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 情感基调 案例
一.引导学生把握朗读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从某个细节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请看我施教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首儿歌《小鱼的梦》教学片段——
师:谁想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课文。
师:你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不过,大家想想看,这首儿歌用怎样的音量和速度朗读会更好?
生:应该轻一点。因为小鱼在睡觉,声音太大了,会把小鱼吵醒的。
生:我觉得还应该读得慢一点,让小鱼多做几个甜甜的梦。还有,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还想在慢读中多看一会儿这里的美景。
师:说得多好啊!同学们,就按这两位同学说的,将课文再轻轻地、缓缓地练读两遍吧!
生:轻轻地缓缓地自由练读。
——学生虽然读正确、读流利了,但还没有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教师提出了“用怎样的音量和速度朗读会更好”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朗读指导中的一个细节艺术——朗读的音量和速度!教师的这种细节性提示,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达成共识——轻轻地、缓缓地朗读。而“轻轻地、缓缓地朗读”正是课文的整体基调。这个教学片段有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该注意考察队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提升朗读层次。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这是朗读的三个不同层次。教学时,要让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如何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请看《小鱼的梦》的又一个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小鱼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晚上,小鱼睡在妈妈的怀里有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很幸福。
师:好啊!把你的这种感觉也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你读得轻柔舒缓,你的表情很祥和,这就说明你在心中有了很温暖的感觉。
师:(课件出示句子: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珍珠被”上的“珍珠”指什么?
生:指的是落在池塘里的星星的影子。
师:想想看:“星星”与“珍珠”,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生1:星星能发光,珍珠也能发光。
生2:星星是圆的,珍珠也是圆的。
师:是啊!正因为星星能发光,珍珠也能发光。星星是圆的,珍珠也是圆的。所以,“星星被”也可以说成是“珍珠被”。正在这时候,风儿和浪花也来了,(课件出示第三句: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催眠曲”是一種怎样的乐曲?
生:“催眠曲”就是让人睡觉的乐曲。
师: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的吗?
生:“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用的床。
师:哦,“摇篮”就是小孩子睡觉用的床。那波浪又是怎样推动这个摇篮的呢?
生:波浪轻轻地推动着摇篮(生边说边做轻轻推动摇篮的动作)。
师:多幸福的小鱼呀!他睡着了,做梦了(课件出示第四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梦见什么了?
生1:小鱼梦见它正在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大家都在抢着吃它的生日蛋糕呢。
生2:小鱼梦见它长出了一对翅膀,正在天上自由地飞呢。它的周围飘满了白云,它张开双臂,抱住了一朵像小兔子的云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扣住几个关键词:“睡在妈妈的怀里”、“珍珠被”、“摇篮”、“甜甜的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过程中,感悟朗读的技巧——轻轻地、缓缓地、甜甜地朗读。“甜甜地朗读”是前面的“轻轻地、缓缓地”朗读的发展。“甜甜地朗读”不仅提升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层次,还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文赋予的感情。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体会到,朗读指导中的细节艺术,就是在比较难懂的地方,或者在全文中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写得特别精妙的地方“点”一下。这种地方,老师不点一下,学生就可能不懂,或者忽略过去了,只要一点,学生立即就会领悟过来。张志公先生说:“教师轻轻一点,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他的思维活动起来了,用现在的教学词汇来说,就是教师起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言感悟的小学朗读教学研究》(BY[2018]G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
关键词:朗读 情感基调 案例
一.引导学生把握朗读基调。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从某个细节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请看我施教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首儿歌《小鱼的梦》教学片段——
师:谁想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课文。
师:你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不过,大家想想看,这首儿歌用怎样的音量和速度朗读会更好?
生:应该轻一点。因为小鱼在睡觉,声音太大了,会把小鱼吵醒的。
生:我觉得还应该读得慢一点,让小鱼多做几个甜甜的梦。还有,因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还想在慢读中多看一会儿这里的美景。
师:说得多好啊!同学们,就按这两位同学说的,将课文再轻轻地、缓缓地练读两遍吧!
生:轻轻地缓缓地自由练读。
——学生虽然读正确、读流利了,但还没有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教师提出了“用怎样的音量和速度朗读会更好”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朗读指导中的一个细节艺术——朗读的音量和速度!教师的这种细节性提示,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达成共识——轻轻地、缓缓地朗读。而“轻轻地、缓缓地朗读”正是课文的整体基调。这个教学片段有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该注意考察队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提升朗读层次。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这是朗读的三个不同层次。教学时,要让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如何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请看《小鱼的梦》的又一个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小鱼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晚上,小鱼睡在妈妈的怀里有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很幸福。
师:好啊!把你的这种感觉也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你读得轻柔舒缓,你的表情很祥和,这就说明你在心中有了很温暖的感觉。
师:(课件出示句子:天上星星落下来,为它盖床珍珠被)。“珍珠被”上的“珍珠”指什么?
生:指的是落在池塘里的星星的影子。
师:想想看:“星星”与“珍珠”,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生1:星星能发光,珍珠也能发光。
生2:星星是圆的,珍珠也是圆的。
师:是啊!正因为星星能发光,珍珠也能发光。星星是圆的,珍珠也是圆的。所以,“星星被”也可以说成是“珍珠被”。正在这时候,风儿和浪花也来了,(课件出示第三句: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催眠曲”是一種怎样的乐曲?
生:“催眠曲”就是让人睡觉的乐曲。
师: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的吗?
生:“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用的床。
师:哦,“摇篮”就是小孩子睡觉用的床。那波浪又是怎样推动这个摇篮的呢?
生:波浪轻轻地推动着摇篮(生边说边做轻轻推动摇篮的动作)。
师:多幸福的小鱼呀!他睡着了,做梦了(课件出示第四句: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梦见什么了?
生1:小鱼梦见它正在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客人,大家都在抢着吃它的生日蛋糕呢。
生2:小鱼梦见它长出了一对翅膀,正在天上自由地飞呢。它的周围飘满了白云,它张开双臂,抱住了一朵像小兔子的云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扣住几个关键词:“睡在妈妈的怀里”、“珍珠被”、“摇篮”、“甜甜的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过程中,感悟朗读的技巧——轻轻地、缓缓地、甜甜地朗读。“甜甜地朗读”是前面的“轻轻地、缓缓地”朗读的发展。“甜甜地朗读”不仅提升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层次,还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文赋予的感情。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体会到,朗读指导中的细节艺术,就是在比较难懂的地方,或者在全文中特别重要的地方,或者写得特别精妙的地方“点”一下。这种地方,老师不点一下,学生就可能不懂,或者忽略过去了,只要一点,学生立即就会领悟过来。张志公先生说:“教师轻轻一点,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他的思维活动起来了,用现在的教学词汇来说,就是教师起了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言感悟的小学朗读教学研究》(BY[2018]G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