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日ISIS势力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被招募其中的事件越发引人关注。据调查,欧洲至少有2000人离家出走,加入了中东的反政府组织,给西方国家造成了新的安全威胁。
欧洲各国忧心忡忡
法国女孩萨尔玛喜欢炸薯条、玩苹果手机,还能制作“最好吃的披萨”,父亲把她当宝贝。作为这个穆斯林家庭10个孩子中的老小,她最乖,从不会远离巴黎郊区的家。然而,今年4月的一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一切。
萨尔玛去当地公立学校上学后,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监控摄像头显示,她到校仅5分钟就从后门溜走,去机场买机票飞往土耳其。事后警方调查发现,萨尔玛通过“圣战者”招募网进入叙利亚参加了内战,是一名身在叙利亚的法国人在网上把她引诱到了国外。
欧洲有数千名年轻人离家出走,加入中东的反政府组织,萨尔玛只是其中一员。这不仅导致很多家庭支离破碎,更给西方国家造成了新的重大安全威胁。
从出于对阿萨德政权大规模屠杀穆斯林的愤怒,到憧憬加入新宗教国家,受影响的年轻人离开家人和安全的环境支持“圣战”组织。一些人加入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叛乱运动,其他人甚至和更激进的伊斯兰组织结盟。
出走的年轻人数量之多,足够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担忧。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化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欧洲有多达2000人已出走至叙利亚。法国政府估计仅该国就有700人,是欧洲大陆人数最多的;英国有500人;德国约有300人;荷兰至少有100人;还有很多比利时青少年。在大洋彼岸,美国也有几十人出走,其中一名佛罗里达人于5月在叙利亚制造了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有些中东裔年轻人因西方未能阻止叙利亚冲突,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这场冲突在过去三年已导致超过16万人死亡。社交媒体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激进组织的猎物。出走者有男有女,有的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有的最近才皈依伊斯兰教。一些人接受过军事训练,其他人则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许多人不会再回来,对于那些想回国的人,欧洲各国政府担心他们会给国内带来威胁。
欧盟反恐协调员吉勒表示,5月发生在布鲁塞尔犹太博物馆的枪击案导致4人遇害,凶手是一名长期滞留叙利亚的法国“圣战者”,这种危险值得警惕。
网络成为“圣战”的重要阵地
叙利亚并非第一个吸引西方青年参战的国家。上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80年代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后来的索马里内战,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出现过外国战士的身影。
但叙利亚的可访问性,加上社交媒体催生的强大“网络圣战”,使反政府组织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数量招募外国人。专家指出,现在从欧洲乘英国易捷航空公司等廉价航班前往土耳其南部很容易,反政府组织称之为“圣战飞机”。到土耳其后,外国战士通常无需签证,他们可以轻易融入游客队伍,乘车前往土叙边境。一旦过境,他们就会到“欧洲之家”应征,执行各种武装组织派下的任务。
叙利亚战争的另一不寻常之处是,“圣战主义”竟然成了一种媒体现象。荷兰“圣战分子”伊尔马兹已是社交媒体的轰动人物,他把在叙利亚的经历美化为“终极冒险”。激进组织上传的视频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极端宗教者将“殉难和忠诚”的信息包装成摇滚视频吸引西方年轻人。这是“大众圣战”的一种新手段,德国“哈亚特项目”的家庭顾问克勒说,该项目专为防止德国激进年轻人前往叙利亚而设。
在萨尔玛的个案中,网络发挥了导向和煽动工具的双重功效。萨尔玛的哥哥易卜拉欣说:“这是脸谱网的错。”在过去几个月,前往叙利亚的女性数量一直稳步上升。她们常常被“圣战解放”的理念吸引,该理念提倡女性可以出国,想嫁谁就嫁谁,不用征得家人同意。
数字时代,不仅是好奇的年轻穆斯林妇女会被蛊惑,“圣战分子”现在可以接触到各人种和社会阶层,从边缘化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到欧洲的中产阶级。法国专家马修称:“年轻人认为,如今可以挑战传统秩序的唯一意识形态就是伊斯兰主义,特别是圣战主义……如果想革命,美国不允许,法国、英国也行不通。”
年轻人回国变恐怖分子
