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培训者直接接触实际的应用环境,在实际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快速专业培训。“双元制”在国外和我国的某些理念较为先进的省份或地区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省是钢铁大省,钢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水泥、玻璃产业。在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关、停、转已是我省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绝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结果,并由此给社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员,为了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稳定,这些失业人员就不可避免地要再就业,同时,为了提高职工再就业的质量,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就成了关键的问题。而再就业培训直接决定下一次上岗的效果,可以说,再就业培训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职工以后生活的质量和命运。
那么,如何利用“双元制”来培训我省因产能过剩而失业的人员的再就业呢?
一、失业人员的特点
“双元制”在我国主要兴起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为探索高职人才的培养而引进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对较为成熟。但如果将这种培训模式应用于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就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有所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失业人员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1.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失业人员文化程度千差万别,他们中有大学毕业、同时也有中小学文化、半文盲或文盲,无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
2.个人情况千差万别
失业人员有的是国家正规学校毕业生;有的是部队转业;有的是其他企业转调;有的是直接招聘。他们中的年龄有20岁左右的;也有的50多岁的;有年富力强;也有体弱多病的等。
二、“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中的“双元”表了企业与培训机构两个办学主体、代表了培训的两个阶段,代表了二者之间的合作,两者的合作在深层次上则意味着受教育者两个身份的融合,两个教学目标要求与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
1.按需分类培养
由失业人员的特点决定,“双元制”在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应视人员或工作情况调整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培训时间比例,有的甚至全部培训都在企业而不需要在培训机构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失业人员按需分类培养。
2.培训机构必须开发符合培训者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
教材体现培训的内容,一套好的培训教材无疑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失业再就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应符合受训者的具体情况,不能过于深奥,应通俗易懂。具体表现在:
(1)坚持操作能力第一。失业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就业,人员培养要突出满足某一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因此,培训教材显然不能采取学科本位、学校本位,而应是操作能力本位。因此满足某一岗位操作能力是培训教材开发的核心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是根据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组织,应主要包括操作过程知识。
(2)可读性。失业人员培训时间短,单靠培训机构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失业人员学习兴趣,促进失业人员自己学习。这就需要有一套结构与失业人员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教材,保证教材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其中应突出企业岗位的本位思想;淡化理论和公式,对于理论,力求少、精、透,而不追求面面俱到,尽量回避很专业和不易理解的术语;尽可能地用故事性代替专业性,用简短、浅显、新颖代替冗长、复杂甚至晦涩的描述。
3.培训机构应选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作为培训教师
培训教材只是决定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如果没有好的执行者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因此,如何选用培训师也是培训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1)专业理论扎实、较强的操作能力培训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任技能的培训专业理论扎实,熟悉理论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动向和最新应用。同时由于这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求其不仅会讲而且能驾轻就熟地去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受训者得到理想的受训效果。
(2)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奉献精神失业人员情况千差万别,培训教师应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了解培训者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个人需求等。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培训教师应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充分理解受训者的心情,尽己所能,奉献爱心。否则,有一项做的不到位都会影响最终效果和质量。
4.培训企业
培训企业充当着最终上岗的重任,是“双元制”培训的归宿,因此,培训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软、硬件设施齐备。培训企业承担着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岗的重任,要求不仅配备一流的操作技能指导人员,而且各种规章制度、生产环境、生产设备都应符合实际工作要求,有明晰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完善的考核体系与培训的组织程序。
(2)与培训机构相辅相成。企业培训不是一味地特立独行,自成一体,必须与前一段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机融合,这种融合除内容相统一以外,必须在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有所延展,不能受限于专业知识的内容。必须开发自己的培训教材(主要是操作技术技能),其教材的开发可与培训机构的教材相互借鉴,内容互补、相得益彰。
总之,“双元制”在培训我省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既要强调理论更注重生产实践,应视具体情况规范两阶段培训的内容、时间。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国家、个人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文是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立项《“双元制”在我省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JRS-2014-1149。
我省是钢铁大省,钢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水泥、玻璃产业。在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关、停、转已是我省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绝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结果,并由此给社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员,为了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稳定,这些失业人员就不可避免地要再就业,同时,为了提高职工再就业的质量,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就成了关键的问题。而再就业培训直接决定下一次上岗的效果,可以说,再就业培训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职工以后生活的质量和命运。
那么,如何利用“双元制”来培训我省因产能过剩而失业的人员的再就业呢?
