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其中八音坐唱尤为突出。八音坐唱是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具有游戏性、生活性及文化性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八音坐唱的探究,引发对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以期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布依族;八音坐唱;儿童启蒙;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46-03
【作者简介】梁小丽(1982-),女,广西贵港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
贵州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没有固定的唱词,只有10多种固定的曲谱,曲目多为布依族的神话故事。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常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或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民族说唱艺术形式。八音坐唱的八音,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指八种乐器,即:萧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被誉为“盘江奇葩”和“声音的活化石”。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巴结镇南龙古寨,是八音坐唱的发源地之一。本文基于对巴结镇南龙古寨的实地调研,分析布依族八音坐唱体现出的独特育儿习俗,探究其对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八音坐唱——儿童的启蒙之音
(一)游戏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具有平民性与价值性。
八音坐唱作为一种民间音乐,既具有贴近百姓的平民性,也不乏艺术价值。八音坐唱贴近百姓生活,对于布依族人民而言,它虽然不是高贵的艺术形式,但并不缺乏艺术的高雅,并且在代代相传中塑造和培养了布依族人民的音乐潜能和素养。八音坐唱的这两个特点恰恰也是游戏特性的体现,使得它对于每个布依族儿童来说都是优美无比而又触手可及的,在淳朴而又简单的乡村生活中,儿童时常感受到这些民间音乐的古朴与优美。
2.八音坐唱呈现愉悦性与自在性。
八音坐唱在布依族非常普及,每个人都擅长民族歌舞,都可以成为儿童的音乐教师,都愿意教儿童歌舞。因此在布依族,儿童只要有学习的兴趣,随时可以拿上自家的乐器或是借用别人家里的乐器跟着成人学习,随来随学,没有学习时间的规定,更没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另外,村寨里重大节日的集体活动也是儿童学习八音乐器的一个场合,每逢婚嫁喜事或寨子的传统节日,技艺娴熟的老人们就会坐在一起,拿起各自擅长的乐器开始演奏。儿童就在这样的场合里一边游玩一边习得八音坐唱。儿童在学习八音坐唱过程中表达出的愉悦和自在体现了音乐的游戏化和游戏的音乐化。
3.八音坐唱蕴含习得性与熏陶性。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对儿童发展所起的最突出的作用就在于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习得某种知识,八音坐唱对于布依族儿童亦是如此。布依族儿童对八音乐器的学习不是通过教授获得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随机性模仿,也就是说,其学习方式主要是习得而不是学得。八音坐唱的优美旋律伴随着布依族儿童的成长,这种日积月累的旋律熏陶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让儿童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提升音乐素质。据学者研究,布依族学生相对其他相邻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音乐天赋,“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布依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较好,特别是在音高、节奏、和声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二)生活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布依族,由于年轻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闲暇时,在家里带孩子的老人就会弹奏八音乐器,而孙子孙女以及邻居家的孩子则会在一旁围观,时不时跟着音乐伴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布依族的老人还经常用八音坐唱的乐器哄家里哭闹的孩子,逗他们开心。可以说,八音乐器在布依族,既是成人的娱乐器乐,也是儿童的玩具,更是布依族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途径,是布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对生活的概括与演绎。
八音坐唱常常出现在布依族的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迎宾祝寿、祭祀祈福等重要的活动中。八音坐唱的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从古流传下来的曲目不超过13首,主要有:《福满堂》《贺寿堂》《戈然》《拜堂调》《盼郎》《哥妹调》《来去来》、坐唱《胡喜与南洋》片段、布依戏《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调:昂央》等,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这些曲目都是对布依人生活的概括与演绎,传承了布依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儿童通过八音坐唱既习得了音乐也感受了生活。
(三)文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民间艺术是特定民族和地域人民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民间艺术我们可以透视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从八音坐唱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八音出现的场合、八音乐器制作材料、流传曲目的内容取材以及曲目的表现形式等都是对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活灵活现的展现。八音坐唱本身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声音的活化石”通过与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各因子,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寿庆、建房等民俗喜庆活动的结合,无形之中增添了其他文化因子的魅力,同时也是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各因子的再现,从而较好地传承了传统民族文化。
2.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彩展现。
布依八音的艺术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纯器乐性的演奏;二是增加弹唱以正调为主的说唱。演唱内容分为民间故事和说唱剧目两类,前者称之为板凳戏,后者称之为八音坐唱或八音弹唱。在演唱中,男生多采用高八度,而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这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正因如此,八音坐唱这个有机体包括其传达的内容以及艺术知识技能铸造了其文化性的存在。
3.八音坐唱具有对儿童进行布依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作用。
八音坐唱的文化性使得儿童习得的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性的启蒙之音。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八音坐唱的熏陶、浸润和塑造,内心逐渐深刻地感知和体验到八音坐唱以及所代表所涉及到的布依族民间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了儿童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渐地成为这个民族的真正一员。这个过程既是八音坐唱及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递、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儿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成为了文化人、社会人,获得了自身成长的文化根基,也习得了优秀的民间艺术以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八音坐唱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挪威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中提到:
