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文化探微及教育阐述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将探究事物之根本的原道思想注入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之中,以“原道”为校训,使“原道”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原道”对学校而言,是要原办学育人之道;对学生而言,是要原求学做人之道;对教师而言,是要原治学为师之道。
  关键词:原道;原道文化;校训;无锡市市北高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23-04
  坐落于江南名城无锡、古运河之畔的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始建于1934年,可溯源至民国私立原道中学,建校之初,以“原道”为校训。通过百度搜索和文献查寻,我们发现全国以“原道”为校训的学校仅有一家,而以“原道”为题的文篇却在中国历史文化思想领域,尤其是文学领域中频频出现。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倡发掘、继承和宏扬祖国传统文化。为此,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剖析和探讨原道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教育内涵。
  一、“原道”一词的本义及原道文化的探源
  “原”,会意字。小篆字形 。像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像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原,水泉本也(《说文》)。由此引申出“推究、探究”之意,即古人“谓寻其本也”。
  “道”,形声、会意字。小篆写为 。从行从止首(shǒu)声,上首下走,因“行”为四通八达的路口,“首”指头向着行走的方向,止指“脚”,合起来就是指“人所行的路”。因此,道,所行道也(《说文》)。由此引申出“法则、方法、技术、规律和宗教的思想体系等意义。就“道”的文化视角看,“道”在我国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学说中,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由“天道”而至道家之“道”,即“法自然”的“自然之道”,属宇宙本体范畴;二是儒家之“道”,即以“仁义”为内核,是“为人治国之道”,属社会学范畴。第三种“道”,就是庄子《庖丁解牛》所述的庖丁出神入化的技艺。“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指:“臣下所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这里的“道”,是指一种顺应事物的规律。可以说,自古以来道之含义,虽有种种不同,但将“道”归属“形而上”的精神哲学层面,却是基本相同的,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经》)。
  显然,以语法视角看,“原道”一词应该理解为“动宾”结构(关系),原道就是探究思想、规律或事物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从中国文化发展轨迹看,就会发现归复本然、究本追真的文化追问,一直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文化思维的重要特征。这种文化思维首先体现在政体上。众所周知,“为政必先正名”(《论语·子路》),是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的反映其重要政治理念的一句话。这句话意思是指,人们在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思维活动,找到一种使社会中的每一成员都遵守的生活原则和行为规范。“正名”是找到这些原则和规范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一般认为“正名”思想是孔子的创造。其实,已有大量史料证明,“正名”思想实际是孔子继承“先王”的。问题是孔子为何要强调“正名”?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当时礼崩乐坏,各种礼制都遭到破坏,僭越行为司空见惯,因此孔子要全面整顿,要求“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贪欲(诸侯之间争夺地盘的战争),恢复有道德观念的生活(避免百姓生灵涂炭,共同尊敬周天子),要求重新恢复各种制度,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事其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才可以开始新秩序的建设,老百姓才会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全体社会成员才会有所遵循。因此这里的名是理论、秩序、规范、法则,“正名”就是拨乱反正,纠正一切名实不符的东西。“正名”这个概念反映着古代思想家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建立和维护符合社会理想需要的生活秩序的基本思路——即追溯“周礼”来“正名”而后获得理想的政治“秩序”。因而,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道统”,凡事须“正本清源”,需要“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事实上,“原道”,即探究事物之根本,可谓是“正名”思想的继承和流变,因此原道文化源于儒家文化的“正名”思想。由此衍生的原道文学,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文学现象。据文献考证,“原道”一词肇始于西汉刘安《淮南子》首篇“原道训”。何为“原道”?《淮南·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诸子集成》)《淮南子》这篇文章虽出于刘勰之前,但推原的是老庄之道,不涉文艺;其后,现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首目“原道第一”,探究的是“文学之道”;再后来,唐代韩愈作《原道》,探究的是“原本、纯正的儒家之道”,此“道”与时兴的老庄道家之“道”以及佛教之道是对立的。上述内容,清代学者章学诚有云:“古人著《原道》者三家,淮南托于空蒙,刘勰专言文旨,韩昌黎氏特为佛老塞源,皆足以发明立言之本。”而章学诚本人亦著有“原道”一文。从以上内容观之,除《淮南子·原道》外,刘、韩、章均推原儒学之“道”,并以此为文学本质论的旨归,故就“原道”在三人文学思想中的地位而言,涵义确乎近于高诱的注释:刘勰《原道》是《文心雕龙》的枢纽,韩愈《原道》是古文运动的纲领,章学态《原道》是《文史通义》的总汇。显然,原道文学即以表现儒家之道和现实、社会、人生为务的文学。它是儒家政治“正名”思想在文学领域中的延伸和投影。
  需要强调的是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原道》既是儒学复古运动的宣言书,又是古文运动的压卷之作,对后世影响更是极大。
  二、“原道”文化的当代教育阐述
  (一)“原道”文化的教育涵义
  2004年,市北高中建校70周年,为进一步彰显“原道”校训在学校办学精神和历史积淀中的至高地位,取叶圣陶先生手书“原道”两字为款,并请叶圣陶先生之长子、原民进中央副主席叶至善先生制铭,对“原道”进行了教育诠释:“我校始建,取唐代先贤韩愈之教育名篇《原道》为校名,有深意在焉。夫‘道’者,世间万物运行之规律也;探索之,弘扬之,即知即行,是谓‘原道’。历届师生恃之为司南,拳拳服膺,声名远扬,青蓝冰水,前程何限。今七轶华诞,庆典既成,共制铭勒石,以志欢贺,以申惕厉。”   “原道”校训体现了对历史文化思想的尊重和礼敬,对先人“寻本探源”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立意高阔大气,历史沉淀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尽管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原道”做出不同解读,但“探究事物之规律”、“归复心体之本然”这一根本内涵却未曾改变。