一、失业人员的特点
“双元制”在我国主要兴起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为探索高职人才的培养而引进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相对较为成熟。但如果将这种培训模式应用于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就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有所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失业人员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1.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失业人员文化程度千差万别,他们中有大学毕业、同时也有中小学文化、半文盲或文盲,无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
2.个人情况千差万别
失业人员有的是国家正规学校毕业生;有的是部队转业;有的是其他企业转调;有的是直接招聘。他们中的年龄有20岁左右的;也有的50多岁的;有年富力强;也有体弱多病的等。
二、“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中的“双元”表了企业与培训机构两个办学主体、代表了培训的两个阶段,代表了二者之间的合作,两者的合作在深层次上则意味着受教育者两个身份的融合,两个教学目标要求与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
1.按需分类培养
由失业人员的特点决定,“双元制”在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应视人员或工作情况调整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培训时间比例,有的甚至全部培训都在企业而不需要在培训机构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失业人员按需分类培养。
2.培训机构必须开发符合培训者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
教材体现培训的内容,一套好的培训教材无疑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失业再就业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应符合受训者的具体情况,不能过于深奥,应通俗易懂。具体表现在:
(1)坚持操作能力第一。失业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就业,人员培养要突出满足某一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因此,培训教材显然不能采取学科本位、学校本位,而应是操作能力本位。因此满足某一岗位操作能力是培训教材开发的核心内容。教材内容主要是根据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组织,应主要包括操作过程知识。
(2)可读性。失业人员培训时间短,单靠培训机构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失业人员学习兴趣,促进失业人员自己学习。这就需要有一套结构与失业人员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教材,保证教材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其中应突出企业岗位的本位思想;淡化理论和公式,对于理论,力求少、精、透,而不追求面面俱到,尽量回避很专业和不易理解的术语;尽可能地用故事性代替专业性,用简短、浅显、新颖代替冗长、复杂甚至晦涩的描述。
3.培训机构应选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作为培训教师
培训教材只是决定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如果没有好的执行者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因此,如何选用培训师也是培训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1)专业理论扎实、较强的操作能力培训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任技能的培训专业理论扎实,熟悉理论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动向和最新应用。同时由于这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求其不仅会讲而且能驾轻就熟地去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受训者得到理想的受训效果。
(2)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奉献精神失业人员情况千差万别,培训教师应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了解培训者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个人需求等。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培训教师应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充分理解受训者的心情,尽己所能,奉献爱心。否则,有一项做的不到位都会影响最终效果和质量。
4.培训企业
培训企业充当着最终上岗的重任,是“双元制”培训的归宿,因此,培训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软、硬件设施齐备。培训企业承担着失业人员再就业上岗的重任,要求不仅配备一流的操作技能指导人员,而且各种规章制度、生产环境、生产设备都应符合实际工作要求,有明晰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完善的考核体系与培训的组织程序。
(2)与培训机构相辅相成。企业培训不是一味地特立独行,自成一体,必须与前一段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机融合,这种融合除内容相统一以外,必须在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有所延展,不能受限于专业知识的内容。必须开发自己的培训教材(主要是操作技术技能),其教材的开发可与培训机构的教材相互借鉴,内容互补、相得益彰。
总之,“双元制”在培训我省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既要强调理论更注重生产实践,应视具体情况规范两阶段培训的内容、时间。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国家、个人都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文是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立项《“双元制”在我省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JRS-201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