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故事化”令《百家讲坛》创造影响力“神话”,使其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一跃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品牌栏目之一。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应该有所启示,将其“故事化”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教学环节当中,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故事化、内容生活化、客体主体化及效应情感化。
关键词:“故事化”;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69-03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个话题最近在电视业界不断地被提及:“故事化”的成功运用是促成许多电视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两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飞速增长,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评论出现了。
然而,两年前《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在央视排名很靠后,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独有偶,在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一些学生甚至千方百计地逃课,更多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堂,但并不听课,有的背外语单词,有的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有的看报刊杂志,还有的用手机发短信,真正认真听课的反而只占少数。二者的相似处境不禁让人产生“同病相怜”之感。
“故事化”令《百家讲坛》创造影响力“神话”。从“故事化”盘活《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具备“故事化”的意识,我们是否擅长讲故事。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思考如何将百家讲坛“故事化”的成功经验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即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二、“讲故事”:从讲授教学到案例教学的跨越
1.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故事化
事实上,“讲故事”是电视节目中不能缺少的、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表现手法。《今日说法》、《新闻调查》、《大家》、《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细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印象深刻的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会设计故事、非常会“讲故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应该学会“讲故事”,即运用教学案例。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喜欢读,并能引起学生关注、深入思考的典型案例,便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案例和案例所揭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促进学生思考并获益。
然而,长期以来,讲授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讲授教学采用单一的权威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单向的灌输和枯燥、死板的照本宣科,用教师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群言堂”;讲授教学习惯于“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支粉笔”,条件好的也许有“一个课件”,但其实质上无多大区别,教师只是充当起“画面解说员”的角色;在课程考核方法上,讲授教学沿用“一张试卷定终生”的传统,闭卷考试教师划学生背,背完再复制到试卷上,开卷考试教师不管,学生瞎抄。
与此相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实现从知识层面到理论层面的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
2.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讲授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远离现实生活。教育者往往一厢情愿地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不顾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进行圣人化、理想化的教育,凡事追求清雅脱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学生在接触这种教育时必然发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失望和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理论的建立,依赖于对事实知识的慎密考查。而理论本身也不是空泛的,是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人或事上,是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只有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例的剖析,才能使学生辨是非、识真伪、知荣辱。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库。能创造、体现或蕴涵道德教益的典型故事,就可选取为道德教育真实案例。不同时代英模人物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时代精神,是对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再继承、再塑造,代表着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先进思想和高尚伦理道德。社会是个大舞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验证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吻合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事例之中,以讲述分析、讨论互动等多样的方式学习,是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
3.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
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学生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少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凭借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没有了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教育,实现教育客体到教育主体的角色转换,即客体主体化。
4.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效应情感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扣响学生的心弦,讲清道理、切中要害,既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又可以让学生在感悟中感动、思考并行动,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深入人心。
案例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生动鲜活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感知具体事例入手,调动其情感因素。当一个人的积极性情感体验不断积累之后,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和认同,进而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习惯、思维定势和行动惯性。这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义、行几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规律。
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家庭美德”一节时,通过播放2005年1月《实话实说》的一期栏目《长大不容易》的视频文件,将重庆工商大学布置给大一新生的特殊作业——“算账”介绍给同学。首先算出家长、国家,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投资成本,甚至要具体到每个小时自己的花费;然后计算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报父母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投资;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封信告诉父母亲。由于案例中的主人公和当时的教学对象都是大一新生,这一共同身份立即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因此,笔者在课堂上随即引导大家一起动手算这笔账。这样一次看起来简单的算账和写信,却在同学当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以前被自己所忽视的父爱母爱,甚至有的学生情到深处,在讲台上当众留下感恩的泪水。通过这次算账,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洗礼,在期末作业或者课后聊天中,许多学生表示,这次案例教学之后,他们不仅对亲情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更深刻的感悟到只有珍惜大学四年的宝贵光阴,认真学习,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但是总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1.更新教育理念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教育者、被教育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重要性。