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什么?学校教育为什么?新优质学校应该是什么样?这些都是教育留给我们的考题。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创建于1995年,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铸就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华小精神。2009年,学校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确立了“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让教育致力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每个人的幸福人生播种、奠基。学校重视实现人的幸福,用“蓬勃生长”来描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样态。为此,学校设计了“蓬勃生长课程”,以“生长”为共性,以“华·诚”为个性,构建融共性与个性为一体的校本化课程。
文化创设:培育“生长”环境
自然之美校园景。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其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在学校改、扩建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五园一体”的思路,即学校建设要融校园、家园、花园、学园和乐园于一体,实现资源、课程和文化的融合。
和谐之美校园魂。“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和谐校园里的学生、教师、职员,应该有着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还有情感的传递、心灵的碰撞。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标设:“华·诚”校风(风华正茂,诚信友善,寓指外表与内在和谐、内外兼修),“爱·敬”教风(以爱育爱,敬业求敬),“勤·乐”学风(勤勉不倦,好之乐之)。
童扬家风:打造“生长”底色
建设以“家风育人”为价值指向的格物文化。将接送孩子的家长等候区布置成一面家风家训主题墙,学生、家长都能直观地受益。将学校的一条60多米长廊,建设成家训家风文化长廊,展示中华传世家训、红色家训和家书等内容。
建构以“童扬家风”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我们制定了“童扬家风”的课程指南,设置了具体的童扬家风实施方案与纲要,并自下而上编制课程内容。同时,纵横交错实施家风课程,合理兼顾主题单元内容的适切性与包容量,内容包括认识家风、走近家风、晒家风享成长等十余个,以班队主题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和实施。
建设以“小家联大家”为校本取向的实践序列。开展“童扬家风 ”主题系列活动和绿荫行动,开启生长行动、绿色生态家风建设微行动等,并实现了课程整合。在学校指导、家长引领下,孩子们认识并理解了家风,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家风的意义所在。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也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
“一主三翼”:积淀“生长”底蕴
“一主三翼”是我校为推进书香课程建设、改革语文教学而实施的一个研究项目。所谓“一主”,就是以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学为主体。“三翼”:一是结合课文,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二是经典诗文诵读,低段以诵读《日有所诵》为主、中高段以诵读《古诗文诵读》为主;三是整本书阅读,每学年选择5-10本书师生共读,把爱、自信、尊重等核心价值观带给孩子。
读写绘,让美好从心灵流淌到纸上。我们在低年级倡导“读写绘”。“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儿童所读的绘本、儿歌及童谣,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品;而“写绘”,是指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美好心灵,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整本书共读,在书香中呼吸智慧芬芳。从中、高年级加大文字阅读力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用讲故事、主题探讨、写读后感等形式,将一本书读懂、读透,学会思考和总结,并将阅读与自己的写作结合。我们每周在语文课中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同时,制作读书成长本,让学生比摘抄、比写读书感悟,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读书,同写感悟。
多彩活动,点燃读书热情。学校定期组织“书香班级”“博览之星”评比,开展演讲赛、课本剧表演等。开展“跳蚤书市”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书籍交换。与作家面对面,让学生真正走近作家和作品,体悟生活和创作的真谛。
每月一事:养成“生长”习性
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培养“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基本的方法”。为此,我们有序践行“每月一事”主题项目教育活动。
确定主题。在大主题下以行为为导向,以一件小事为线索,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贯穿其中。从对人一生最有价值的教育的角度思考,我们确定了每个月的主题。
形成流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基本操作流程。特色包含:建立“晨诵午读”机制,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结合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等营造氛围;注重反思性的评价,优化操作流程,记录典型案例,通过有效的反思来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团队。我们建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德育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政教处主任和年级组长、骨干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等组成的核心团队。由以上核心团队开发主题、组织策划实践活动,同时动员全体教师一同参与。
强化评比。制定“习惯养成示范班级”评比细则,将“每月一事”主题项目教育活动作为期末参加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创新实践。“每月一事”項目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对照新教育研究院研制的12个习纲、36个习目专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创新实践与研究。
