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工作室在区教科研中心教研室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集慧备课—有效课堂—专家引领—和谐成长”这一目标,突出抓好两个培训,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科学课教学规律,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任教科学的教师普遍感觉科学课难教,难在哪?我觉得:难在科学性和探究性的把握上,难在研究解读教材中,难在指导实验的烦琐准备里,难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调控中……面对如此现状,科学工作室把“双培”(即培训教材、培训教师)作为工作室开展活动的基本内容。
培训教材是活动基础。每学期初,工作室都会安排骨干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从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教学目标、重难点和疑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全册、单元、课时三个层面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交流,研读课程标准,泛读有关资料,通读全册教材,细读每课内容,精读每个图解,从而达到用好教材、吃透教材、解疑释困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培训教师是活动重点。工作室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订阅相关的报纸刊物,关注网上教研平台,做到线上和线下结合,多方位多层次地吸收学习,不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集慧备课、三讲两评、磨课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三是抓好师徒结对,通过一对一导航,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促进他们在科学教学上的快速成长。
二、教研一体,追求有效
集体“备”课、互动“研”课、注重“思”课是科学工作室开展活动的三环节 。集体“备”课,“一备二议”,即采取个人前置备课、集体议课的模式进行,这个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评价和修改建议,形成了人人主講、人人发言的良好氛围。
工作室每学期都要开展互动“研”课,由个人粗放研究转换到集体细推磨课中来。如吴老师执教《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他历经了初次备课说课、一讲评课、二讲磨课、三讲展示的环节。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是甜蜜的,他感慨地说:“经历过磨课,我痛并快乐着,三讲两评让我收获良多。”每次研课都是多重收获,承载了思路的摩擦、思想的碰撞,让群体智慧在合作中升华。
工作室成员吴老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应该做的实验,从来都是想尽办法组织起来。他在讲授《热胀冷缩》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尝试了很多实验仪器,想着怎样才能既操作简便又容易观察到现象呢?最后采用大试管堵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打孔,插上中性笔的空管,试管内放高锰酸钾,这样把试管放到热水里就能很轻易地看到紫色的液面上升。为了课堂上的几分钟,教师课下需要准备较长时间,尤其是没有专业的仪器,只有自己动手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松懈了,科学课的教学就会变得空洞无味。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为了让“思”课更优化,我们开展了交流评析1 1活动。主要做法是:从学生表现、同事交流、上课感受中反思,思考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着重从有意义的扎实的有效率的充实、有生成的丰实和常态中的平实等方面进行思考,群组交流,不求经典,但求有观点。工作室结集成册的“且行且思文集”记录了大家的教学设计、反思和随笔,见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
霍老师执教了《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学生实验探究充分,在猜测验证交流之后得到了结论,并联系实际,拓展到生活。课上得很精彩,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但她仍有遗憾,写下了长长的教后反思。如:感觉到认识弹力、弹性与弹力的区别中,微小形变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让学生结合观察,充分地表达,教师引导语言过多而琐碎。在用一用环节,学生说出了具有弹性的物体,但对物体弹性的作用剖析不充分,尤其是学生语言不够标准,意思表达了,但不够准确,教师没有适时指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科学工作室一借专家之力,即邀请市区级科学教研员老师做专题报告,并指导课堂教学,为大家传经送宝;二借名师之力,即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的研修平台和一师一优课活动,在论坛和网络上与名师交流,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从中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以“根”为本,以研促教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精神。“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室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点,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小而必要。
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一般由现象、问题、材料组成,关键在于是否能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氛围。研究中,大家冥思苦想,创设多种情境进行验证,如拉人游戏、拽书体验、视频引入、猜谜质疑等,归纳总结出悬念情境、信息情境、游戏情境、求异情境等,应用于课堂,取得了良好效果。此课题顺利通过了结题答辩,并在区级成果推介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四、科学探究,收获快乐
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材料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听了会忘记,看了会记住,做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学科学一定要“做科学”。科学工作室开展了科学竞赛、实验操作比赛,学生动脑动手比拼科学小制作,拼粘人体骨骼图,让卡片上的鹦鹉站立起来。科学手抄报、幻想画、小实验的评比展示了学生动手探究和猜想验证的能力。
