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节选)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茫茫山河间,每个人都能指出一个小点。那是自己的出生地,也可以说是家乡、故乡。
  任何一个早年离乡的游子在思念家乡时都会存在一种两重性:他心中的家乡既具体又不具体。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但是如果仅仅如此,思念完全可以转换成回乡的行动。然而真的回乡又总是失望,天天萦绕我心头的原来是这样的么?因此,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走在外面又没完没了地思念,结果傻傻问自己,家乡究竟在哪里?
  稍识文墨的中国人都会背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一背几十年,大家都成了殷切的思乡者。但李白的家乡在哪里?没有人认真去想过。
  这位写下中国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总也不回乡。是忙吗?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承担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难,但他老是不回。日本学者松浦悠久说,李白一生都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我看说得很有道理。
  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就越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
  前两年电视导演潘小扬拍摄艾芜的《南行记》,最让我动心的镜头是艾芜老人自己的出场。老人年轻时曾以自己艰辛的远行记述而成名,现在镜头上已经被年岁折磨得满脸憔悴,表情漠然地坐在轮椅上。画面外歌声响起,大意是: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什么比远行更让人销魂。听到歌声,他的眼睛突然发亮,而且颤动落泪。他昂然抬起头来,饥渴地注视着远方。
  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一路上暗暗地请妈妈原谅,而他们的终点是衰老,不管是否落脚于真正的故乡。暮年的老者呼喊早已经不在的妈妈,不能不让人动容,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不久前读到冰心老人的一篇短小散文,题目就叫“我的家在哪里”。这位90多岁高龄的作家周游世界,曾在许多不同的城市居住。这些年来,却在梦中常常回家。
  回哪里的家?照理,一个女性只有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之后,才有完整的家庭意识,然而奇怪的是,她在梦里每次回的都是少女时代的那个家。
  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對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会带来许多人的迁徙和远行。或者义无反顾,或者无可奈何,但最终都会进入一首无言的史诗,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
  你看现在中国各地哪怕是再僻远的角落,也会有远道赶来的白发华侨怆然饮泣。匆匆来了又匆匆走了,不会不来又不会把家搬来,他们抹干眼泪,又须发飘飘地走向远方。
其他文献
那次。学校组织社员们到东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采风,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到了目的地,我眼前一亮:绚丽的自然风貌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不用面对冷冰冰的黑板、生硬的粉笔字,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田野、茂密的树林。传人耳中的是欢快的鸟鸣,我们如同身处流动的画中。原来自然中有这么多我们未曾发掘的创作之源呀。  在教育实践基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空中断桥”。十多米高的铁杆上有两块铁板,铁板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近年来。口语交际题对考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进行了考查。  口语交际题,考查的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但没有标准答案不等于就可以乱说一通。口语交际题有其自身特点。首先,“说话”要注意根据特定的情境说得文明得体、清楚明
陈寅恪(1890-1969),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享有“盖世奇才”“教授中的教授”“太老师”等赞誉,是不折不扣的一代大师。    没有文凭的清华导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的教师职称中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导师。它的含义大概有下列几条:第一,他们的主要职责不是“教”,而是“导”;第二,他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包括研究生),但又不限于学生,助教、教员、专任讲师以
中秋节是回姥姥家过的。  那天天暗得很早。傍晚六时,天空便暗得如同洇墨,温柔而寂寥。  晚饭是在一家新疆维族人开的特色菜馆吃的。在泰安,很少有店面在节假日坚持营业,所以,在昏黄的灯光下,那家独亮的馆儿显得莫名孑然。  店面不大,灯光绛红。兴许是因为所有的店员都是土生土长的维族人的缘故,又或者只是因为他们鲜艳夸张的衣装,整家小店溢着浓浓的民族味儿。小店唯一的装饰是一面民族风的麻黄色大扇子,挂在一旁,
4月20日8点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1日上午10点左右,一支救援车队从成都出发驶往震区,车上满载着被褥、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22日下午2点50分左右,车队被从山上滚落的巨石砸中,志愿者汪策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2岁。  汪策2008年就参加过汶川地震的志愿服务工作。雅安地震发生后,她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报名赴灾区运送救灾物资。为表彰汪策无私奉
毕飞宇,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小说《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等,其中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毕飞宇是当代文坛中很有分量的一位作家。得知可以和另一位高中生小记者一起去采访他,我感到很兴奋。为了不耽误我们上课,毕老师特意将采访时间安排在中午。于是,在初夏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毕老
行走千年前    过年我回了趟故乡。故乡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小镇。平日里,大家都出去了,只有过年时才一个个着急着往故乡的怀抱里赶。我避开了喧闹的大街,挤进了苍老的古巷。  青砖墙长满了柔软的青苔,水珠顺着前朝流出的水痕一滴滴沿着瓦檐漏下。我受宠若惊地踩在明朝的青石板上,这条路,挑夫走过,货郎走过,鬼子走过,而今,很少有人走了。  温润如玉的青石板能照出我的影子。你可以抚摩它的纹路,它的伤痕。它已
初读《人琴俱亡》,我们心中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子猷由“都不闻消息”就推断出弟弟子敬已经死了?为什么弟弟死了,子猷“语时了不悲”?为什么奔丧的途中没有哭?为什么到亡弟家中取弟弟的琴来弹?为什么感叹“人琴俱亡”后,又痛哭很久,以致几乎要昏过去?为什么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文中的王子猷的行为与常人迥然不同,让人费解。要解开这些疑团,读懂王子猷与王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我们必须了解王子猷
飞机撞上半山腰坠毁,又在这样下雪的季节,人类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一周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谁还会相信仍有幸存者?  ——纳多·帕拉多《安第斯山脉上的奇迹》  2012年10月12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场橄榄球友谊赛正在进行,场上的球员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来自乌拉圭和智利。这是一场迟到了40年的球赛,而40年前发生了什么?场上一位名叫丹尼尔·费尔南德斯的老队员回忆说:
一位身穿红色短袖T恤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文化局院子走了出来,来到先锋三人组的面前,他笑着问:“你们是来举报不法网吧的?”  “是啊。”  “哎,我们合作吧。我是《林江晚报》的记者,我叫高寒。现在正在搞关于不法网吧的报道,这不,今天我也是到文化局来采访这件事的。今后,我们还要到一些网吧搞明察暗访。你们愿意帮我们吗?”说着,高寒还郑重其事地掏出记者证给他们看。  “我们愿意,高大哥!”三个人异口同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