生长课堂:丰厚“生长”土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成长的舞台,达到“学习结构简单,却尊重了学生的本然;学习过程不难,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教学策略简洁,却涵养着无穷的智慧”的生长教育目标。
行动一:统一认识,学习涵养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反复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是生长课堂?核心素养的生长特性是怎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生长做些什么?教师共读《用生长定义教育》一书,利用周一教师讲坛交流,邀请专家解读“生长课堂”的特征、理念与策略等。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本年段特点,开展课例研究。 行动二:规范细则,和谐产生美。首先,落实教学框架。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的首要行动就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强调在明确的教學目标统领下,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建构新知。其次,勾勒常规体系。从学科规范入手,以备课组为研究团队,逐步形成了包括调动学生策略、学生学习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华小学科规范体系。
行动三:多样教研,倾听孕育真。第一,提纲学研式。具体为:提出问题—细化问题提纲—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途径寻求理论支持—展示查阅资料,交流阐述各自观点—整理提纲要领,总结提升。第二,一教多研式。包括一人多研型、一课多研型、系列研讨型。第三,同伴互助式。在大教研组研讨现场,采用“课前执教者说课—同伴提问、执教者和同组同伴回答—现场观摩—教研对话”的流程。
行动四:梳理体系,自由品悟味。华小在“蓬勃生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学情、符合现代教育主流的教学体系。语文学科率先在“一主三翼”的框架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逐步构建了“主题单元教学法”体系。
行动五:构建模式,共同构成群。我们摸索出了生长课堂“五自”(自然迁移、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我提升)的基本教学模式,凸显以学生“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的能力培养体系。各学科在充分领悟学校“基模”的基础上,建构了生长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群。
行动六:学科拓展,搭建延伸台。华小人本着“应家长之需,适学生之求”的工作思路,开发了学科拓展课程“童书玩转语文课堂”“数学新思维”,做出孩子们喜欢的“那盘菜”。每周语文、数学老师各利用一节课给孩子们上拓展课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行动七:多方评价,全面评出情。第一,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深入课堂听公开课、推门课等方式,全面分析教师教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认可度。第二,教师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包括教材解读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组。第三,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对任课教师做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队伍建设:播撒“生长”阳光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打造“四有”团队。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讨论活动。结合创建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组建了以校长领衔的“四有教师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注重校本培训质量,促进自主发展。学校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校本培训项目化的要求,每年初整体规划年度校本培训项目内容,各个项目组积极为“青蓝工程”中新教师三年“会教”、六年“能教”、九年“善教”,“普惠工程”中青年教师通过“能教—会研—乐写”的过程成为骨干教师提供坚实的支持,努力让校本培训实现良性循环。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发展梯队。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系列化培训和针对性指导,促进师徒携手并肩共成长。积极参与江苏教育苏派联盟学校活动,每年选派四十多人次外出参与各类学习培训,聘请发展中心专家定期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构筑多样发展平台,优化发展机制。我校努力搭建形式多元的发展平台,以达到教师“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学校先后成立了“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等学习共同体,形成常态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每年至少开展区级以上数字化学习活动一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
生命教育:拓展“生长”根基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课程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不断超越,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将按照低、高年段,围绕“珍惜生命—安全与健康”“热爱生活—养成与交往”“幸福人生—价值与信仰”三大版块来展开课程内容。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学校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促进发展的环境,实现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体艺课程结硕果。我们认真落实体育艺术“两条一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社团课程为平台,学生在“绳”采飞扬、“武”动人生、风采“衣”旧、生活“烙”印、玩“皮”吧、古筝演奏等多彩活动中获得个性发展。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形成了“生生有社团”的良好局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强大“引擎”。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尽管不能达到绝对理想的教育境界,但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行动、坚持,是我们的价值取向。相信怀揣“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理想,且歌且行,一定能书写“书香·华·诚”的华彩乐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李莹
