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中学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学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高教育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转换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
  1. 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重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这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2. 终身体育的教学观
  体育教学应瞄准学生未来生活。这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前起后的重任,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充实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结构,与当时的教育环境及社会制度、人文精神有着普遍而深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存机制和发展模式,对当时的人材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的整体变革,这种滞后形势必然影响对新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充实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当前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正确对待竞技项目
  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竞技体育特有的竞争性、审美性为其注入活力,同时校园文化的构建也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参与。但学校体育的内在结构和外部条件都不允許像竞技体育那样来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必须对竞技体育内容进行教材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以及文化教育化等改造,以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2.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快乐体育的特点
  这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要求,注意趣味性、娱乐性,以及反映现代科学的新体育,做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现代的学校体育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1. 发挥主体作用,不忘主导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能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起着关键作用:一是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教师可根据客观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正确发挥和不断增长。因而,既要重主体,又要重主导,只有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才会使教育活动卓有成效。
  2. 启发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组织教学。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学习是一种“内在学习”,让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四、建立宽松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以教师教法、学生技术掌握情况,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为准则,而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这些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要体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评价学生成绩时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要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贴近生活进行物理教学,是吸引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策略之一。那么,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贴近生活进行有效教学呢?  1. 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生活化  中学生往往由于感性认识不足而很难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只是按照课本的文字硬性地灌输给学生,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与这些抽象概念之间建起一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思想道德
一、把时政资源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政治考试尤其是高考命题呈现出突出时政性、实践性的特点,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基本上都是以时政材料做背景,突出能力立意,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社会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学生综合性评价的要求推向更高层次,这就要求高中政治课要把知识点的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要真正会学习,必须会思考,会质疑。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在适当之时诱导学生、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独立见解;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思考、交流、探究、深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当然,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更要“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结合瑶族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实际,笔者认为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它来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学生更重视笔头练习,轻听说。为了把英语教学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010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决定对广东省英语科高考进行改革,从2011年开始,取消听力部分(35分),改为听说合考,考试时间定为高考前进行,用时30分钟,考试方式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分值为15分,占总分150分的10%。考试内容和赋
“文化论著研读”充分反映了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突出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革新。  一、明确“文化论著研读”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内容  “文化论著研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化论著,在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同时,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文化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扩展,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塑造和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必需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尚需调整,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亟需改革。本文以川南幼专为例,通过对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和音乐课堂的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幼专音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的触发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的几句话对一节课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多数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开门见山,明确目标直接进入新课或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引入新课,我除采用这些常规方法以外还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情节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七年了,接触了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从他们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来看,明显地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欠缺;二是表达能力差。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当我布置作文题目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息,“我找不到写的”,于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却腹中空空,无从下筆。即使动笔写了,也是东拼西凑,空洞无物,味同嚼蜡。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基本原因就是脑子里没有
“迁移” (transfer)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的现象。外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指的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 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有差异时,学习者若借助或沿用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正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