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学生现存的问题出发,对职业院校实施导师制进行研究,并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进行调查,指出了职业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以及导师制实施的步骤和实施导师制的作用,并提出了实施导师制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职业院校 导师制 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职业院校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最大化地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整个职业生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岗位培养最合适的员工。
一、实施导师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不是一种突发奇想,而是现实情况中引发的迫切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了这一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1.实施导师制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合理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存在着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最终目的,职业院校必须实施导师制。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1)部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没有确立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个别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难以接受他人意见,部分同学在实习之后,认为自己具备了工作的能力而放弃回校继续完成学业、完善自我的机会,将老师的劝告抛之脑后;少数同学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逃避企业的面试。
(2)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如果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而出现两极性。有一位中职学生在感受了实习企业的基层工作的劳累后,拒绝参加再一次的顶岗实习,而把学校看作避风港。
(3)思维中有较为浓重的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主张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处理问题时容易参杂个人的感情色彩,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具有偏激和固执己见的倾向。
(4)有些学生的意志水平不稳定。比如,在专业课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科目中,学生的意志水平较高,而涉及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意志水平较低,尤为明显的是少数学生不能够理解“学生慎用事假”的制度,在请假没有被批准之后,竟然私自旷寝外出。
2.实施导师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决定的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进步和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导师制对这一教育形式的指导、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较为分散,不利于管理,实施导师制有利于全员管理,分担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导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实习岗位,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工作的企业,与学生共同克服工作中的难题为导师积累实际经验提供条件。
导师与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导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担负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重任具有更强烈的意识。比较注重在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授之以渔”。因此,导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力并使其自由地发挥提高其职业成功的概率。
3.实施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新生力量,近几年一些新毕业的研究生充实到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这些年轻教师在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由于角色的突然变换而产生的由“怎么学”开始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同时,由于不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导师制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我们的实践经验证明,导师制是一种具有活力和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导师制改变了学生工作教师一元管理的格局,分担了学生管理工作,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2.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其学术底蕴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导师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素养、技能和实际知识等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和岗位要求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在工作中更加注意自身的师德行为,严格地要求自己。
3.实施导师制成为学生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保证。导师必须尽快地、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行为沿着预定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4.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同一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无形之中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校企密切合作。导师一直跟踪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即使学生就业之后,导师仍然和学生保持不定期的联系,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中,间接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教师有意义的科研课题,促进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间建立稳定的战略关系。
6.实施导师制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效地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导师制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的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1.导师队伍应该由高素质的教师不断充实。教师素质是决定导师队伍地位和质量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有如下方面必须充分考虑:
(1)这些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具备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指导学生的能力。
(2)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深刻的行业认识、岗位认识,对教育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3)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李嘉诚说:“万千英才,犹如在璞之玉,要靠教师苦心雕琢,才能蔚成大器。”可见导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有“雕琢”作用。导师必须用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影响学生;用人生最高的追求去引导学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人品决定产品”的意识,使这些被精心制造的产品成为我们一生的骄傲。
2.导师制的实施要分步骤并注意中间环节的管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师生双选。开学初,教师准备自己的个人简介,师生经过一个月课堂上的熟悉,举行师生双选会议,填写《师生初选表》,初步选定后,系里根据师生实际情况,进行数量上的协调,最后正式填写《学生跟踪培养记录》。
(2)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劣势,结合行业的发展,市场需要为学生制定职业教育阶段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培养目标。
(3)抓好教师对学生的跟踪培养,阶段性总结。在培养期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照阶段性目标及时总结、纠偏。
【关键词】职业院校 导师制 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职业院校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最大化地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整个职业生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岗位培养最合适的员工。
一、实施导师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不是一种突发奇想,而是现实情况中引发的迫切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了这一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1.实施导师制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合理以及家庭教育的不足,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存在着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最终目的,职业院校必须实施导师制。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1)部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没有确立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个别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难以接受他人意见,部分同学在实习之后,认为自己具备了工作的能力而放弃回校继续完成学业、完善自我的机会,将老师的劝告抛之脑后;少数同学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逃避企业的面试。
(2)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如果受到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而出现两极性。有一位中职学生在感受了实习企业的基层工作的劳累后,拒绝参加再一次的顶岗实习,而把学校看作避风港。
(3)思维中有较为浓重的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主张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处理问题时容易参杂个人的感情色彩,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具有偏激和固执己见的倾向。
(4)有些学生的意志水平不稳定。比如,在专业课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科目中,学生的意志水平较高,而涉及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意志水平较低,尤为明显的是少数学生不能够理解“学生慎用事假”的制度,在请假没有被批准之后,竟然私自旷寝外出。
2.实施导师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决定的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进步和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导师制对这一教育形式的指导、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较为分散,不利于管理,实施导师制有利于全员管理,分担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导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实习岗位,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工作的企业,与学生共同克服工作中的难题为导师积累实际经验提供条件。
导师与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导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担负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重任具有更强烈的意识。比较注重在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授之以渔”。因此,导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力并使其自由地发挥提高其职业成功的概率。
3.实施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新生力量,近几年一些新毕业的研究生充实到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这些年轻教师在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由于角色的突然变换而产生的由“怎么学”开始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同时,由于不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导师制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我们的实践经验证明,导师制是一种具有活力和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导师制改变了学生工作教师一元管理的格局,分担了学生管理工作,降低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2.实施导师制有助于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其学术底蕴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导师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素养、技能和实际知识等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和岗位要求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在工作中更加注意自身的师德行为,严格地要求自己。
3.实施导师制成为学生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利保证。导师必须尽快地、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行为沿着预定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4.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同一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无形之中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校企密切合作。导师一直跟踪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即使学生就业之后,导师仍然和学生保持不定期的联系,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中,间接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教师有意义的科研课题,促进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间建立稳定的战略关系。
6.实施导师制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有效地实现了“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导师制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的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体会:
1.导师队伍应该由高素质的教师不断充实。教师素质是决定导师队伍地位和质量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有如下方面必须充分考虑:
(1)这些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具备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指导学生的能力。
(2)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深刻的行业认识、岗位认识,对教育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3)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李嘉诚说:“万千英才,犹如在璞之玉,要靠教师苦心雕琢,才能蔚成大器。”可见导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有“雕琢”作用。导师必须用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影响学生;用人生最高的追求去引导学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人品决定产品”的意识,使这些被精心制造的产品成为我们一生的骄傲。
2.导师制的实施要分步骤并注意中间环节的管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师生双选。开学初,教师准备自己的个人简介,师生经过一个月课堂上的熟悉,举行师生双选会议,填写《师生初选表》,初步选定后,系里根据师生实际情况,进行数量上的协调,最后正式填写《学生跟踪培养记录》。
(2)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劣势,结合行业的发展,市场需要为学生制定职业教育阶段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制定培养目标。
(3)抓好教师对学生的跟踪培养,阶段性总结。在培养期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照阶段性目标及时总结、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