文化创设:培育“生长”环境
自然之美校园景。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其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在学校改、扩建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五园一体”的思路,即学校建设要融校园、家园、花园、学园和乐园于一体,实现资源、课程和文化的融合。
和谐之美校园魂。“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和谐校园里的学生、教师、职员,应该有着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还有情感的传递、心灵的碰撞。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标设:“华·诚”校风(风华正茂,诚信友善,寓指外表与内在和谐、内外兼修),“爱·敬”教风(以爱育爱,敬业求敬),“勤·乐”学风(勤勉不倦,好之乐之)。
童扬家风:打造“生长”底色
建设以“家风育人”为价值指向的格物文化。将接送孩子的家长等候区布置成一面家风家训主题墙,学生、家长都能直观地受益。将学校的一条60多米长廊,建设成家训家风文化长廊,展示中华传世家训、红色家训和家书等内容。
建构以“童扬家风”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我们制定了“童扬家风”的课程指南,设置了具体的童扬家风实施方案与纲要,并自下而上编制课程内容。同时,纵横交错实施家风课程,合理兼顾主题单元内容的适切性与包容量,内容包括认识家风、走近家风、晒家风享成长等十余个,以班队主题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和实施。
建设以“小家联大家”为校本取向的实践序列。开展“童扬家风 ”主题系列活动和绿荫行动,开启生长行动、绿色生态家风建设微行动等,并实现了课程整合。在学校指导、家长引领下,孩子们认识并理解了家风,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家风的意义所在。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也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
“一主三翼”:积淀“生长”底蕴
“一主三翼”是我校为推进书香课程建设、改革语文教学而实施的一个研究项目。所谓“一主”,就是以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教学为主体。“三翼”:一是结合课文,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二是经典诗文诵读,低段以诵读《日有所诵》为主、中高段以诵读《古诗文诵读》为主;三是整本书阅读,每学年选择5-10本书师生共读,把爱、自信、尊重等核心价值观带给孩子。
读写绘,让美好从心灵流淌到纸上。我们在低年级倡导“读写绘”。“读写绘”中的“读”,指的是儿童所读的绘本、儿歌及童谣,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品;而“写绘”,是指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美好心灵,是生命在这个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
整本书共读,在书香中呼吸智慧芬芳。从中、高年级加大文字阅读力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用讲故事、主题探讨、写读后感等形式,将一本书读懂、读透,学会思考和总结,并将阅读与自己的写作结合。我们每周在语文课中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同时,制作读书成长本,让学生比摘抄、比写读书感悟,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读书,同写感悟。
多彩活动,点燃读书热情。学校定期组织“书香班级”“博览之星”评比,开展演讲赛、课本剧表演等。开展“跳蚤书市”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书籍交换。与作家面对面,让学生真正走近作家和作品,体悟生活和创作的真谛。
每月一事:养成“生长”习性
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培养“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基本的方法”。为此,我们有序践行“每月一事”主题项目教育活动。
确定主题。在大主题下以行为为导向,以一件小事为线索,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等贯穿其中。从对人一生最有价值的教育的角度思考,我们确定了每个月的主题。
形成流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基本操作流程。特色包含:建立“晨诵午读”机制,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结合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等营造氛围;注重反思性的评价,优化操作流程,记录典型案例,通过有效的反思来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团队。我们建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德育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政教处主任和年级组长、骨干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等组成的核心团队。由以上核心团队开发主题、组织策划实践活动,同时动员全体教师一同参与。
强化评比。制定“习惯养成示范班级”评比细则,将“每月一事”主题项目教育活动作为期末参加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创新实践。“每月一事”項目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对照新教育研究院研制的12个习纲、36个习目专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创新实践与研究。
生长课堂:丰厚“生长”土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与成长的舞台,达到“学习结构简单,却尊重了学生的本然;学习过程不难,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教学策略简洁,却涵养着无穷的智慧”的生长教育目标。
