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其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品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97
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求“会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努力创设投入的环境,关心学生发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掌握学法,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投入参与并获取知识、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探究过程。在其过程中,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所以,教学过程要具备多向情感交流的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传授,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活动也难以进行,无法实现对课堂的完美调控。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应该成为课堂主体,所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轻松和愉快。教师面带微笑的提问,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了师生间的鸿沟;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一旦感到了教师的可亲,就会从心底里喜欢老师,然后由人及“科”。
二、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1.正确对待回答中的错误。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而是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的回答,尽可能地找出其闪光处,并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对待错误的正确心态。
2.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学习迁移,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崇敬热爱,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发生浓厚兴趣,产生需要。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赏识激励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甚至进行夸张性表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评价的作用,在作业、考试过程中增强学习需要。如采用“等级”+“评语”作业评价模式,给学生作业记“√、×”的同时,辅以评语,这种肯定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3.培养學生坚强的毅力。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承担挑战,有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卖关子”和“装傻”。当学生提出有点难度的问题时,我装作认真思考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向学生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进而鼓励学生讨论思考,展现自我,表达观点。问题探究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特别是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的解决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成功感,又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和证实自我成功。
4.创设有效的趣味情境。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趣的、有意義的、有收获的。我们都清楚,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使课堂充满趣味。要把所讲授内容形象化,要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能把学生仅看作接受知识的主体,埋怨学生不接受灌输,而应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把学生的活泼好动和活跃的思维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为日常生活服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放弃教具的使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框架。小学生总是好动的,他们会从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对这些小模型细细观察总结,进而得出三角形的特性。类似的做法可以用在许多图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卡纸制作直径分别为3厘米、5厘米、7厘米的圆,将做好的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记录其走过的路径,即为周长。探究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学生在记录、计算后突然发现周长并不是直径的整数倍,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猜测,认为直尺不精确或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为小数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发现这其中的关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以顺势揭示谜底,赞赏学生的观察力,并告知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古人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字。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萌生对先民智慧的崇敬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信念。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实际应用活动,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简单统计后,教师可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现象如:小区内居民用水问题,绿化树木种类等等,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下热点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实施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学周刊b版》.2011年第7期.
[2]孙丽丽.浅谈开展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第1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97
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求“会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努力创设投入的环境,关心学生发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掌握学法,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投入参与并获取知识、技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探究过程。在其过程中,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所以,教学过程要具备多向情感交流的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传授,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活动也难以进行,无法实现对课堂的完美调控。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应该成为课堂主体,所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轻松和愉快。教师面带微笑的提问,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了师生间的鸿沟;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一旦感到了教师的可亲,就会从心底里喜欢老师,然后由人及“科”。
二、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1.正确对待回答中的错误。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而是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的回答,尽可能地找出其闪光处,并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对待错误的正确心态。
2.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学习迁移,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崇敬热爱,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发生浓厚兴趣,产生需要。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赏识激励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甚至进行夸张性表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评价的作用,在作业、考试过程中增强学习需要。如采用“等级”+“评语”作业评价模式,给学生作业记“√、×”的同时,辅以评语,这种肯定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3.培养學生坚强的毅力。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承担挑战,有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卖关子”和“装傻”。当学生提出有点难度的问题时,我装作认真思考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向学生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进而鼓励学生讨论思考,展现自我,表达观点。问题探究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特别是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的解决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成功感,又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和证实自我成功。
4.创设有效的趣味情境。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趣的、有意義的、有收获的。我们都清楚,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使课堂充满趣味。要把所讲授内容形象化,要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能把学生仅看作接受知识的主体,埋怨学生不接受灌输,而应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把学生的活泼好动和活跃的思维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为日常生活服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放弃教具的使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框架。小学生总是好动的,他们会从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对这些小模型细细观察总结,进而得出三角形的特性。类似的做法可以用在许多图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卡纸制作直径分别为3厘米、5厘米、7厘米的圆,将做好的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记录其走过的路径,即为周长。探究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学生在记录、计算后突然发现周长并不是直径的整数倍,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猜测,认为直尺不精确或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为小数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发现这其中的关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以顺势揭示谜底,赞赏学生的观察力,并告知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古人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字。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萌生对先民智慧的崇敬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信念。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实际应用活动,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简单统计后,教师可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现象如:小区内居民用水问题,绿化树木种类等等,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下热点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实施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学周刊b版》.2011年第7期.
[2]孙丽丽.浅谈开展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