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后的阅读更高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阅读教学与课堂如何整合才会更高效?近日读了《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中《让阅读在学生的心中发芽》一文,了解到语文特级教师李怀源的“单元整体课程”,使得语文课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从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从重视教师作用走向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李老师的“单元整体课程”建设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给我这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就来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三点拙见。
  一、注重导读与课文的整合
  现行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之前,都有一个导读部分,有的语句优美,有的饱含深情,有的引人思考,有的充满趣味。一直以来,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始上一个新单元时,为了节约时间直奔课题,都会绕开单元导读直接导课、读文。教师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就缺乏知识的整合及主题的提升,结果一堂语文课学下来,让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没有一点兴趣。其实,小学《语文》教材是依据主题单元安排的,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在课文表达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导读就是单元学习的引子,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阅读期待。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阅读课文之前所以才需要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我们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单元导读犹如一根红线,它贯穿着单元教学的始终,它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隐形抓手。如果我们能注重单元导读与课文的整合,那就能使学生对单元的阅读产生一种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那么就达到了优化课内外阅读整合、优化读写结合的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关注导读,不能单独地只看到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要树立一个单元的意识、一个全局的意识,注重导读与课文的整合,这样才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或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注重传统与创新的整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为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自学自悟,独立求索。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创新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事先让学生阅读《草船借箭》课文并查找资料,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上课伊始,让学生看了十分钟的《草船借箭》电视剧片断,告诉学生与书上比,剧中有两处错误,结果学生竟然找出了五处。在问到“你认为谁是最有争议的人物”时,学生都认为是曹操,但却是观点截然相反的三派。学生引经据典,从《三国演义》书中找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出人意料地用名人的评价加以论证。由此可见,阅读的魅力在于阅读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启发性和思考性。所以,阅读也要注重传统与创新的整合,创新阅读教学,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三、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一点就是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课内教学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都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他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以丰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能够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课堂教学效益获得大幅度提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整合,阅读教学又给语文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握好新教材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阅读训练途径,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达到更高效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改以来,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花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打开爱的闸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教学伊始,就播放《爱的抉择》主题歌。在“爱”的旋律中,我让学生说出自家养过的、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程度,再进一步发问:“有没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现在死了或被杀
一、遵循识字规律,落实识字教学  教材在识字编排上体现了“多识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多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提早实现汉字阅读,使课外阅读这一条“腿”及早发挥作用,支撑起完整的语文教学。所以会认字的要求是,在语境中认识,大致了解意思,能帮助阅读即可;而会写字才是“四会”的要求,即能够读其音、辨其形、解其义,并逐步达到准确运用。准确地把握会认字教学的尺度,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1)分散识记并在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崔峦老师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教师要努力探索出一条务实、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为了学生,才是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教师就应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活用教材,转变思维,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一、深入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儿童为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已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都得不到体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探寻以儿童为本的有效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备课,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做好课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