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案例教学法以应有的重视,选好编好案例,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其次,作为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学校,应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并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引导和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再次,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案例教学的教育观念,运用具体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努力探索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规律,理解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不断积累案例教学经验,掌握必要的案例教学技巧,提高驾驭案例的能力。最后,学生也要更新学习观念,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仔细阅读案例材料,并认真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合理选择和使用案例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柏拉图在谈到用讲故事塑造学生心灵时就特别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他指出,“为了培养美德,他们(年轻人)最先听到的故事应当是最优美、最高尚的。”然而,实际上城邦里现在所讲的故事大多数都要加以抛弃,因为那些“赫西奥德、荷马,以及其他诗人所讲的那些故事”都是“编造的假故事”,对此“首先应当痛加谴责”。教师在叙述案例时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信,没有个人的观点与好恶,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案例是虚构的,就很难让人相信,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这样的案例教学将起到极坏的作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案例教学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内容为主线来选择案例、组织材料,以达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信息充足、事实充分、说服力强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时,应该针对“爱国”这条主线,在阐明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再举出几个我国历史上和现代著名的爱国英雄,用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的概念、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用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偏离或脱离爱国主义这个主题,讲到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案例,或举出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例子,虽然也没有太大的错误,但由于偏离了主题或脱离了主题,其结果很可能是到教学结束时,有些学生还不甚清楚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案例就成为画蛇添足,而非锦上添花了。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绝不能追求那种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也不是上课多举些有趣的事例、讲点笑话、来些幽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必须用课程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案例是表象和思想的切入点,选用案例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和启发性,不能随手拈来,不加选择地在课堂上罗列,而应精心筛选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较为典型的实例。
3.正确处理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使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死守讲授教学传统,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也很难真正地学好理论知识,这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旨相违背的;同样,轻视甚至拒绝系统理论传授,单纯地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很难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将二者耦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既充分发挥讲授教学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精确性、系统性优势,弥补案例教学的局限,又发扬案例教学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克服讲授教学的弊端。
参考文献
[1][2][古希腊]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38-339.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故事化”;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69-03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个话题最近在电视业界不断地被提及:“故事化”的成功运用是促成许多电视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两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飞速增长,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评论出现了。
然而,两年前《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在央视排名很靠后,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独有偶,在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一些学生甚至千方百计地逃课,更多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堂,但并不听课,有的背外语单词,有的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有的看报刊杂志,还有的用手机发短信,真正认真听课的反而只占少数。二者的相似处境不禁让人产生“同病相怜”之感。
“故事化”令《百家讲坛》创造影响力“神话”。从“故事化”盘活《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所启示,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具备“故事化”的意识,我们是否擅长讲故事。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思考如何将百家讲坛“故事化”的成功经验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即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二、“讲故事”:从讲授教学到案例教学的跨越
1.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故事化
事实上,“讲故事”是电视节目中不能缺少的、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表现手法。《今日说法》、《新闻调查》、《大家》、《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细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印象深刻的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会设计故事、非常会“讲故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应该学会“讲故事”,即运用教学案例。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喜欢读,并能引起学生关注、深入思考的典型案例,便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案例和案例所揭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促进学生思考并获益。
然而,长期以来,讲授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讲授教学采用单一的权威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单向的灌输和枯燥、死板的照本宣科,用教师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群言堂”;讲授教学习惯于“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支粉笔”,条件好的也许有“一个课件”,但其实质上无多大区别,教师只是充当起“画面解说员”的角色;在课程考核方法上,讲授教学沿用“一张试卷定终生”的传统,闭卷考试教师划学生背,背完再复制到试卷上,开卷考试教师不管,学生瞎抄。
与此相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实现从知识层面到理论层面的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
