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国学大师李一冉讲述《孝道》的视频,内心深深地被触动。作为一位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感慨颇多、毋庸讳言。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不懂孝义、自私自利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如今的学生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创设环境沐经典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本学期,我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学生的书包里,按年级配有至少一本的经典诗文,如低年级配有《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年级配有《论语》《朱子治家格言》,高年级配有《唐诗宋词》等,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
  二、课堂教学诵经典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教材中的经典诗文为载体,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如我在教《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诵读经典。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想象出“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几个画面,这样,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大了,记忆也快。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拓展学生诵读经典的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如在教授《七夕》一诗时,我先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等学完时,再让学生诵读自己课前所搜集的到相关的诗文。
  三、实践活动悟经典
  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
  1. 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
  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今年春节,我校分年段开展了实践活动,如低年级给长辈拜年,送祝福语;中年段搜集春联,书写春联;高年段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编绘本,做手抄报等,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 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
  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学生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学生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学生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经典诗文的诵读已然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处处可见学生手捧唐诗宋词的身影,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
其他文献
期刊
“教书育人”是对教育工作的通常的称谓,其实,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一、当前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低效的特征   德育目标不清晰,目标达成度低。陶行知说:“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由此看来,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当下许多学校也在进行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但由于学校育人目标过于宏大或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本文略述微课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枯燥沉闷的公式、概念和规律,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
高中物理学习普遍存在课时紧、内容多、难度大,初高中知识衔接跨度大、学习方法差异大等问题。为破解高中物理难学这一难题,早在几年前,我们开展了物理教学改革试验,从高一年级开始,成立物理互助学习小组,精心编写引导小组“互助学习”的“导学案”。  一、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  根据升中考试的物理成绩,從高到低分排序,挑选出前8名,分别担任八个小组的组长,各组长也是教师助理。其余同学再按总分高低、男女生搭配分
当代中学生背负着太大的学习压力,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应倡导轻松而高效的学习。为了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当代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乐学、好学,学生才得以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获得真知,学有所成。  一、创设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情境  为了使学生更乐于接受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造历史情境
爱是美德的种子。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育的这一片土地上,我们用慈母般的爱呵护孩子的成长;用宽容的爱抚慰孩子的心灵;用智慧的爱为孩子插上翅膀,放飞理想。我们用自身涓涓细流的小爱,汇聚成滔滔江河般的大爱,共同托起明天教育的希望之花!  一、慈母般的爱呵护孩子的成长  诗语有云:浓浓三春晖,殷殷慈母爱。教育教学中,老师慈母般的爱如阳光洒下大地,为孩子们带来一缕温暖。他们对学生的爱是公正的,是纯粹的,是不
以乡土化的山歌童谣教育资源为载体,开展各科教育活动,既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操作性,由此,我们通过合理、科学、充分地挖掘乡土特色的艺术精品,在推进我园创设艺术特色教育环境同时,将它整合于我园的语言音乐社会等课程建设之中,并将课程资源合理运用到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以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我园的特色内涵。  一、利用乡土化山歌童谣对幼儿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