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在言语实践中感受母爱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于是去母亲工作的厂里向她要钱,母亲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钱的故事。课文运用电影镜头的表现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细节。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环境等描写,刻画了一个贫困、艰辛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和反复的手法,将感情蕴含在场景和细节中,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因此,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其中的感情,又要指导学生通过品析、朗读、对比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和陌生化的写法,在言意兼得中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脊”“抑”等12个生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描写的场景,聚焦关键场景和细节,想象画面,感受“慈母情深”。
  3.通过比较,品味语言,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习准备: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第1、2题。
  2.授课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场景,整体把握
  (一)了解“场景”含义,明确学习任务
  1.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景和特意设置的细节,了解“场景”和“细节”的差异。
  2.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学习任务。
  (二)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成果
  1.交流《语文作业本》上的第1、2题,引导学生关注易错字。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脊”字(强调笔顺:先两边后中间),学生书写巩固;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龟”。
  (三)初读课文,梳理场景
  1.导入:课文中的一个个场景犹如电影中的画面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读课文,把这些场景快速找出来。
  2.出示学习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和母亲有关的哪些场景?(板书:场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在下图的空格里。
  3.交流填写的场景,比较发现。
  (1)发现共同点:这些场景都跟母亲密切关联,“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2)梳理关键信息:所填的场景中涉及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
  二、聚焦细节,体会情感
  (一)自主学习,想象画面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哪个场景让你最受触动?请选择最受触动的场景,边读边想象,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做简单的批注。
  (二)关注细节,交流感悟
  ●预设一:“手”的细节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1.理解“龟裂”,感受母亲的艰辛。
  (1)教师提示:你想象中的“龟裂”的手是怎样的?(相机板书:手指龟裂)
  (2)联系生活,说说什么时候见过龟裂的手。
  (3)出示图片:形象感受“龟裂的手”,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关注“皱皱的”,感受母亲的贫困。
  (1)想象:脑海中“皱皱的毛票”是怎样的?
  (2)播放访谈梁晓声的片段,了解1元5角在当时的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关注“掏”,感受慈母情怀。
  提示:还有哪个细节引起了你的注意?(相机板书:掏)
  (1)借助“掏”,发挥想象,描述母亲取毛票的画面。
  (2)思考:一个“掏”字说明当时母亲已经倾其所有了。她掏出的仅仅是那一卷毛票吗?
  4.小结:“龟裂”“皱皱的”“掏”,这些在场景中呈现的微型画面就是细节(板书:细节),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贫苦、辛劳却充满慈母情怀的母亲。
  5.通过朗读表达感受。
  ●预设二:“塞”的细节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1.读句子,说说对哪个词印象最深刻。
  2.关注“塞”。
  (1)比较:为什么用“塞”不用“递”?(相机板书:塞)
  (2)讨论小结:“塞”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又表现出母亲为“我”付出是毫不犹豫、无怨无悔的。这个准确、简练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慈母情深。
  ●预设三:“背”的细节
  1.交流:描写“背”的细节一共有几处?(出示句子)
  2.读句子,交流第①句。
  (1)说说对哪个细节印象最深刻。(相机板书:脊背弯曲)
  (2)发挥想象,说说“极其瘦弱”是什么样子的。(相机板书:瘦弱)
  (3)比较句子,说说下面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4)小结:“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强调了冲击眼球的是“背”的“极其瘦弱”,而不是母亲这个人。可见,母亲的瘦弱几乎让自己的儿子都辨认不出来了。
  3.交流第②③句。
  (1)读句子,发挥想象,交流想到的画面。
  (2)说说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词语反复出现)
  (3)组织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这些词语,修改成下面的样子不是更简洁吗?(分两组出示句子)
  (4)进一步讨论:如果拍电影,以上哪个是慢镜头,哪个是快镜头?你会选择哪一句话来拍?
  (5)点拨小结:作者借助电影镜头的呈现方式,运用反复的写法描写了这两处细节,突出了慈母情深,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4.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三处“背”的细节描写出现在怎样的情境里(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找母亲要钱的时候看到的情景),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震惊、心疼)   5.指导朗读这两个句子。
  三、回顾场景,迁移运用
  (一)回顾场景,体会心情
  1.导入:我们从刚才的场景和细节中,体会到“我”的震惊和心疼,课文中有一句话把“我”的这种复杂的心情都表现出来了。
  2.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说说“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相机指名学生回答,板书:难过、愧疚、自责……)
  (2)回顾场景:正是这些场景让“我”鼻子一酸(出示内容,配乐齐读):极其瘦弱的脊背、眼神疲惫的眼睛、干燥龟裂的手指、揉得皱皱的毛票、手脚并用的忙碌……
  (3)教师小结:“鼻子一酸”让我们体会到了“我”复杂的心情,也表现了“我”很懂事,能体谅父母。
  (二)拓展写话,运用写法
  1.提问: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当时怎样的场景印在你的脑海中?
