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就是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利用导学案建立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学效益,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导学案的编写
应从适用于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出发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阅读者是学生,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对教材进行理解、消化,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然后带着问题上课,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要制定明确、具体、可检测、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1)高质量的导学案要构建问题链和问题组群。教师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一名无声的老师,从而有利于减少学困生。
二、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1.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但是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仔细阅读教材,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教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总之,导学案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从教学效率与激发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习惯来看,“导学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从教学效果来看,能为初中数学培养推理能力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一、导学案的编写
应从适用于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出发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阅读者是学生,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对教材进行理解、消化,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然后带着问题上课,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要制定明确、具体、可检测、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学习内容的制定。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1)高质量的导学案要构建问题链和问题组群。教师尽可能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一名无声的老师,从而有利于减少学困生。
二、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1.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但是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仔细阅读教材,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教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总之,导学案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从教学效率与激发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习惯来看,“导学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从教学效果来看,能为初中数学培养推理能力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