行动一:统一认识,学习涵养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反复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是生长课堂?核心素养的生长特性是怎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生长做些什么?教师共读《用生长定义教育》一书,利用周一教师讲坛交流,邀请专家解读“生长课堂”的特征、理念与策略等。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本年段特点,开展课例研究。 行动二:规范细则,和谐产生美。首先,落实教学框架。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的首要行动就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强调在明确的教學目标统领下,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建构新知。其次,勾勒常规体系。从学科规范入手,以备课组为研究团队,逐步形成了包括调动学生策略、学生学习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华小学科规范体系。
行动三:多样教研,倾听孕育真。第一,提纲学研式。具体为:提出问题—细化问题提纲—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途径寻求理论支持—展示查阅资料,交流阐述各自观点—整理提纲要领,总结提升。第二,一教多研式。包括一人多研型、一课多研型、系列研讨型。第三,同伴互助式。在大教研组研讨现场,采用“课前执教者说课—同伴提问、执教者和同组同伴回答—现场观摩—教研对话”的流程。
行动四:梳理体系,自由品悟味。华小在“蓬勃生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学情、符合现代教育主流的教学体系。语文学科率先在“一主三翼”的框架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逐步构建了“主题单元教学法”体系。
行动五:构建模式,共同构成群。我们摸索出了生长课堂“五自”(自然迁移、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我提升)的基本教学模式,凸显以学生“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的能力培养体系。各学科在充分领悟学校“基模”的基础上,建构了生长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群。
行动六:学科拓展,搭建延伸台。华小人本着“应家长之需,适学生之求”的工作思路,开发了学科拓展课程“童书玩转语文课堂”“数学新思维”,做出孩子们喜欢的“那盘菜”。每周语文、数学老师各利用一节课给孩子们上拓展课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行动七:多方评价,全面评出情。第一,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深入课堂听公开课、推门课等方式,全面分析教师教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认可度。第二,教师对教师的课堂评价。包括教材解读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组。第三,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对任课教师做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队伍建设:播撒“生长”阳光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打造“四有”团队。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讨论活动。结合创建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组建了以校长领衔的“四有教师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注重校本培训质量,促进自主发展。学校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校本培训项目化的要求,每年初整体规划年度校本培训项目内容,各个项目组积极为“青蓝工程”中新教师三年“会教”、六年“能教”、九年“善教”,“普惠工程”中青年教师通过“能教—会研—乐写”的过程成为骨干教师提供坚实的支持,努力让校本培训实现良性循环。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发展梯队。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系列化培训和针对性指导,促进师徒携手并肩共成长。积极参与江苏教育苏派联盟学校活动,每年选派四十多人次外出参与各类学习培训,聘请发展中心专家定期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构筑多样发展平台,优化发展机制。我校努力搭建形式多元的发展平台,以达到教师“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学校先后成立了“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等学习共同体,形成常态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每年至少开展区级以上数字化学习活动一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
生命教育:拓展“生长”根基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课程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不断超越,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将按照低、高年段,围绕“珍惜生命—安全与健康”“热爱生活—养成与交往”“幸福人生—价值与信仰”三大版块来展开课程内容。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学校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促进发展的环境,实现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体艺课程结硕果。我们认真落实体育艺术“两条一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社团课程为平台,学生在“绳”采飞扬、“武”动人生、风采“衣”旧、生活“烙”印、玩“皮”吧、古筝演奏等多彩活动中获得个性发展。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形成了“生生有社团”的良好局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强大“引擎”。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尽管不能达到绝对理想的教育境界,但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行动、坚持,是我们的价值取向。相信怀揣“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理想,且歌且行,一定能书写“书香·华·诚”的华彩乐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