  回顾我校近80年办学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原道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其教育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原道文化内涵。
  (二)“原道”文化的办学理念阐述
  学校办学理念凝练于原道校训文化中,它首先体现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建设什么样的校风教风学风上。原有的市北高中的办学和育人目标以及“三风”表述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体现了当时对学校发展目标和精神价值追求上的认知和定位,十几年来,对学校办学、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导向和激励作用。随着世纪更迭、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竞争和品质提升的要素日益多元化,培育弘扬学校精神、打造文化品牌成为学校竞争发展的重要举措,得到了众多学校广大教师思想上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建构和培育好市北学校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引领学校今后发展,成为市北高中未来工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10月上旬我校接受省四星级高中复审现场评估,评估组专家在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给予了我校很好的启发和指导,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培育学校精神、提升文化品位的信心和动力。
  1.以“原道”为原点的办学理念框架
  一是“原道”的内容构成,即原什么道的问题。对应学校、学生、教师三个主体,我们把“原道”解读为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对学校而言,要原办学育人之道;对学生而言,要原求学做人之道;对教师而言,要原治学为师之道。二是对“原道”的教育理念支撑,即如何体现的问题。我们主要尝试对市北高中的办学追求、育人目标和校风学风教风进行新的界定描述。从两个方面的内在关系看,办学育人之道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追求和育人目标上,求学做人之道和治学为师之道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上。
  2.对相关办学理念的思考和阐释
  我们认为,对学校办学追求、育人目标和“三风”等教育理念的建构阐释,既要秉承历史传统,融入儒家文化,又要富有时代气息,彰显学校特色,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1)市北高中的办学追求
  办学追求是对学校办学的理想状态的理解和表述,对学校发展具有目标引领作用,但不能好高骛远,明显脱离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定位,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甚至贻笑大方。对我们来说,“一流”、“领先”、“知名”等词语在办学追求中要慎用,应该侧重于对教育者办学理想中本质的、永恒的东西的体现,基于此,我们考虑将市北的办学追求界定为“德业兼修,形神俱备”。德,指学校的教育之德和社会责任;业,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师生形象;神,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神韵。德业兼修,形神俱备的学校,就是一所理想的学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2)市北高中的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本质问题。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是当下教育人的梦想,它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很大的荣耀和成就感,但这至少不是市北的主要目标,而且也不是社会构成的主体。我们认为,在任何时候,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是正直自强的公民。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市北的育人目标定为“笃正自强,公民情怀”,并且与之前学校的育人目标有很大的连续性。“笃正自强”体现的是修身立业之道,“公民情怀”体现的是处世为人之道。尤其是“公民情怀”,它的内涵是:明晰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公民的思维推己及人,勇于担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是一种大善、大勇。市北高中培养的就应该是具有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社会主流群体。
  (3)市北高中的校风
  我们将市北的校风表述为“怀德养正,志学敦行”。“怀德”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做人要常念德行,不忘道义;“养正”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人之功也”,意思是要教育儿童走正道,有正气,守正义,要养浩然正气;“志学”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高中生正值志学之年,要有志于学习,学有志向;“敦行”出自《礼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敦行”意为勉力去做,“志学敦行”要求师生做到知行统一,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道,强调知行合一。
  (4)市北高中的学风
  为什么先讲学风,须知,先有学而后有教,教因学而生。培养倡导什么样的学风,一定要符合本校学生的总体层次和特点,能够指明学习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聪明而勤奋的孩子不在市北高中,进入市北的学生要么两方面都不够突出,要么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学生的智力状况不是学校能够改变的,我们能做并且要努力做好的是改变学生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我们提出市北的学风是“恭诚有恒,勤勉有道”。其意为:对学习要有恭敬、敬畏的态度,始终保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在勤奋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掌握科学的方法。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恒心和方法是市北学生学风建设的关键点,而且首先是恒心,良好学习状态的激发和维持是极有价值的生命课题。
  (5)市北高中的教风
  作为教风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群体风格特征和教育追求。市北高中教师队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朴实真诚和踏实勤奋,这种做人做事的品质作风很好地教育和感染了学生。我们在之前市北教风的基础上,提出“抱朴守拙,启智达人”。“抱朴”出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朴拙”乃一种文人心态,其根本是对自身的德行要求和责任承负。将“抱朴守拙”作为市北的教风意为:要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保持职业神圣感和心境的平和。“达人”出自《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君子要推己及人,察己知人,在市北教风中意为尊重学生,教与学互惠共生,师生共同发展,这是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将探究事物之根本的原道思想注入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之中,用以引领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原道”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责任编辑:丁伟红