对失去孩子的家庭來说,还面临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曾经乖巧的儿女怎么变得越来越激进?去年,16岁的海琳告诉母亲杜兰德,她已皈依伊斯兰教。住在巴黎郊区的海琳很早就痴迷其他国家的文化,母亲起初并不担心女儿对宗教的好奇心,但后来却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
新年过后,海琳不再化妆并且只穿长裙,钢琴也不弹了,只听伊斯兰音乐,她开始戴头巾。情况到5月更严重了,她本应去美容院开始实习,却退出了,女儿称自己只想过穆斯林生活。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叫来心理学家和警察,但他们称皈依伊斯兰教并不犯法。
杜兰德只好转而和那些与她有同样遭遇的父母联系,他们都参加了人类学家冬妮娅建立的帮助组织。这些父母大多是中产阶级,70%的人来自无神论者家庭,并不认同“清真寺是‘圣战’新兵主要来源”的观点。冬妮娅劝杜兰德向法国新开通的热线求助,该热线专门向激进分子的家人提供帮助。
杜兰德打了电话,对方建议她立即签署禁止女儿出国的文件。家人还没收了海琳的手机和电脑,发现了多条煽动性信息。在短信中,海琳的埃及男友要她改变举止,并劝她别听母亲的话。虽然女儿称目前不打算离开法国,但杜兰德担心她过了18岁就会离开,“她被洗脑了”。被洗脑的孩子一旦离开祖国,就很难再回头。
去年冬天,时任法国内政部长的曼努埃尔,将出走的年轻“圣战者”称为“我们在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最大危险”。法国有欧洲地区最大的穆斯林和犹太人社区,前往叙利亚的外国战士也最多。但问题并不局限于个别国家,因为人们可以在多数欧盟国家间自由迁移。布鲁塞尔枪击案的头号嫌犯奈姆墨奇就是法国人,经德国回欧洲后在比利时发动了攻击。
“我们曾担心从叙利亚回来的人可能策划袭击。”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说。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已逮捕多名为激进组织网络征兵的嫌犯,并挫败多起袭击。
更紧迫的是,官员们首先要努力阻止年轻人成为被招募的对象。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正式推出“激进意识网络”,将欧洲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社团组织连接起来。很多国家也像法国一样设立了热线,供人们在发现家庭成员有异常行为时求助。
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对萨尔玛一家可能为时已晚。她已飞往伊斯坦布尔,并很快到达叙利亚。易卜拉欣还担心家人有危险,圣战分子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住处。“每个人都在帮被激进组织绑架的尼日利亚女孩,我们欧洲的孩子却没人管。我向大家呼吁,救救我们吧。”易卜拉欣说。
欧洲各国忧心忡忡
法国女孩萨尔玛喜欢炸薯条、玩苹果手机,还能制作“最好吃的披萨”,父亲把她当宝贝。作为这个穆斯林家庭10个孩子中的老小,她最乖,从不会远离巴黎郊区的家。然而,今年4月的一天发生的事改变了一切。
萨尔玛去当地公立学校上学后,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监控摄像头显示,她到校仅5分钟就从后门溜走,去机场买机票飞往土耳其。事后警方调查发现,萨尔玛通过“圣战者”招募网进入叙利亚参加了内战,是一名身在叙利亚的法国人在网上把她引诱到了国外。
欧洲有数千名年轻人离家出走,加入中东的反政府组织,萨尔玛只是其中一员。这不仅导致很多家庭支离破碎,更给西方国家造成了新的重大安全威胁。
从出于对阿萨德政权大规模屠杀穆斯林的愤怒,到憧憬加入新宗教国家,受影响的年轻人离开家人和安全的环境支持“圣战”组织。一些人加入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叛乱运动,其他人甚至和更激进的伊斯兰组织结盟。
出走的年轻人数量之多,足够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担忧。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化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欧洲有多达2000人已出走至叙利亚。法国政府估计仅该国就有700人,是欧洲大陆人数最多的;英国有500人;德国约有300人;荷兰至少有100人;还有很多比利时青少年。在大洋彼岸,美国也有几十人出走,其中一名佛罗里达人于5月在叙利亚制造了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有些中东裔年轻人因西方未能阻止叙利亚冲突,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这场冲突在过去三年已导致超过16万人死亡。社交媒体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激进组织的猎物。出走者有男有女,有的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有的最近才皈依伊斯兰教。一些人接受过军事训练,其他人则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许多人不会再回来,对于那些想回国的人,欧洲各国政府担心他们会给国内带来威胁。
