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对此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保证学生的成绩,教师只能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课堂缺少互动、激情。这样的课堂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他们的审美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甚至会让学生从心里抵触文言文课堂,以至厌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使文言课堂更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古诗文总计124篇,占全部课文的30%,给了孩子一把走进民族精神文化的钥匙。由于文言文的句式、字义与现代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要真正读懂一篇文言文是比较难的,再加上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这样一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兴致索然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且从内心真正接受它、喜欢它呢?
一、多样诵读感悟文言之美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 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感知内容、陶冶情操、激发兴趣。虽然文言文没有像古诗词那样有严格的对仗、押韵、平仄等要求,但是它集节奏变化、音长变化、声调起伏于一身,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音韵美。
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文章时,我便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示范朗读,感受音韵。 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间距今久远,其语言表达方式与现如今的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很多字词是通假字、多音字,学生读起来会有点拗口。要让学生把文言文读得正确流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朗读。可以是教师亲身示范,也可以选择名家的朗读音频为学生示范。学生通过倾听、模仿来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多样朗读,感受韵律。教师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放声朗读,然后再根据文言文的不同类型,相机指导,给学生提供朗读指导建议。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鲜明的特点,与学生做着动作、带着表情来诵读。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之间比赛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而且能一改传统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韵律之美。
二、穿越表演品味文章之意
近些年来,穿越剧层出不穷,许多学生对“穿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就着学生的兴趣,来一场真实的穿越。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就是一场场穿越大戏了吗?
在上了一节诵读课之后,第二节课,我便开始着手让学生准备《杨氏之子》穿越剧。一部好戏的诞生,是需要很多准备的。首先,必须弄懂古人到底在干什么,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弄懂文章的意思。因此,每个小组都必须认真了解背景,翻译文章意思,了解把握文章中心,分析人物形象。这节课学生们是前所未有的认真,这份认真是来自于他们的兴趣。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在他们眼中文言文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他们开始慢慢打开心扉接受文言文了。
于是,我抛出本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通过杨氏子的回答,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告诉同学们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杨氏子是本场戏的主角,他的性格特点我们必须把握准确,演起来才能真正进入角色的内心。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都很想做男一号,于是纷纷积极思考,主动举手。
甲说:“杨氏子用否定的说法来反驳孔君平,更委婉,看出他尊重长辈。”
乙说:“孔君平用姓氏做文章,杨氏子也用姓氏做文章,可以看出杨氏子很聪明。”
丙说:“从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可以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
……
学生能够看到杨氏子如此多的性格特点,证明他们认真解读了文本,也反映出他们对文言文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间时间排练这部《杨氏之子》。以课文为基础,剧本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设计和创意,准备时间为一周。
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好戏登场了!每个小组都选出了优秀的代表,风格各异的杨氏子和孔君平纷纷登场。有的小组精心制作了道具——长袍、胡子,有的小组还真的带来了一盘有杨梅的水果。同学们的举手投足虽然有些幼稚,并不专业,但是他们能够不看台词就这样流畅地演下去,说明他们已经牢牢记住了课文内容。原来都是那么怕背文言文的他们,却在排练的过程中把课文背会了!这是多么意外的收获啊!这样的“穿越”法,明显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学古人语掌握文言之法
“读写结合”是内化学生语文学习所得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意识的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仿写就是初学文言文的“必经之路”。
如《杨氏之子》中,杨氏子也用对方的姓氏来做文章,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姓氏或者同学的姓氏来做做文章呢?老师先给出一些提示:杨、杨桃;柳、柳樹;李、李子……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说起来了,“未闻杨桃是君家果”、“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木”“未闻李子是君家果”……利用文本的句式进行想象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非常有趣,结尾处也值得学生思考:对于杨氏子的反驳,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呢?杨氏子之父若回来了,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叙写,品味小古文的语法规律。例如,有的学生续写“孔君平笑曰:‘尔果真聪惠,夫自叹不如。’儿拱手曰:‘愧不敢当,请先生入座,饮茶尝果,待吾父归。’”既衔接了原文情节,又练习了古文的写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文言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代表了深沉的中华文化。带领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其实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身为教师,帮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言文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以上我所阐述的三点,讲述背景、互动交流、知识竞赛等方法都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不断创新,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时尚而活泼,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朱俊华.《如何搭建文言文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桥梁》[J],《文学教育(中)》,2018年7期,p60-61
葛宇.《在朗读中品味文言文之美》[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34期
田鸿鑫.《小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J],《魅力中国》,2018年6期
陆艳.《巧妙运用“穿越”“表演”活学文言文——以<赵普>为例》[J],《语文知识》,2017年13期,P67-69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古诗文总计124篇,占全部课文的30%,给了孩子一把走进民族精神文化的钥匙。由于文言文的句式、字义与现代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要真正读懂一篇文言文是比较难的,再加上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这样一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兴致索然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且从内心真正接受它、喜欢它呢?
