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将其渗透于小学教育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开拓学生的眼界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其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健康地接受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是一门开放实践、鼓励创新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门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以往的经验看,信息技术对教学成果的展示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这项技术的运用,可以一改传统的较为僵硬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板书所不能传达的新奇有趣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一、将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渗透的前提是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如果没有教材的内容做引导,在科学和信息技术这两大块漫无边际的领域,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所幸还有教材提供了教学案例,因此,教师应很好地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从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看,就如同教材所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这一课就成为最好的选择。虽然空气是不可见的,但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很多图片,比如篮球、充满气的气球、轮胎等等。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都是实心的吗?有经验的学生会回答说不是的。教师就可以引入下一个问题:既然这样,那么是什么东西让这些物体膨胀起来的呢?由此就可以引出空气的存在。此外,空气这一章节需要一些实验,有的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或者教室,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填补这一空缺。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空气称重、空气在不同状态下的状态,以及空气的属性等各种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将新的知识深深印入脑中。
  除此之外,在“种凤仙花”这一单元,因为教学的周期和时长限制,教师和学生可能没有时间去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与衰亡过程,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找来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延时摄影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单元所学内容。
  二、将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科学的学习并不列入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因此这门课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遵循学生的兴趣来教学。教师在讲授完课本上有限的内容后,还要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一并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出来。
  比如说在教学“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这一单元后,很多学生就对自然界中鬼斧神工的自然物和如今人类社会的创造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学生在旅游中感受过很多美丽雄伟的自然景物,也在生活中时常使用高科技产品,自然想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联系,比如可以向他们引入“仿生”的概念,所谓仿生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教师利用网络上的知识向学生传达,人工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根据自然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创造的,比如潜水艇是以魚的沉浮为灵感,响尾蛇影响了空对空响尾蛇导弹,烟幕弹也是人类根据章鱼在逃生时喷墨行为发明的,当然人们也从蛋壳的承重中发现了拱形的承受力量,这一发现被广泛用于建筑中。这样一来,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被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信息技术得到应用,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虽然讲授的大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但这也需要教师将这些常识性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述。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知识也亟待更新,这时就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最新的知识,让他们少走弯路。
  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即使长篇大论地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以数据来证实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但对身处农村和西部农业区域的学生而言,不会有任何的感触;对沿海城市的学生而言,缺水问题同样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然后利用计算机访问相应的环保网站,将搜集来的资料一一对比,才能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材中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都已经过时而且也不甚全面,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更全面更新的方法。在过去观念里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基本上是局部性的社会问题,人们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排污和治理污染的政策。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用大量投资来治理环境污染,虽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环境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如今的知识和观念来看,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沙漠化、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急剧减少等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严重,学生也从环境治理这一大问题中学到了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更加科学和长远的目光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将一些难以理解的信息具象化,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并将其与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一、工程设计理念下校本科学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地的学校通过远程教学和家庭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科学的机会。因此,适用于远程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尤为必要。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离开小学科学课标与课程。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规律。例如,杯子里的热水为什么会变凉?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任务是了解和诠释科学
科学课改革后,小学科学新教材中自然科学内容增多,而这些内容在课内很难有效把握,需要增加课外观察时间。为了高效地完成课标内容,我们开发了自然笔记课程。这是一门融合课程,以项目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为目标。该课程对学科内容、学习时空、学习评价进行多维度的融合,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在真实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科学课进行改革,一二年级开始增设科学课。在新
科学工作室在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室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集慧备课—有效课堂—专家引领—和谐成长”这一目标,突出抓好两个培训,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科学课教学规律,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任教科学的教师普遍感觉科学课难教,难在哪?我觉得:难在科学性和探究性的把握上,难在研究解读教材中,难在指导实验的烦琐准备里,难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调控中……面对如此现状,科学工作室把“双培”(即
合适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四课《它们吸水吗》一课中有“我们造一张纸”活动,课本中介绍的造纸方式采用的实验材料是玻璃杯、搅拌棒,首先将餐巾纸放入水杯浸泡,然后搅拌纸屑和水,调成浆状,最后把纸浆倒在棉布上,用纸巾吸水形成纸。这种方式造纸耗时很长,并且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手部力量不足,搅拌不够充分,造出来的纸形状不规则且比较粗糙,不符合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科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再仅仅是某个科学知识,这些单一的知识在网络上都能直接查阅到,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精神和获取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并在生活中进行迁移、运用,也就是深度学习。科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制定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理解科学,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在科学课堂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期刊
小学科学课堂,既是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实验精神提升的主陣地,而德育意识的渗透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科学是一门与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课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讲解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开阔心胸、拓宽视野,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及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强调理性与实证,科学教学亦追求事实、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模式如同按下“转换器”,在教师指导下的线上学习成为教育常态。后疫情时期,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助力科学素养养成?笔者从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出发,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五年级上册《搭支架》为例,从学习起点的厘清、混合模式的衔接、有效学习的促进几方面展开思考,对小学科学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与教学策略转换进行探讨。  一、起——厘清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即学生现
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出,一个个知识不是靠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也就是学生主动去建构而形成的。中学阶段对溶解的描述更理性、抽象。但是如果缺少前期的建构过程,那么学生对“溶解”的认知还是不够深入的。小学阶段其实是学生初次感知、认识溶解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妨带着学生适当放慢脚步,尝试将一些抽象的认知具象化,让学生自主去建构关于溶解的认知。  一、以“旧”引“新”,发展认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
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和渗透德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敢于探索自然的信心,拓宽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心理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此时的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将会迅速地构建重要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极强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一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上的优势不容忽视。本文从“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出发,思考过去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的不足,提出优化“问题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举措,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问题式”教学,也可以叫作“问题导入式”教学。通常,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会结合课程内容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