2.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讲授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理想化,远离现实生活。教育者往往一厢情愿地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不顾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进行圣人化、理想化的教育,凡事追求清雅脱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学生在接触这种教育时必然发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引起学生的失望和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理论的建立,依赖于对事实知识的慎密考查。而理论本身也不是空泛的,是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的人或事上,是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只有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例的剖析,才能使学生辨是非、识真伪、知荣辱。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库。能创造、体现或蕴涵道德教益的典型故事,就可选取为道德教育真实案例。不同时代英模人物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时代精神,是对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再继承、再塑造,代表着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先进思想和高尚伦理道德。社会是个大舞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验证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吻合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事例之中,以讲述分析、讨论互动等多样的方式学习,是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
3.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
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学生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少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凭借案例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没有了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自我教育,实现教育客体到教育主体的角色转换,即客体主体化。
4.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效应情感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扣响学生的心弦,讲清道理、切中要害,既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又可以让学生在感悟中感动、思考并行动,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深入人心。
案例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生动鲜活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感知具体事例入手,调动其情感因素。当一个人的积极性情感体验不断积累之后,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和认同,进而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习惯、思维定势和行动惯性。这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义、行几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规律。
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家庭美德”一节时,通过播放2005年1月《实话实说》的一期栏目《长大不容易》的视频文件,将重庆工商大学布置给大一新生的特殊作业——“算账”介绍给同学。首先算出家长、国家,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投资成本,甚至要具体到每个小时自己的花费;然后计算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报父母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投资;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封信告诉父母亲。由于案例中的主人公和当时的教学对象都是大一新生,这一共同身份立即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因此,笔者在课堂上随即引导大家一起动手算这笔账。这样一次看起来简单的算账和写信,却在同学当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以前被自己所忽视的父爱母爱,甚至有的学生情到深处,在讲台上当众留下感恩的泪水。通过这次算账,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洗礼,在期末作业或者课后聊天中,许多学生表示,这次案例教学之后,他们不仅对亲情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更深刻的感悟到只有珍惜大学四年的宝贵光阴,认真学习,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但是总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1.更新教育理念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教育者、被教育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重要性。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案例教学法以应有的重视,选好编好案例,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其次,作为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学校,应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并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引导和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再次,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案例教学的教育观念,运用具体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努力探索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规律,理解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不断积累案例教学经验,掌握必要的案例教学技巧,提高驾驭案例的能力。最后,学生也要更新学习观念,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仔细阅读案例材料,并认真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合理选择和使用案例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真实性。柏拉图在谈到用讲故事塑造学生心灵时就特别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他指出,“为了培养美德,他们(年轻人)最先听到的故事应当是最优美、最高尚的。”然而,实际上城邦里现在所讲的故事大多数都要加以抛弃,因为那些“赫西奥德、荷马,以及其他诗人所讲的那些故事”都是“编造的假故事”,对此“首先应当痛加谴责”。教师在叙述案例时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信,没有个人的观点与好恶,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案例是虚构的,就很难让人相信,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这样的案例教学将起到极坏的作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案例教学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内容为主线来选择案例、组织材料,以达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信息充足、事实充分、说服力强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时,应该针对“爱国”这条主线,在阐明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再举出几个我国历史上和现代著名的爱国英雄,用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的概念、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用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偏离或脱离爱国主义这个主题,讲到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案例,或举出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例子,虽然也没有太大的错误,但由于偏离了主题或脱离了主题,其结果很可能是到教学结束时,有些学生还不甚清楚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案例就成为画蛇添足,而非锦上添花了。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绝不能追求那种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也不是上课多举些有趣的事例、讲点笑话、来些幽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必须用课程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案例是表象和思想的切入点,选用案例一定要注意典型性和启发性,不能随手拈来,不加选择地在课堂上罗列,而应精心筛选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较为典型的实例。
3.正确处理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使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死守讲授教学传统,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也很难真正地学好理论知识,这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旨相违背的;同样,轻视甚至拒绝系统理论传授,单纯地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很难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将二者耦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既充分发挥讲授教学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精确性、系统性优势,弥补案例教学的局限,又发扬案例教学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克服讲授教学的弊端。
参考文献
[1][2][古希腊]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38-339.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