欧盟反恐协调员吉勒表示,5月发生在布鲁塞尔犹太博物馆的枪击案导致4人遇害,凶手是一名长期滞留叙利亚的法国“圣战者”,这种危险值得警惕。
网络成为“圣战”的重要阵地
叙利亚并非第一个吸引西方青年参战的国家。上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80年代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后来的索马里内战,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都出现过外国战士的身影。
但叙利亚的可访问性,加上社交媒体催生的强大“网络圣战”,使反政府组织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数量招募外国人。专家指出,现在从欧洲乘英国易捷航空公司等廉价航班前往土耳其南部很容易,反政府组织称之为“圣战飞机”。到土耳其后,外国战士通常无需签证,他们可以轻易融入游客队伍,乘车前往土叙边境。一旦过境,他们就会到“欧洲之家”应征,执行各种武装组织派下的任务。
叙利亚战争的另一不寻常之处是,“圣战主义”竟然成了一种媒体现象。荷兰“圣战分子”伊尔马兹已是社交媒体的轰动人物,他把在叙利亚的经历美化为“终极冒险”。激进组织上传的视频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极端宗教者将“殉难和忠诚”的信息包装成摇滚视频吸引西方年轻人。这是“大众圣战”的一种新手段,德国“哈亚特项目”的家庭顾问克勒说,该项目专为防止德国激进年轻人前往叙利亚而设。
在萨尔玛的个案中,网络发挥了导向和煽动工具的双重功效。萨尔玛的哥哥易卜拉欣说:“这是脸谱网的错。”在过去几个月,前往叙利亚的女性数量一直稳步上升。她们常常被“圣战解放”的理念吸引,该理念提倡女性可以出国,想嫁谁就嫁谁,不用征得家人同意。
数字时代,不仅是好奇的年轻穆斯林妇女会被蛊惑,“圣战分子”现在可以接触到各人种和社会阶层,从边缘化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到欧洲的中产阶级。法国专家马修称:“年轻人认为,如今可以挑战传统秩序的唯一意识形态就是伊斯兰主义,特别是圣战主义……如果想革命,美国不允许,法国、英国也行不通。”
年轻人回国变恐怖分子
对失去孩子的家庭來说,还面临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曾经乖巧的儿女怎么变得越来越激进?去年,16岁的海琳告诉母亲杜兰德,她已皈依伊斯兰教。住在巴黎郊区的海琳很早就痴迷其他国家的文化,母亲起初并不担心女儿对宗教的好奇心,但后来却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
新年过后,海琳不再化妆并且只穿长裙,钢琴也不弹了,只听伊斯兰音乐,她开始戴头巾。情况到5月更严重了,她本应去美容院开始实习,却退出了,女儿称自己只想过穆斯林生活。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叫来心理学家和警察,但他们称皈依伊斯兰教并不犯法。
杜兰德只好转而和那些与她有同样遭遇的父母联系,他们都参加了人类学家冬妮娅建立的帮助组织。这些父母大多是中产阶级,70%的人来自无神论者家庭,并不认同“清真寺是‘圣战’新兵主要来源”的观点。冬妮娅劝杜兰德向法国新开通的热线求助,该热线专门向激进分子的家人提供帮助。
杜兰德打了电话,对方建议她立即签署禁止女儿出国的文件。家人还没收了海琳的手机和电脑,发现了多条煽动性信息。在短信中,海琳的埃及男友要她改变举止,并劝她别听母亲的话。虽然女儿称目前不打算离开法国,但杜兰德担心她过了18岁就会离开,“她被洗脑了”。被洗脑的孩子一旦离开祖国,就很难再回头。
去年冬天,时任法国内政部长的曼努埃尔,将出走的年轻“圣战者”称为“我们在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最大危险”。法国有欧洲地区最大的穆斯林和犹太人社区,前往叙利亚的外国战士也最多。但问题并不局限于个别国家,因为人们可以在多数欧盟国家间自由迁移。布鲁塞尔枪击案的头号嫌犯奈姆墨奇就是法国人,经德国回欧洲后在比利时发动了攻击。
“我们曾担心从叙利亚回来的人可能策划袭击。”德国内政部长托马斯说。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已逮捕多名为激进组织网络征兵的嫌犯,并挫败多起袭击。
更紧迫的是,官员们首先要努力阻止年轻人成为被招募的对象。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正式推出“激进意识网络”,将欧洲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社团组织连接起来。很多国家也像法国一样设立了热线,供人们在发现家庭成员有异常行为时求助。
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对萨尔玛一家可能为时已晚。她已飞往伊斯坦布尔,并很快到达叙利亚。易卜拉欣还担心家人有危险,圣战分子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住处。“每个人都在帮被激进组织绑架的尼日利亚女孩,我们欧洲的孩子却没人管。我向大家呼吁,救救我们吧。”易卜拉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