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 激发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前提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通过教育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多种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创设数学的趣味性情境氛围
  
  实施“趣味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乐学的习惯。因此,不管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为学生创设乐学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模拟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1.在课堂上开设购物超市,让每位“顾客”自由选择购物,并填写购物发票。
  2.归纳出单价*数量=总量
  3.练习时,从购物情境拓展到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及日常生产中的有关两积求和问题等。
  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试验,积极探索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在讲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小组,每组一盆沙子,一套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和圆锥,然后让他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去试验,
  ⑴这两个物体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⑵用圆锥向圆柱里倒沙子需几次倒满,由此你能不能借圆柱的体积来求一下圆锥得体积。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试验。这时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由然而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方式
  1.富有生动趣味的故事。一般人学数学都觉得枯燥无味,其实这和数学语言的简洁化有关。所以我在数学课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故事情境,使学生如同置身在故事中,如再讲追击问题时,我把学生和小动物一起编入故事中,让学生觉得他们真的在和小动物们比赛跑,孩子们融入故事中而兴趣盎然。
  2.把游戏带入课堂。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时,把写有1——10的两组卡片及11——20的10张卡片分别给30位学生,然后先让持有1——10卡片的任意两名学生站起来,面向持有其它他卡片的学生,算出两卡片上的数的和之后,持有和答案相同的学生就马上站起来。对的让学生给他鼓掌,错的把卡片收到老师手里。孩子们的卡片举的非常踊跃,在趣味游戏中练习了20以内的加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把数学趣味化就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爱学、乐学。
  (霸州市岔河集小学)
其他文献
有人说,当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最高境界,就成了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这样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
期刊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新能力。    一、 探究性学习特点    探究性学习不是先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再让学生加以证明,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
期刊
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课文教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首推为问题的设计。  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激发他们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使他们通过积极思考获取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
期刊
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为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为他们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阅读课文中说明文占相当比例,如传统篇目《太阳》、《马踏飞燕》等。这些说明文大多语言朴素,内容平实,文章结构也清楚明了,有规可循。  编者旨在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并
期刊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了新课程改革道路上教师的口头禅,为了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民主”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民主”与“自由”表现在孩子身上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过程中,发现“民主”应该建立在“严而不厉,爱而不腻”的基础上,应做到——  案例一:该批评时就“出”手  哄得了一时,哄不了一世。如果一味的哄骗、纵容,不管对谁都是欺骗。特别是教师,更应该帮助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指出:“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讲求实效性。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一、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
期刊
天天进出的教室,日日相处的学生,琐碎难缠的问题……班主任,你感到烦乱和厌倦了吗?影视网络媒体信息蓬勃发展,沉迷网络的问题学生频频出现,叛逆、另类、顽固不化。班主任,你感到筋疲力尽了吗?  面前学生自甘沉沦不思进取,身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班主任,你感到那重得让你不堪承受的压力了吗?  你的班级一盘散沙,同学疏离,师生对立,学习无热情,百呼无一应。班主任,你会心力憔悴,绝望地放任自流吗?  太多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在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方式来发挥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就显的轻松
期刊
数学是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它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悟数学呢?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了解和认识,产生兴趣   
期刊
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实,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提高的过程,它存在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作为数学教学载体的教材,记录的不仅是文字、符号、概念、公式、定义、定理等,还包括各种心理信息。  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