  Exploration of “Yuandao”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ZHANG Jun
其他文献
摘要:南通市已实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程。实施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以达该项工程的初衷。  关键词: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试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9-0039-04
摘要:在美国研究学会2014年实施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中,深度学习被定义为核心学业内容知识的掌握、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这六种能力的发展。在深度学习研究的实验学校中,聚焦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具体表现为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认知、人际、自我三个领域的教学策略和相应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研究结果表明,聚焦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实现深度学习而教,
笔者前段时间参加了某艺术特色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活动。该校艺术特色建设颇见成效,交响乐队、民乐队,书法、绘画、刺绣、舞蹈等都有不俗的成果,几乎每个学生有艺术特长。活动中还观摩了一节美术公开课,据说该课的执教老师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这节课下午1:00上课,笔者12:45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端坐在教室,课前15分钟学生几乎纹丝未动,但仔细观察,部分学生已经在暗暗伸展自己的身躯,竭力控制自己的难耐,然
摘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决策的具体落实与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将其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推进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然而,一些教师更多地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缄默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提到经验积累,便觉得无从下手,不好操作。玻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史宁中教授也曾说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自身经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也是如此,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发现。例如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中,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摘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教师的发展状况一定存在着差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通过对“江苏省初中教师队伍现状”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试图找到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策略:一是因校制宜,关注不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差异性,消解因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而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因素;二是因地制宜,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对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着力突破区域初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三是科学谋
姜树华 学习,要有意思  侯正永 专业发展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特色的形  成研究  成尚荣 朴实:侯正永校长“元品质”的坚守与  行动演绎  娄小明 从不懂处教学  昌 明 试论基于发现学习的高中数学导学内容  设计原则  吕 岩 例谈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的开发与运用  龚雷雨 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诠释与践行  谢依桐 小议幼儿园自然体验教育活动的内涵与  策略  孙筱坤 杨小琴  梅堰实小特色文化建设的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有关人体作品的赏析是最让教者犯难的教学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外国美术的鉴赏部分。从原始社会至现、当代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众多的人体绘画、雕塑作品。如若不讲,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反之,一旦组织不好,学生又不配合,男生们起哄,女生们羞答答地低着头,有时个别学生还会插上一些低俗语言,就会使课堂显得极不严肃。在教学互动时,被指名发言的同学满脸涨得通红,什么也回答不出来……诸如此类的困惑
摘要: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学场”与“职场”有效融合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双场合一”教学应以教改为抓手,深刻把握学场与职场融合的内涵;以专业建设为载体,加大学场与职场融合软硬件建设;以学生终身发展能力为目标,突显学场、职场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学场”与“职场”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教师即研究者”这一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教育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进入“十二五”,随着各级各类教育实践对课题研究的需求日趋广泛,中小学幼儿园科研课题与教师个人研究课题数量增加迅速,课题研究“数量扩张”一时难以避免。在当下教育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研究如何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实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