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不仅仅是心中有爱,而且深谙爱的真谛,懂得如何去爱。读懂孩子的需要,用心去呵护、去激发、去引导、去造就,让我们的爱充满智慧与魅力,能被感知、被欣然接受,能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我不懈的追求。
【关键字】成长 宽容 尊重 智慧 发现
爱是付出,但在我们习惯地以自己的方式爱学生的同时,是不是也需要思考:我们的学生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我们所给予的,是不是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这样一段名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师要想有效地管理学生,只有走进他们的心,把学生的需要当成我们教育的突破口,才能赢得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归顺”,从而达到一种教育的最佳契合。
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不仅仅是心中有爱,而且深谙爱的真谛,懂得如何去爱。读懂孩子的需要,用心去呵护、去激发、去引导、去造就,让我们的爱充满智慧与魅力,能被感知、被欣然接受,能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我不懈的追求。为此,我在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一、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孩子的心是水晶般晶莹纯洁的。老师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他们自会展现出一片葱绿。我努力地用真诚与真心着力把班集体营造成“家”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有人爱我”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培养每一个孩子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不断向前发展。
《走进我“家”》,《我爱我“家”》……一篇篇命题周记,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去感知。我绽放的笑颜,不经意一句关切的话语,他们都深深地记得,并且成为了他们快乐与满足的源泉。“这里是我们的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很多孩子开心地说“现在我有了两个家……”。课间时的互帮互学,放学后组长们悉心的辅导,劳动时的热火朝天,为大家服务时的争先恐后……当我刻意强调了劳动委员需要具备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时,居然有一半的孩子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这是一群真正把班级当“家”的孩子,那么渴望为大家服务。
二、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我深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我总是平等地欣赏、公平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使之健康成长。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孩子们说:“无论你们以前怎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一张白纸,可以绘上最美的图画。我会用心来感受你们点滴的努力和进步,分享一份份收获的快乐……”
记得在我拟定了班委会名单时,并不能确信他们能否做好,但是我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拥有自信,能完成的更好!我会在平时多给机会,搭平台,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朗读之情》《我的家乡》《感恩的心》……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很多孩子不曾显露的另一面。看着孩子们巨大的参与热忱,深深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凝聚力和巨大的张力。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总会睁大眼睛去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并热情洋溢地予以肯定。我们班的光荣榜,日日更新,及时表彰我观察到的有突出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获得奖励,他们会满面含笑,毫不掩饰那份满足感。良好的班风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就这样在不断地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形成了。
三、用爱的宽容呵护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由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总会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的过失或错误,我们应该严加指责还是宽容以待呢?怎样才能取得我们期待的教育效果?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这期开学不久的第一节英语课上,我把目光投向了这些暂时还没有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孩子。他们没有基础,但是我从最简单的字母和单词讲起时,他们会好奇地望着我,当我让他们重复我的读音时,他们依旧面无表情。我深感意外,这是对老师的挑战么?看着孩子们揣测我会怎样对待的忐忑,我继续微笑着不露声色地将课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与他们游戏问答。结果他们做得很好,这使我更加有了信心,但就是从那一天起,他们学得更加认真了。
每个人都有被爱与尊重的需要。批评和处罚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自卑心理,而宽容则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当然,宽容并非无原则地纵容,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孩子给予理解和尊重,给他们充分的反思时间,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我班上有一个十分调皮但却特别聪明的小男孩儿,经常上课调皮捣蛋,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对他说不论在家还是学校都要一个样,要成为人人夸的好孩子!令人欣喜的是,他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努力修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家访时,他的妈妈开心地对我说:“他和你有缘,在家里,就连我们的话他都不听,但他很听你的话,希望你多教教他。”我顿时感到我的责任如此之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的宽容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动他们的心灵,使之产生“向师性”,乐于自律。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具有内在的时间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老师的宽容为孩子留出了自我领悟和调整的时间,是尊重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时间性的体现,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信赖。
四、用爱的智慧引导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不知所措、惶然无助的时候。对此,呆板灌输、枯燥说教常常会显得空洞无力,让孩子厌烦。教育需要的是走进学生心灵,需要的是平等,是渗透,是自主。点到为止,润物无声,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是教育无痕的艺术,也是一种爱的智慧:没有口若悬河,没有训斥责备,有的只是触动感激、心有灵犀、成长快乐。
教育是一种给予,但在帮助学生生命成长时,并非给予得越多越好,常常需要恰当地留有空白,让孩子学会去甄别、去判断、去选择,其力量远远大于对老师权威的屈服。这也是学生生命自我成长的一种需要。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我将不断反思自已的教育行为,不断调整自已的教育方式,在不间断的反思与调整中提升自己的育人技巧,努力使自己拥有精湛的教育艺术,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智慧型的老师。