科学工作室以“双培”为重点,以“研究课”为载体,以“有效”为目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强化内力,借助外力,行走在合作教研幸福成长的路上。
一、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任教科学的教师普遍感觉科学课难教,难在哪?我觉得:难在科学性和探究性的把握上,难在研究解读教材中,难在指导实验的烦琐准备里,难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调控中……面对如此现状,科学工作室把“双培”(即培训教材、培训教师)作为工作室开展活动的基本内容。
培训教材是活动基础。每学期初,工作室都会安排骨干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从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教学目标、重难点和疑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全册、单元、课时三个层面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交流,研读课程标准,泛读有关资料,通读全册教材,细读每课内容,精读每个图解,从而达到用好教材、吃透教材、解疑释困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培训教师是活动重点。工作室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订阅相关的报纸刊物,关注网上教研平台,做到线上和线下结合,多方位多层次地吸收学习,不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集慧备课、三讲两评、磨课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三是抓好师徒结对,通过一对一导航,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促进他们在科学教学上的快速成长。
二、教研一体,追求有效
集体“备”课、互动“研”课、注重“思”课是科学工作室开展活动的三环节 。集体“备”课,“一备二议”,即采取个人前置备课、集体议课的模式进行,这个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评价和修改建议,形成了人人主講、人人发言的良好氛围。
工作室每学期都要开展互动“研”课,由个人粗放研究转换到集体细推磨课中来。如吴老师执教《一切都在运动中》一课,他历经了初次备课说课、一讲评课、二讲磨课、三讲展示的环节。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是甜蜜的,他感慨地说:“经历过磨课,我痛并快乐着,三讲两评让我收获良多。”每次研课都是多重收获,承载了思路的摩擦、思想的碰撞,让群体智慧在合作中升华。
工作室成员吴老师深挖教材,精心备课,应该做的实验,从来都是想尽办法组织起来。他在讲授《热胀冷缩》时,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尝试了很多实验仪器,想着怎样才能既操作简便又容易观察到现象呢?最后采用大试管堵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打孔,插上中性笔的空管,试管内放高锰酸钾,这样把试管放到热水里就能很轻易地看到紫色的液面上升。为了课堂上的几分钟,教师课下需要准备较长时间,尤其是没有专业的仪器,只有自己动手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松懈了,科学课的教学就会变得空洞无味。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为了让“思”课更优化,我们开展了交流评析1 1活动。主要做法是:从学生表现、同事交流、上课感受中反思,思考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着重从有意义的扎实的有效率的充实、有生成的丰实和常态中的平实等方面进行思考,群组交流,不求经典,但求有观点。工作室结集成册的“且行且思文集”记录了大家的教学设计、反思和随笔,见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
霍老师执教了《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学生实验探究充分,在猜测验证交流之后得到了结论,并联系实际,拓展到生活。课上得很精彩,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但她仍有遗憾,写下了长长的教后反思。如:感觉到认识弹力、弹性与弹力的区别中,微小形变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让学生结合观察,充分地表达,教师引导语言过多而琐碎。在用一用环节,学生说出了具有弹性的物体,但对物体弹性的作用剖析不充分,尤其是学生语言不够标准,意思表达了,但不够准确,教师没有适时指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科学工作室一借专家之力,即邀请市区级科学教研员老师做专题报告,并指导课堂教学,为大家传经送宝;二借名师之力,即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上的研修平台和一师一优课活动,在论坛和网络上与名师交流,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从中汲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以“根”为本,以研促教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精神。“问题就是课题”,工作室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点,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小而必要。
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一般由现象、问题、材料组成,关键在于是否能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氛围。研究中,大家冥思苦想,创设多种情境进行验证,如拉人游戏、拽书体验、视频引入、猜谜质疑等,归纳总结出悬念情境、信息情境、游戏情境、求异情境等,应用于课堂,取得了良好效果。此课题顺利通过了结题答辩,并在区级成果推介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四、科学探究,收获快乐
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材料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听了会忘记,看了会记住,做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学科学一定要“做科学”。科学工作室开展了科学竞赛、实验操作比赛,学生动脑动手比拼科学小制作,拼粘人体骨骼图,让卡片上的鹦鹉站立起来。科学手抄报、幻想画、小实验的评比展示了学生动手探究和猜想验证的能力。
科学工作室以“双培”为重点,以“研究课”为载体,以“有效”为目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强化内力,借助外力,行走在合作教研幸福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