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相关论文
“逸”范畴以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和宏丰的美学内涵在庞大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美学地位是其他范畴所无法撼动、......
“逸”是中国古代美学中一个独特而又蕴涵复杂审美旨趣的范畴,它从一个普通的语词发展到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美学范畴,经历了一......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冲淡疏野的审美意识,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素、静、逸。素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描写的景物朴素,以日常山水和田园风......
以往审美人格研究往往从美育发端,着眼于审美人格的培养与教育。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人格却更加惹人注目,引人深思。中国美学史以审美人......
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中 ,“逸”与“墨戏”是两个颇能体现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们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与共同之处 ,其根本点在......
平远山水画在审美方面具有意境美,具有逸、简、淡、空旷的特点以及与禅宗道家的美学相向的特征。从“逸”来讲,平远山水画对自然之......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隐士可以说是一种很特殊的群体,也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遍观中国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在画史上起......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其特定的评价标准,无论是民间艺术,人文艺术,东方艺术亦或是西方艺术,我们都不能片面的评论一幅作品好与坏,雅或......
六朝时期玄学兴盛 ,思想解放 ,个性张扬 ,故而文艺心理思想中的人格问题尤为突出。时势的纷乱和人们对率直高逸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
本文应清代绘画理论家秦祖永关于“逸”的思想作重点研究,在探寻逸的历史渊源中,从情感、笔墨、韵味、风格形态四方面对逸的内涵、实......
唐代以来,“逸”在当时的诗论和画论中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此时,或单用一“逸”字,或用俊逸、艳逸、高逸等合体范畴,或沿用逸方、逸......
摘要:“游”是《庄子》中的重要美学命题,统领《庄子》内外诸篇。庄子之“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游世、游心和游境,具有自然性、内指性......
"逸"作为审美范畴由唐代提出,但真正将其发挥到极致的,是历史上的宋元时期。"逸"在宋代的"神逸之争"中因文人画的出现而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自然环境与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时代的自然审美观,自然审美观制约着以自然美为素材的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创造.中国艺术家把审美眼光集......
晚唐时期,在客观环境的压力之下,士人在仕、隐、逸的选择上大都不是出于自觉自愿,而是无奈之举.吴融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心态特点正......
“逸”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批评的最高范式。从追本溯源的立场出发,立足于“选”范畴的产生阶段,展......
"神"和"逸"的美学观念很早就出现在传统中国画理论中。从宋代开始的"神""逸"之争,其实质是中国画精神追求的境界之争,也昭示着中国画主体精......
在风格多样化的元代中后期诗坛上有两种风格追求是占据主导性的:一是雅正化,二是险怪化。但这两种貌似迥异的诗风追求背后却隐藏着......
海粟之“狂”与传统文人之“逸”一脉相承。而这种相承并不是表现为表象的近似,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了本质上的趋同。“逸”到极点的传......
“逸”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逸”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艺术审美的自由创造,而“逸”在中国画的形式审美取向上则主要体......
皎然的逸格论,跟隐逸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逸格既包含了对文学创作主体所进行的创作活动的规定和要求,又指陈了中国传统艺术活动......
倪瓒作为中国文人画和山水画的标志性人物,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的绘画、诗词、书法等多方面留下了浓墨重......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
"逸"是一个特殊的美学概念,也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民族特色的范畴。从古代品评人物中志行高远、安贫道乐的"逸民"、"逸士"到唐宋的人格书......
有些论家立“神刚逸柔”之论,未为确论,“逸”之“柔”并不会必然引出基对立面“刚”与“神”的必然联系。“北宗”论家与绘画的审美......
《滇游记》是徐霞客“游道”日臻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此期间,徐霞客由悟“道”而得“道”、践“道”,构建起“游道”的基本框架。徐霞......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由于复杂的民族矛盾与政治环境,画家更多地选择归隐山林,投身于山水中,寄情与山水之间。......
"逸"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独特的范畴。魏晋时期,逸由最初的人物品评,逐渐进入画论,此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确立了其在绘画品评中的......
《后赤壁赋图》是乔仲常的代表作品,该作以苏轼《后赤壁赋》为引,画面丰富且生动,面貌犹取前人但风格自秉。整幅画作更显“清”与......
李倜是元代书法家中最得晋人意韵的书家之一,但其家世和书法我们现在研究得并不很多。本文试从史籍中钩稽他仕宦大致年份和官职,并......
本文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梳理了“逸品”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了“逸品”之“逸”的发展演进历程以确定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