【关键字】成长 宽容 尊重 智慧 发现
爱是付出,但在我们习惯地以自己的方式爱学生的同时,是不是也需要思考:我们的学生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我们所给予的,是不是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有这样一段名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师要想有效地管理学生,只有走进他们的心,把学生的需要当成我们教育的突破口,才能赢得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归顺”,从而达到一种教育的最佳契合。
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不仅仅是心中有爱,而且深谙爱的真谛,懂得如何去爱。读懂孩子的需要,用心去呵护、去激发、去引导、去造就,让我们的爱充满智慧与魅力,能被感知、被欣然接受,能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我不懈的追求。为此,我在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一、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孩子的心是水晶般晶莹纯洁的。老师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爱的种子,他们自会展现出一片葱绿。我努力地用真诚与真心着力把班集体营造成“家”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有人爱我”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培养每一个孩子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不断向前发展。
《走进我“家”》,《我爱我“家”》……一篇篇命题周记,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去感知。我绽放的笑颜,不经意一句关切的话语,他们都深深地记得,并且成为了他们快乐与满足的源泉。“这里是我们的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很多孩子开心地说“现在我有了两个家……”。课间时的互帮互学,放学后组长们悉心的辅导,劳动时的热火朝天,为大家服务时的争先恐后……当我刻意强调了劳动委员需要具备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时,居然有一半的孩子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这是一群真正把班级当“家”的孩子,那么渴望为大家服务。
二、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我深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我总是平等地欣赏、公平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使之健康成长。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对孩子们说:“无论你们以前怎样,在老师眼里都是一张白纸,可以绘上最美的图画。我会用心来感受你们点滴的努力和进步,分享一份份收获的快乐……”
记得在我拟定了班委会名单时,并不能确信他们能否做好,但是我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拥有自信,能完成的更好!我会在平时多给机会,搭平台,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朗读之情》《我的家乡》《感恩的心》……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很多孩子不曾显露的另一面。看着孩子们巨大的参与热忱,深深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凝聚力和巨大的张力。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总会睁大眼睛去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并热情洋溢地予以肯定。我们班的光荣榜,日日更新,及时表彰我观察到的有突出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获得奖励,他们会满面含笑,毫不掩饰那份满足感。良好的班风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就这样在不断地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形成了。
三、用爱的宽容呵护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由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总会伴随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的过失或错误,我们应该严加指责还是宽容以待呢?怎样才能取得我们期待的教育效果?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这期开学不久的第一节英语课上,我把目光投向了这些暂时还没有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孩子。他们没有基础,但是我从最简单的字母和单词讲起时,他们会好奇地望着我,当我让他们重复我的读音时,他们依旧面无表情。我深感意外,这是对老师的挑战么?看着孩子们揣测我会怎样对待的忐忑,我继续微笑着不露声色地将课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与他们游戏问答。结果他们做得很好,这使我更加有了信心,但就是从那一天起,他们学得更加认真了。
每个人都有被爱与尊重的需要。批评和处罚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自卑心理,而宽容则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当然,宽容并非无原则地纵容,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孩子给予理解和尊重,给他们充分的反思时间,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我班上有一个十分调皮但却特别聪明的小男孩儿,经常上课调皮捣蛋,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对他说不论在家还是学校都要一个样,要成为人人夸的好孩子!令人欣喜的是,他拥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努力修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家访时,他的妈妈开心地对我说:“他和你有缘,在家里,就连我们的话他都不听,但他很听你的话,希望你多教教他。”我顿时感到我的责任如此之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老师的宽容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动他们的心灵,使之产生“向师性”,乐于自律。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具有内在的时间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老师的宽容为孩子留出了自我领悟和调整的时间,是尊重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时间性的体现,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信赖。
四、用爱的智慧引导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不知所措、惶然无助的时候。对此,呆板灌输、枯燥说教常常会显得空洞无力,让孩子厌烦。教育需要的是走进学生心灵,需要的是平等,是渗透,是自主。点到为止,润物无声,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是教育无痕的艺术,也是一种爱的智慧:没有口若悬河,没有训斥责备,有的只是触动感激、心有灵犀、成长快乐。
教育是一种给予,但在帮助学生生命成长时,并非给予得越多越好,常常需要恰当地留有空白,让孩子学会去甄别、去判断、去选择,其力量远远大于对老师权威的屈服。这也是学生生命自我成长的一种需要。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我将不断反思自已的教育行为,不断调整自已的教育方式,在不间断的反思与调整中提升自己的育人技巧,努力使自己拥有精湛的教育艺术,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智慧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