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将一堂新课教学的全过程按“质疑导读,全面感知一合议解惑,启迪思维一精讲概括,深化理解一精练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以“锋面”一节教学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5分钟)看完规定的课文内容,全面感知。在读书看图的过程中,要以思考题作为线索和归宿,要求学生在书、图上注明符号,勾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书一般是自己看,必要时也可指定学生阅读,老师“点睛”,有的内容也可以集体朗读。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有利于老师对课堂的控制。如在学习“锋面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时,拟定了以下的思考题:
1 什么是锋?它与气团有何区别、联系?
2 冷锋、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有何变化?
3 看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指出两个图像有哪些不同?
二、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看图这一程序后,教师可以根据质疑的内容、层次,逐一要求学生思考、议论和回答,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以及直接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为教师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寻求论点和方法。紧接着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疑问一思考一解疑一新的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以求达到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可提出以下问题:1 看图分析,为什么锋面以下总是冷气团,锋面以上总是暖气团?2 为什么同是我国北方,夏季多暴雨,而冬、春多大风、沙暴天气?3 凡是发生准静止锋的地区都下“梅雨”吗?为什么吗?举例说明。这个程序起到承上启下为下一程序教学做铺垫的作用。设计这个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智慧,活跃课堂气氛。
三、精讲概括.深化理解
经过前面程序后,学生头脑中有关知识还比较零乱,容易遗忘,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疑问未解。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合议解惑的深度和学生尚未解决的困惑以及本课终极目标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一方面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在讲的时候最好是边讲边画图,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拓宽加深,注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变化讲清,将静态的文字系统变成动态的图像系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以“锋面”教学为例,在进入第三个程序的过程中,首先要学生跟着教师画出三种锋面的天气示意网,并要学生从图像中分析三个锋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判断不同锋面图像的能力。接着教师在冷锋图和暖锋图上设点,请学生回答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再比较冷锋和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这个程序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分析、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更是教师将教法与学生学法融为一体,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
四、精练测试.巩固记忆
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地理特征、因果关系、地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运用得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检测来完成。检测题要精选,要有“精品意识”,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宜过深过难,拓宽有“度”,做到检测题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限时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1 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认识加以纠正。2 可以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3 可以据此评价某课或某单元的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以利总结经验教训。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5分钟)看完规定的课文内容,全面感知。在读书看图的过程中,要以思考题作为线索和归宿,要求学生在书、图上注明符号,勾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书一般是自己看,必要时也可指定学生阅读,老师“点睛”,有的内容也可以集体朗读。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有利于老师对课堂的控制。如在学习“锋面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因素”时,拟定了以下的思考题:
1 什么是锋?它与气团有何区别、联系?
2 冷锋、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有何变化?
3 看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指出两个图像有哪些不同?
二、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看图这一程序后,教师可以根据质疑的内容、层次,逐一要求学生思考、议论和回答,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以及直接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为教师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寻求论点和方法。紧接着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疑问一思考一解疑一新的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以求达到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此,可提出以下问题:1 看图分析,为什么锋面以下总是冷气团,锋面以上总是暖气团?2 为什么同是我国北方,夏季多暴雨,而冬、春多大风、沙暴天气?3 凡是发生准静止锋的地区都下“梅雨”吗?为什么吗?举例说明。这个程序起到承上启下为下一程序教学做铺垫的作用。设计这个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智慧,活跃课堂气氛。
三、精讲概括.深化理解
经过前面程序后,学生头脑中有关知识还比较零乱,容易遗忘,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疑问未解。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合议解惑的深度和学生尚未解决的困惑以及本课终极目标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一方面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在讲的时候最好是边讲边画图,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拓宽加深,注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变化讲清,将静态的文字系统变成动态的图像系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以“锋面”教学为例,在进入第三个程序的过程中,首先要学生跟着教师画出三种锋面的天气示意网,并要学生从图像中分析三个锋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判断不同锋面图像的能力。接着教师在冷锋图和暖锋图上设点,请学生回答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再比较冷锋和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这个程序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分析、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更是教师将教法与学生学法融为一体,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
四、精练测试.巩固记忆
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地理特征、因果关系、地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运用得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检测来完成。检测题要精选,要有“精品意识”,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宜过深过难,拓宽有“度”,做到检测题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限时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1 可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认识加以纠正。2 可以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3 可以据此评价某课或某单元的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以利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