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生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中,对朗读的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表述。而反观当下中职语文课堂,已经很少听到琅琅的阅读之声。是否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朗读能力呢?未必。在日常教学中,以下现象几乎普遍存在。
  一是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的“舸”(gě),读作“可”,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等。
  二是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集体朗读没什么声音,个人朗读被众人哄笑等等。甚至于有学生干脆就提出“老师,我们已经不是小学生了,还朗读什么呀”。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尝试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朗读回到中职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
  一、比较朗读的前后效果,初步建立朗读的意识
  鉴于学生对朗读的质疑,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发下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看一遍,然后不能再看原文,凭记忆回答几个问题,请几位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再发下一篇篇幅差不多的文章(相对比较适宜朗读),请同学们朗读一遍,也不再看原文,回答雷同的几个问题,把结果同样记录下来。请负责记录的同学代表将记录的结果以及这个结果说明的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汇报。不用多说,经过朗读以后回答问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地看(有些根本没看),并且学生发现朗读更有利于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注意到文章的细节。当我再次请同学们朗读短文时,他们和教师一样欣喜地察觉,这一次的朗读更流畅也更有感情更有表现力了。简单的实验过后,教师用简短的总结提及朗读的诸多好处,并且和学生商定让今后的语文课堂重新回荡琅琅书声。
  二、安排朗读的各种模式,深入体验朗读的魅力
  要确立朗读在课堂中的地位,使学生把朗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领略朗读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1.思考式朗读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更不能把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预习的习惯,可以尝试将第一次的朗读作为预习来处理。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走过场,草草收兵。有时候,也可以用朗读录音或者请学生推荐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帮助学生进入语境,积极思考。学生在整个朗读或者听读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理解深度也大大提高。
  2.体验式朗读
  在中职语文教材(高教版)中,学生系统接触戏剧,在对文章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之后,特别适合安排分角色朗读,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在学生初步完成预习,并对整个戏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了解之后,安排几位或者几组学生来演绎戏剧中的不同人物,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对他们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领会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帮助。如在进行《雷雨》(第二幕)教学时,教师安排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分别担任周朴园和鲁侍萍,演绎这段三十年后的重逢。学生一改以往嬉笑互视的情景,很快投入角色。进一步明确人物和文章的内涵之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话剧的片段,使学生更感性地理解了戏剧,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3.品味式朗读
  在课文的收官阶段,建立在学生对文章有相当理解和感受之后,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再次用文字本身的美感来说服学生。此时进行的朗读注重品其内涵,赏其韵味。学生朗读之后,教师会进行深入地点评,同时自然地总结课文。一般教师刻意安排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乐曲,让学生配合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来朗读,帮助营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视为对学生朗读的一种嘉奖,十分有效。另外,还可以请几位学生进行美读示范,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某些特定部分如何处理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朗读的目的。同学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度温习,既领悟文章的内涵,也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三、总结朗读的多方收效,持续激发朗读的兴趣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除了传统的集体朗读和前面提及的分角色朗读以外,笔者还会设置朗读示范、朗读接龙、朗读竞赛等形式,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特别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自身的感受说说近来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变化,总结学生的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积累了很多以前念错或者不认识的字词,普通话水平有所提升,古诗词的背诵能力有所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更精当,对内涵的把握更准确,修改文章更有方向,作文的时候会有一些佳词佳句受到老师的肯定等等。通过教师的分析,这些进步或多或少都是朗读带来的,学生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到朗读的效果,也真正接受了朗读,并且表示愿意在课外保持朗读的习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基于朗读对教学带来的巨大帮助,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作用,更需要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其生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引领学生朗读。
其他文献
利用初等方法给出了一类关于Bernoulli数,Fuler数;Bernoulli多项式,Failer多项式乘积和的恒等式.
采用化学染色法对化学镀银涤纶织物进行着色处理,获得了具有红色,黑色,桃红色等色彩的镀银织物,借助SEM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并测试了着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着色织物的刷洗色
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政权更替,历来备受论者关注.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每每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与结论.笔者试图从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考
引入既能反映点的数目,又能反映点的分布状况的指标-聚集度,讨论了有关性质,给出了利用聚集度进行图像变化检测的方法.将标准图像与待检测的图像二值化,以差图像中“1”和-“1”的聚集度的最大者判断图像是否发生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表明用聚集度进行图像变化检测,不需要对待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克服图像噪声干扰带来的影响.
从领导重视、完善合同条款、提高编制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员工良好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注意收集与工程结算相关资料、做好电力工程量计量与计价、理顺好公共关系7个方面论述
利用第一类Chebyshev多项式的性质,及其与Lucas数的关系得到了关于Lucas数偶次幂的恒等式.
摘 要:本文从中国的基础教育出现学生越上学越提不出问题、越上学越没有了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践,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关注学生的生成性和即时性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质疑;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重视生成性和即时性问题
研究迭代函数系统分形吸引子的随机化造型方法,定义一个有限区间上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构造了多尺度随机数序列的生成模型,对仿射变换参数系统进行随机调整,控制IFS吸引子的形状变化.以自然景物的树木生长为研究实例,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随机生成形态变化多端的树木.
设G为有限群,极小子群在有限群的研究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利用极小子群的S-正规性刻划群G的结构,得到一个群p-幂零、幂零的一些充分条件,并推广了一些已知的结果.
摘 要:外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使得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本文重点讲授了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口语教学这三个方面对初中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这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培养  所谓文化,即一个国家或是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全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混合体,人们对于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