  2.明确练笔要求: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注意抓住一个场景,尝试运用反复的写法把印象最深的细节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完成《语文作业本》第6题)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4.组织交流、评价。
  (1)选择2~3个较好的片段进行展示。
  (2)师生点评,重点评价是否呈现了场景或细节,是否用反复出现的词语来表达情感。
  (三)了解作者,推荐阅读
  1.教师总结:几十年过去了,作者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名作家(出示梁晓声简介),这一幕幕场景深深刻印在他的生命中,成为伴随他成长的一种力量。
  2.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散文《母亲》。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一、关注言语形式,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一)从言语品析中感受文本内涵
  发现、体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秘妙的过程,就是“言语体验”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言语体验活动,才能感悟到语言表达的精确妥帖。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字词、句式、语段、篇章,通过比较、迁移和唤醒等方法,帮助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在涂老师的课堂中,品析语言做得比较扎实、深入,学生能体会到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慈母情深,体验到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对“龟裂”“掏”“塞”“极其瘦弱”等词语的体悟,涂老师没有停留在“看看图片”“做做动作”“想想意思”等层次上,而是带领学生直达文字深处。
  (二)从特殊写法中体会表达效果
  歌德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李海林老师也认为,言语体验的主要对象是“由内容存在转化而来的形式存在”。在本课的教学中,涂老师借助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描写母亲“背”的两句话,聚焦课文中多处反复使用相同语句的写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表达方式,又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涂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不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母亲的“背”。在比较和讨论中,学生对这种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二、搭建学习支架,展开言语体验过程
  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比如,涂老师借助“电影胶片”的图式,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将碎片化的信息串成一个整体,使抽象的概括变得形象化,更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降低了难度。再如学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时,先引导学生想象“龟裂”的手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出示图片直观呈现“龟裂”,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母亲的手的样子,从而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艰辛。对反复手法的理解,涂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想象看到的情景,再出示修改后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内涵,最后深入讨论,体会“反复”的表达效果。教学中,支架的搭设让学生经历了言语实践的完整过程。這也是发现方法和应用方法的过程。
  三、设置学习梯度,指向语言迁移运用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内化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搭设了言语实践的阶梯。如第一板块,梳理课文中的主要场景,看起来似乎仅仅是为了贴合单元语文要素,实际上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经历了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提炼和概括的过程。第二板块,从感受“龟裂”的内涵到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由感性走向理性。第三板块,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生活中“鼻子一酸”的经历,综合运用本课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了真实的言语实践,其情感也逐步得到升华。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要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需大费周折,翻翻他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本,就略知一二了;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程度,也只需看看他的作文即可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为什么呢?因为作文是一门综合训练,包含着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新课标明确强调了对学生要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搞好作文教学,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的。我认为,要搞好作文教学
一路北上  为了让远方找到我  我,一路北上——  迟桂花从身后追来  还有茴香豆,秋,如一壶黄酒  正用一种热烈  装贴速度,装贴粗犷  霜色越来越近,蜻蜓穿上莲的旗袍  风中,一声鸟鸣  北方 空气更空  一种空旷,正张扬地为你画山画水  画云的细腻,蓝天的大写意  怎么忘了画  从江南带来的一声鸟鸣  ——全是  轻轻着凉的速度  烟雨已成秋  枫叶虽红,我的心事依旧  青,嫩  當秋变成了
这日,我们一家人来到表姨家中做客。还未上学的小表弟正坐在电视机前,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周围还放着不少玩具。  大人们在厨房忙活,爸妈把我赶去陪小表弟玩儿。可当我轻轻地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回应我的只有动画片里的喧闹声。唉,做姐姐的不可以跟一个小屁孩儿计较。我坐在一边,百无聊赖地拨弄着一地的玩具,突然一把宝剑横在了我的面前。我愣了愣,顺着宝剑将视线投向了小表弟。他一张包子脸鼓鼓的,硬是装作老成地皱着眉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特展夜场,2000个入场名额在15分钟内被抢光。特展当天,甚至出现了上千人冒雨排队进场的盛况。市民对夜间文化生活的热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时事鲜评  跟白天相比,人们在夜间似乎“天然地”更加需要文化生活。中国古代便有多彩的夜间生活。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直观地展示了古人设夜宴载歌行乐的风雅场面。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钟鸣鼎食之
有一次,豆豆到图书馆还书。  图书管理员发现他的书又破又烂,便问:为什么你的书破成这样?  豆豆答道: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管理员又问:为什么这两页不见了?  豆豆又答道:高尔基说过,“看一本好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页被我吃了。  管理员听了,立刻晕倒在地。
【摘 要】为了让《语文作业本》切实发挥作用,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抓手,教师可遵循“字词学习—内容梳理—阅读训练—拓展延伸”的编写思路,结合阅读教学实际,将《语文作业本》纳入教学设计,通过搭建学习支架,铺设探究轨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阅读力;课堂练习  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具有“与教材紧密结合”“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倡导实践性
【摘 要】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运用言语场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前后勾连造意境,多维拓展促理解;表达转换重创新,言语重构激活力;创设情境促深入,深度理解拓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实践中阅读、理解、体验、思考、感悟、交流,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关键词】语文素养;古诗词;言语场境;思维能力  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习惯等,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与
科学辟谣平台,让伪科学无处藏身  2019年8月30日下午,中国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启动。这一被誉为最具权威性、时效性、协同性、精准性的“科学辟谣平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主办。  在启动仪式上,相关责任人表示,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损害公众权益,扰乱社会秩序,开展科学辟谣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也是
摘 要:本文以编辑出版者视角,从国家历史进程、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期刊发展路径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杂志40年的办刊历程进行回顾,就办刊理念、出版责任、期刊作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杂志;创刊;40周年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7-0020-0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1年又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校长模仿钢铁侠表白毕业生  “人生不是看电影,没有二刷、三刷,只有拼尽全力,才能成就自己无悔的人生。备考却像看电影,做题就要二刷、三刷,因为做题一时爽,一直做题一直爽。”“不管是‘我家那小子’还是‘我家那闺女’,都去‘奔跑吧’,都去‘天天向上’吧,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极限挑战’,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2019年6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举办了2019届毕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