一、多样诵读感悟文言之美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 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感知内容、陶冶情操、激发兴趣。虽然文言文没有像古诗词那样有严格的对仗、押韵、平仄等要求,但是它集节奏变化、音长变化、声调起伏于一身,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音韵美。
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文章时,我便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示范朗读,感受音韵。 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间距今久远,其语言表达方式与现如今的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很多字词是通假字、多音字,学生读起来会有点拗口。要让学生把文言文读得正确流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朗读。可以是教师亲身示范,也可以选择名家的朗读音频为学生示范。学生通过倾听、模仿来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多样朗读,感受韵律。教师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放声朗读,然后再根据文言文的不同类型,相机指导,给学生提供朗读指导建议。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鲜明的特点,与学生做着动作、带着表情来诵读。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之间比赛读,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而且能一改传统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韵律之美。
二、穿越表演品味文章之意
近些年来,穿越剧层出不穷,许多学生对“穿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就着学生的兴趣,来一场真实的穿越。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就是一场场穿越大戏了吗?
在上了一节诵读课之后,第二节课,我便开始着手让学生准备《杨氏之子》穿越剧。一部好戏的诞生,是需要很多准备的。首先,必须弄懂古人到底在干什么,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弄懂文章的意思。因此,每个小组都必须认真了解背景,翻译文章意思,了解把握文章中心,分析人物形象。这节课学生们是前所未有的认真,这份认真是来自于他们的兴趣。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在他们眼中文言文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他们开始慢慢打开心扉接受文言文了。
于是,我抛出本课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通过杨氏子的回答,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告诉同学们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杨氏子是本场戏的主角,他的性格特点我们必须把握准确,演起来才能真正进入角色的内心。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都很想做男一号,于是纷纷积极思考,主动举手。
甲说:“杨氏子用否定的说法来反驳孔君平,更委婉,看出他尊重长辈。”
乙说:“孔君平用姓氏做文章,杨氏子也用姓氏做文章,可以看出杨氏子很聪明。”
丙说:“从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可以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
……
学生能够看到杨氏子如此多的性格特点,证明他们认真解读了文本,也反映出他们对文言文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间时间排练这部《杨氏之子》。以课文为基础,剧本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设计和创意,准备时间为一周。
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好戏登场了!每个小组都选出了优秀的代表,风格各异的杨氏子和孔君平纷纷登场。有的小组精心制作了道具——长袍、胡子,有的小组还真的带来了一盘有杨梅的水果。同学们的举手投足虽然有些幼稚,并不专业,但是他们能够不看台词就这样流畅地演下去,说明他们已经牢牢记住了课文内容。原来都是那么怕背文言文的他们,却在排练的过程中把课文背会了!这是多么意外的收获啊!这样的“穿越”法,明显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学古人语掌握文言之法
“读写结合”是内化学生语文学习所得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意识的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仿写就是初学文言文的“必经之路”。
如《杨氏之子》中,杨氏子也用对方的姓氏来做文章,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姓氏或者同学的姓氏来做做文章呢?老师先给出一些提示:杨、杨桃;柳、柳樹;李、李子……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说起来了,“未闻杨桃是君家果”、“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木”“未闻李子是君家果”……利用文本的句式进行想象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同时,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非常有趣,结尾处也值得学生思考:对于杨氏子的反驳,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呢?杨氏子之父若回来了,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叙写,品味小古文的语法规律。例如,有的学生续写“孔君平笑曰:‘尔果真聪惠,夫自叹不如。’儿拱手曰:‘愧不敢当,请先生入座,饮茶尝果,待吾父归。’”既衔接了原文情节,又练习了古文的写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文言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代表了深沉的中华文化。带领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其实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身为教师,帮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言文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以上我所阐述的三点,讲述背景、互动交流、知识竞赛等方法都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不断创新,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时尚而活泼,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朱俊华.《如何搭建文言文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桥梁》[J],《文学教育(中)》,2018年7期,p60-61
葛宇.《在朗读中品味文言文之美》[J],《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34期
田鸿鑫.《小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J],《魅力中国》,2018年6期
陆艳.《巧妙运用“穿越”“表演”活学文言文——以<赵普>为例》[J],《语文知识》,2017年13期,P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