进去的,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释了,接下去就围绕这个实验讲解。用这个实验后,学生明显积极性提高,都想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整堂课注意力很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例二:在讲硫酸的腐蚀性时,也可以用实验引入,先准备一张纸,纸上画个脸,但是头发外面只有轮廓,里面是空的,然后先用玻璃棒蘸点浓硫酸,在头发框里涂满,等着腐蚀效果的出现,说开始变魔术了,把没头发的脸变成有头发的了,学生能直观的看到腐蚀的现象,而且一开始就先做实验,再讲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整个课堂精彩起来。当然这样的引入方法还可以在很多课中应用,只要仔细思考就能设计出精彩的实验引入,使课堂在一开始就进入精彩。
其次,利用问题设立直接引入。
古人曾云:”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实每堂课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间接引入,像上面介绍的两种,但是有些问题没有其他载体,只能直接利用日常生活的现象设立问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如上惯性时,也可以直接问学生,坐车时,刚启动和突然刹车时,人体会发生什么现象,接着让学生回忆,最后得出现象,再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叫几位同学回答一下。整节课中,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到最后问题解决了,知识也落实了,两全其美了。平时上课中,多数采用此法,简单易行,但效果不是最好的,只是像应付似的有开端,能用其他方法的,这法尽量不用。
再次,是利用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引入。
对于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较感兴趣,他们想明白科学家是如何成长的,又是如何成功的,是如何研究的,也想从中得到启发。在科学课堂中老师就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生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思考他们的成功原因,思考他们的做事风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教《水的浮力》时,先讲讲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洗澡时想到辨别皇冠是否真金的方法,由此引入浮力的课;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讲述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对这现象进行思考,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讲完故事后,再讲今天的主题是牛顿的其他定律,能起到衔接作用了。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科学中有许多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上的科学家的故事,这样可以了解科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在上课引入时就利用进来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最后,利用复习题引入。
科学中有些章节的内容连贯性很强,上新课前,需要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因此利用复习题引入的方法由此而生。平时,我利用此方法时,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提问上堂课的内容,抽几个学生检查,看巩固得怎么样了,再上新课;另一种我叫它为板抄题复习,就是把前堂课的主要内容抄在黑板上, 叫学生做在草稿本上,早完成的给老师改,以便了解掌握的情况,同时又能更好的巩固上堂课的内容。如在上原子结构的模型内容时,第二课时上课前就用板抄题复习引入,首先在黑板上写上题目:1.原子由( )和( )构成;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3.原子核由( )和( )构成;4.原子中质子数=( )=( )。等前几名学生做好改过后,再讲解一下,让他们再读几次,再接着上新课。这样的引入能很好地复习前面的知识,启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针对知识点连接紧密,且课外没时间巩固时,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要使课堂成功,就必须有成功的引入,能把学生刚上课时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起探讨接下去所要学的内容。而高效、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引入,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引入,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最优化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精彩导入 高效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9-01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进行双向交流。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做到课堂十分精彩,而整节课要精彩,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引入的精彩,发挥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此对这些年的教学做个小结,如何使课堂引入精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利用趣味实验引入。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游戏、小魔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我讲讲我自己的两个例子:例一,讲大气压强时,利用瓶子吞蛋趣味实验引入。上课前跟学生说我们接下去做个小魔术,然后拿出器材:一个剥壳的熟鸡蛋和一个瓶口小于鸡蛋的玻璃瓶,把鸡蛋放在瓶口,叫学生看现象(鸡蛋静止在瓶口),然后拿下鸡蛋,再点燃蘸有酒精的棉花,并丢进瓶子里,过会儿把鸡蛋放上去,过会儿鸡蛋就进瓶子里了,再用噱头的话,问学生是什么让鸡蛋进去的,要知道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释了,接下去就围绕这个实验讲解。用这个实验后,学生明显积极性提高,都想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整堂课注意力很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例二:在讲硫酸的腐蚀性时,也可以用实验引入,先准备一张纸,纸上画个脸,但是头发外面只有轮廓,里面是空的,然后先用玻璃棒蘸点浓硫酸,在头发框里涂满,等着腐蚀效果的出现,说开始变魔术了,把没头发的脸变成有头发的了,学生能直观的看到腐蚀的现象,而且一开始就先做实验,再讲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整个课堂精彩起来。当然这样的引入方法还可以在很多课中应用,只要仔细思考就能设计出精彩的实验引入,使课堂在一开始就进入精彩。
其次,利用问题设立直接引入。
古人曾云:”学贵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实每堂课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间接引入,像上面介绍的两种,但是有些问题没有其他载体,只能直接利用日常生活的现象设立问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如上惯性时,也可以直接问学生,坐车时,刚启动和突然刹车时,人体会发生什么现象,接着让学生回忆,最后得出现象,再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叫几位同学回答一下。整节课中,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到最后问题解决了,知识也落实了,两全其美了。平时上课中,多数采用此法,简单易行,但效果不是最好的,只是像应付似的有开端,能用其他方法的,这法尽量不用。
再次,是利用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引入。
对于科学史和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较感兴趣,他们想明白科学家是如何成长的,又是如何成功的,是如何研究的,也想从中得到启发。在科学课堂中老师就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生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思考他们的成功原因,思考他们的做事风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教《水的浮力》时,先讲讲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洗澡时想到辨别皇冠是否真金的方法,由此引入浮力的课;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讲述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对这现象进行思考,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讲完故事后,再讲今天的主题是牛顿的其他定律,能起到衔接作用了。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科学中有许多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上的科学家的故事,这样可以了解科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在上课引入时就利用进来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最后,利用复习题引入。
科学中有些章节的内容连贯性很强,上新课前,需要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因此利用复习题引入的方法由此而生。平时,我利用此方法时,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提问上堂课的内容,抽几个学生检查,看巩固得怎么样了,再上新课;另一种我叫它为板抄题复习,就是把前堂课的主要内容抄在黑板上, 叫学生做在草稿本上,早完成的给老师改,以便了解掌握的情况,同时又能更好的巩固上堂课的内容。如在上原子结构的模型内容时,第二课时上课前就用板抄题复习引入,首先在黑板上写上题目:1.原子由( )和( )构成;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3.原子核由( )和( )构成;4.原子中质子数=( )=( )。等前几名学生做好改过后,再讲解一下,让他们再读几次,再接着上新课。这样的引入能很好地复习前面的知识,启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针对知识点连接紧密,且课外没时间巩固时,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要使课堂成功,就必须有成功的引入,能把学生刚上课时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起探讨接下去所要学的内容。而高效、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引入,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引入,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最优化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