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自然意识与社会生态伦理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爱默生作品为例,阐释美国生态批评拘泥于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忽视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生态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建构的关系;以及生态问题背后的文化机制因素。与其说爱默生注重人与自然之失序与平衡,不如说他更注意资本主义文明自身机制的生态缺陷与补救。其文学创作与思想观念对美国文化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有着重要实践意义,同样不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和时代局限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基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许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迁入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相继迁居四川,从而使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
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其“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影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其对生态伦理的强调却有最终丧
文章以1999—2008年贵州1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800跟踪观察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重点对贵州农户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购买力、生产与生活劳动购买力、家庭经营用生产资料购买力、
鲁迅后期的创作重心转向杂文,这和他当时的经济收入、创作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与之相应,鲁迅后期作品的初版本封面和前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已集》创作成就和封面风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城灵假说"的"城邦与个人同构"模型,巧妙地论证了国家教育观。柏拉图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教育的"大众化"使个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灵魂的三个
对贵州省6个民族乡460名农村儿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外出状况、家庭声望、父母文化程度、现监护人和学校的履职度及性别等因素对儿童的相对学习成绩影响显著,但与儿童的
意义是文学理论中最为捉摸不定的对象,它内在于文本,又需要读者的释读,涉及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要素。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意义研究具有片面的深刻性,突出了意义产生的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利益分化日益严重,这使得利益诉求也日益多样化。学者们从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表达的一般特点、城市和农村基层利益表达实践、特定群体利益表达现状等方
基于湖北恩施自治州H县调研所收集的一手资料,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H县财政自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