“本能的缪斯是人类中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
【关键词】布依族;八音坐唱;儿童启蒙;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5-0046-03
【作者简介】梁小丽(1982-),女,广西贵港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
贵州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没有固定的唱词,只有10多种固定的曲谱,曲目多为布依族的神话故事。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常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或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民族说唱艺术形式。八音坐唱的八音,现在比较一致的解释是指八种乐器,即:萧筒、牛角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被誉为“盘江奇葩”和“声音的活化石”。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巴结镇南龙古寨,是八音坐唱的发源地之一。本文基于对巴结镇南龙古寨的实地调研,分析布依族八音坐唱体现出的独特育儿习俗,探究其对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八音坐唱——儿童的启蒙之音
(一)游戏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具有平民性与价值性。
八音坐唱作为一种民间音乐,既具有贴近百姓的平民性,也不乏艺术价值。八音坐唱贴近百姓生活,对于布依族人民而言,它虽然不是高贵的艺术形式,但并不缺乏艺术的高雅,并且在代代相传中塑造和培养了布依族人民的音乐潜能和素养。八音坐唱的这两个特点恰恰也是游戏特性的体现,使得它对于每个布依族儿童来说都是优美无比而又触手可及的,在淳朴而又简单的乡村生活中,儿童时常感受到这些民间音乐的古朴与优美。
2.八音坐唱呈现愉悦性与自在性。
八音坐唱在布依族非常普及,每个人都擅长民族歌舞,都可以成为儿童的音乐教师,都愿意教儿童歌舞。因此在布依族,儿童只要有学习的兴趣,随时可以拿上自家的乐器或是借用别人家里的乐器跟着成人学习,随来随学,没有学习时间的规定,更没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另外,村寨里重大节日的集体活动也是儿童学习八音乐器的一个场合,每逢婚嫁喜事或寨子的传统节日,技艺娴熟的老人们就会坐在一起,拿起各自擅长的乐器开始演奏。儿童就在这样的场合里一边游玩一边习得八音坐唱。儿童在学习八音坐唱过程中表达出的愉悦和自在体现了音乐的游戏化和游戏的音乐化。
3.八音坐唱蕴含习得性与熏陶性。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对儿童发展所起的最突出的作用就在于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习得某种知识,八音坐唱对于布依族儿童亦是如此。布依族儿童对八音乐器的学习不是通过教授获得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随机性模仿,也就是说,其学习方式主要是习得而不是学得。八音坐唱的优美旋律伴随着布依族儿童的成长,这种日积月累的旋律熏陶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让儿童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提升音乐素质。据学者研究,布依族学生相对其他相邻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音乐天赋,“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布依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较好,特别是在音高、节奏、和声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二)生活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布依族,由于年轻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闲暇时,在家里带孩子的老人就会弹奏八音乐器,而孙子孙女以及邻居家的孩子则会在一旁围观,时不时跟着音乐伴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布依族的老人还经常用八音坐唱的乐器哄家里哭闹的孩子,逗他们开心。可以说,八音乐器在布依族,既是成人的娱乐器乐,也是儿童的玩具,更是布依族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途径,是布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对生活的概括与演绎。
八音坐唱常常出现在布依族的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迎宾祝寿、祭祀祈福等重要的活动中。八音坐唱的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从古流传下来的曲目不超过13首,主要有:《福满堂》《贺寿堂》《戈然》《拜堂调》《盼郎》《哥妹调》《来去来》、坐唱《胡喜与南洋》片段、布依戏《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调:昂央》等,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这些曲目都是对布依人生活的概括与演绎,传承了布依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儿童通过八音坐唱既习得了音乐也感受了生活。
(三)文化的启蒙之音
1.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民间艺术是特定民族和地域人民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民间艺术我们可以透视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从八音坐唱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八音出现的场合、八音乐器制作材料、流传曲目的内容取材以及曲目的表现形式等都是对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活灵活现的展现。八音坐唱本身就是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声音的活化石”通过与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各因子,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寿庆、建房等民俗喜庆活动的结合,无形之中增添了其他文化因子的魅力,同时也是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各因子的再现,从而较好地传承了传统民族文化。
2.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的精彩展现。
布依八音的艺术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纯器乐性的演奏;二是增加弹唱以正调为主的说唱。演唱内容分为民间故事和说唱剧目两类,前者称之为板凳戏,后者称之为八音坐唱或八音弹唱。在演唱中,男生多采用高八度,而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这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正因如此,八音坐唱这个有机体包括其传达的内容以及艺术知识技能铸造了其文化性的存在。
3.八音坐唱具有对儿童进行布依族民族文化教育的启蒙作用。
八音坐唱的文化性使得儿童习得的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性的启蒙之音。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八音坐唱的熏陶、浸润和塑造,内心逐渐深刻地感知和体验到八音坐唱以及所代表所涉及到的布依族民间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了儿童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逐渐地成为这个民族的真正一员。这个过程既是八音坐唱及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递、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儿童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成为了文化人、社会人,获得了自身成长的文化根基,也习得了优秀的民间艺术以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八音坐唱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挪威音乐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中提到:
“本能的缪斯是人类中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