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幼儿成长同样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观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把家长和教师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始终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班级实践,谈一谈关于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方法及思考。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幼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中的欠缺,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特长,非常适合参与到“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比如:有的家长擅长美术,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国画的技巧及创意;有的家长擅长语言,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民谣、童谣,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家长擅长手工,可以教幼儿学习剪纸、编织等民间艺术;有的家长知识渊博,可以为幼儿讲解本地的风俗礼仪。家长的参与,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
实践证明:让幼儿理解“保家卫国”,“军人”家长讲得更透彻;让幼儿懂得“救死扶伤”,“医生”家长讲得更贴切;让幼儿明白“牺牲奉献”,“警察”家长讲得更深入。家长进课堂,通过讲解《弟子规》《三字经》,可以让幼儿明白是非、善恶、好坏,懂得礼貌待人,学会帮助他人,讲述《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可以让幼儿养成谦让、勇敢的美好品德。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最好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是最佳的教育搭档。
家长学历、阅历、特长、籍贯和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我班通过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高效能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走教”方式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使幼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校园。
“家长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园合作,密切家园关系,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在幼儿内心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向家长宣传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意义,能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积极利用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助教理念;另一方面,结合家委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通过聊天交流等方式,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家长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
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前,我班教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采取微信、QQ、电话预约等方式,主动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参与其中,鼓励家长提前深入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向幼儿准确输出,从而培养幼儿亲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家长进课堂”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至班级群,通过多途径的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家长从“衣食父母”向“教育导师”转变。
我班教师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比如开展“端午飘香‘粽’是情”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幼儿讲述挂艾草、编彩绳、装香囊、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家长的到来,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包粽子,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好、五扎绳,他们学得津津有味,做得有模有样,亲身领略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能,这也让传统文化及技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我们鼓励爸爸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当有爸爸走进课堂时,幼儿总是充满了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比如,我们邀请“军人”家长参与活动,为幼儿展示“军体拳”和“太极拳”,给他们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音乐伴奏下,“军人”家长先展示了一套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体拳”,接着又是一套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这彻底点燃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军人”家长边讲解边示范,幼儿跟着家长的节奏由浅入深地学了起来,从一招一式中感受着“太极拳”的乐趣。整个教学活动由家长执教,教师配合,幼儿不仅听得认真,参与也十分积极,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一方面,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和同伴的父母有一个崭新的認识,从而进一步拉近幼儿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幼儿通过接触不同性格的家长后,更容易发现自己父母的长处和优点,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不足,还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以及教师工作,帮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增强理解,增进信任,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开辟家园合作新局面,促进家园共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正如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的贝贝妈妈所说:“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自己的角色从‘家长’变为‘老师’,由‘教育一个孩子’变为‘教育一群孩子’,通过亲眼目睹幼儿园紧张有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幼儿教育的辛苦与责任。”
幼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只有幼儿园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发挥各自所长,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帮助他们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
策略一:高效能整合资源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幼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中的欠缺,搭建幼儿园和家庭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特长,非常适合参与到“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比如:有的家长擅长美术,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国画的技巧及创意;有的家长擅长语言,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民谣、童谣,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家长擅长手工,可以教幼儿学习剪纸、编织等民间艺术;有的家长知识渊博,可以为幼儿讲解本地的风俗礼仪。家长的参与,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和了解中国历史的窗户。
实践证明:让幼儿理解“保家卫国”,“军人”家长讲得更透彻;让幼儿懂得“救死扶伤”,“医生”家长讲得更贴切;让幼儿明白“牺牲奉献”,“警察”家长讲得更深入。家长进课堂,通过讲解《弟子规》《三字经》,可以让幼儿明白是非、善恶、好坏,懂得礼貌待人,学会帮助他人,讲述《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可以让幼儿养成谦让、勇敢的美好品德。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最好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也应该是最佳的教育搭档。
家长学历、阅历、特长、籍贯和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我班通过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高效能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走教”方式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使幼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校园。
策略二:高水平沟通交流
“家长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园合作,密切家园关系,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在幼儿内心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向家长宣传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的意义,能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积极利用早晚接送幼儿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助教理念;另一方面,结合家委会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通过聊天交流等方式,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家长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
围绕传统文化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前,我班教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采取微信、QQ、电话预约等方式,主动邀请感兴趣的家长参与其中,鼓励家长提前深入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向幼儿准确输出,从而培养幼儿亲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家长进课堂”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至班级群,通过多途径的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家长从“衣食父母”向“教育导师”转变。
策略三:高质量融合教育
我班教师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比如开展“端午飘香‘粽’是情”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给幼儿讲述挂艾草、编彩绳、装香囊、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家长的到来,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包粽子,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好、五扎绳,他们学得津津有味,做得有模有样,亲身领略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能,这也让传统文化及技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我们鼓励爸爸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当有爸爸走进课堂时,幼儿总是充满了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比如,我们邀请“军人”家长参与活动,为幼儿展示“军体拳”和“太极拳”,给他们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音乐伴奏下,“军人”家长先展示了一套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体拳”,接着又是一套刚柔并济的“太极拳”,这彻底点燃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军人”家长边讲解边示范,幼儿跟着家长的节奏由浅入深地学了起来,从一招一式中感受着“太极拳”的乐趣。整个教学活动由家长执教,教师配合,幼儿不仅听得认真,参与也十分积极,活动效果非常显著。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一方面,幼儿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和同伴的父母有一个崭新的認识,从而进一步拉近幼儿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幼儿通过接触不同性格的家长后,更容易发现自己父母的长处和优点,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不足,还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以及教师工作,帮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增强理解,增进信任,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开辟家园合作新局面,促进家园共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正如参与“家长进课堂”活动的贝贝妈妈所说:“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自己的角色从‘家长’变为‘老师’,由‘教育一个孩子’变为‘教育一群孩子’,通过亲眼目睹幼儿园紧张有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幼儿教育的辛苦与责任。”
幼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只有幼儿园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发挥各自所长,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帮助他们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