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媒在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文化,这就要求传播的载体之一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不能有误,否则就会造成误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听到一些或因望文生义或因不解其义而用错的词语,因而有将这些词语加以分析并讲明其正确用法的必要。
差强人意:辽宁电视台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小甜甜布兰妮的表演差强人意,获得了最差表演奖”。差强人意的本意是“比较使人满意”。《后汉书》十八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怕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光武)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也简作“差强意”。陆游剑南诗稿三十舟行戏书:“扬帆海浦差强意,卧看秋涛蹴远天。”可见,以上都是用来形容做事或某人的表现“比较使人满意”的。而“获得了最差表演奖”的布兰妮的表演怎能“比较使人满意”呢?这里的“差”读音是chā,而不是chāi、chà。
美轮美奂:常见报刊或电视台报道“xx演员长得美轮美奂,一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那美轮美奂的表演……”等等。美轮美奂是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礼·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注:“心讥其奢也。轮,言高大。奂,言众多。”错用这一词语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者见到了“美”字,就望文生义的用来形容人的长相和人物的表演。
屡试不爽:在看体育节目的现场直播时常听道“xx运动员在采用了新的乒乓球规则之后,觉得屡试不爽,成绩一直不好”等语。“爽”有明亮、清朗、爽朗意,也有差错,过失意,在这一成语里,应为后者。《诗·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今天的“爽约”一词中的“爽”即是此义。而使用者望文生义地认为“不爽”就是不舒服之义,实际上这个词语的意思为“多次试用也没有差错”。
炙手可热:某报报道,“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一到中国,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炙手可热”原意为“火焰灼手”。比喻权势和气焰之盛。杜甫草堂诗笺四《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这里说的就是权势。使用者想表达的却是“受欢迎或热门(货)”之意,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语被用错的频率是较高的。
染指:2001年某青年报体育版报道“大连实德队今年有染指甲A冠军的实力”。这处的染指一词用错了。此词见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本指以手指蘸鼎内鼋羹。后比喻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意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是贬义词语。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第一个做某事的人,而不管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某报报道“开展冬泳运动是一次偶然机会,始作俑者是xxx……”,开展冬泳是好事,怎么变成坏事了呢?这显然是弄错了这个词的感情色彩。
以上这些词语在传媒中常被错误地使用,给语文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学习,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媒才能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并且有效地宣传祖国的文化。
差强人意:辽宁电视台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小甜甜布兰妮的表演差强人意,获得了最差表演奖”。差强人意的本意是“比较使人满意”。《后汉书》十八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怕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光武)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也简作“差强意”。陆游剑南诗稿三十舟行戏书:“扬帆海浦差强意,卧看秋涛蹴远天。”可见,以上都是用来形容做事或某人的表现“比较使人满意”的。而“获得了最差表演奖”的布兰妮的表演怎能“比较使人满意”呢?这里的“差”读音是chā,而不是chāi、chà。
美轮美奂:常见报刊或电视台报道“xx演员长得美轮美奂,一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那美轮美奂的表演……”等等。美轮美奂是形容高大美观。多用于赞美新屋。《礼·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注:“心讥其奢也。轮,言高大。奂,言众多。”错用这一词语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者见到了“美”字,就望文生义的用来形容人的长相和人物的表演。
屡试不爽:在看体育节目的现场直播时常听道“xx运动员在采用了新的乒乓球规则之后,觉得屡试不爽,成绩一直不好”等语。“爽”有明亮、清朗、爽朗意,也有差错,过失意,在这一成语里,应为后者。《诗·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今天的“爽约”一词中的“爽”即是此义。而使用者望文生义地认为“不爽”就是不舒服之义,实际上这个词语的意思为“多次试用也没有差错”。
炙手可热:某报报道,“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一到中国,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炙手可热”原意为“火焰灼手”。比喻权势和气焰之盛。杜甫草堂诗笺四《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这里说的就是权势。使用者想表达的却是“受欢迎或热门(货)”之意,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语被用错的频率是较高的。
染指:2001年某青年报体育版报道“大连实德队今年有染指甲A冠军的实力”。这处的染指一词用错了。此词见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本指以手指蘸鼎内鼋羹。后比喻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意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是贬义词语。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第一个做某事的人,而不管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某报报道“开展冬泳运动是一次偶然机会,始作俑者是xxx……”,开展冬泳是好事,怎么变成坏事了呢?这显然是弄错了这个词的感情色彩。
以上这些词语在传媒中常被错误地使用,给语文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加强语言基本功的学习,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媒才能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并且有效地宣传祖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