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四部曲的有效教学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清溪之幽,取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取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取天地之志”。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的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取一舍。作为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更应把舵好取舍尺度,艺术化地处理,才能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一、取见好就收,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阮老师上的一堂《月相变化》。在课的导入部分,阮老师轻松地语气跟孩子们展开了交谈,从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早在半个月前就在开始对月相进行观察。几个孩子对月相的观察还有了自己的理解,课堂进行地十分顺利,但到这个环节月亮位置的变化和月相变化有什么联系?
  教师:“是的,每天的月亮位置都在改变,其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我觉得月亮绕着地球在转。”
  教师:“绕着地球转,那么跟它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关系呢?”
  1、学生沉默,答不出。(陷入僵局)
  教师:“ 我们遇到难题时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好的,接下来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
  教师:“讨论有结果了吗?”
  学生:“月亮转到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的不同 。”
  学生:“月亮暗的部位可能是被地球的影子给挡住了。
  教师:“如果找个模型(教师提供),我是地球,转到不同的位置看到亮面不一样。” “到底是谁在转?”
  学生:“是月球。”(教师配合演示:月球转动,但是亮面也在变化:朝着观察者)
  教师:“月球上的亮面,是反射的太阳光。太阳在哪里?”
  (师生配合:5月22日时,月亮在我的哪个位置?)
  (把全班同学当做地球,学生手举教具演示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时出现的不同月相)
  教师:“谁来总结一下:月亮的位置和月相变化有什么关系?”
  2、学生答不出。
  教师利用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时出现的不同月相。 “月相变化是什么引起的?”
  学生:“位置。”
  教师:“那么月相的位置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学生再次沉默。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些月球模型,接下来让我们分小组模拟一下,黑色面代表月球暗面,白色面代表月球亮面。”
  学生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月球模型——黑白球进行分组活动
  教师:“有答案了吗?”
  学生:“月相有时候高一些,有时候低一些。”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分别出现了三处沉默,如果老师采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我相信学生会继续沉默,因为三维的空间观念对于孩子来说还比较陌生,但阮老师分别采用了分组讨论、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活动来解决。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这三处如果没有进行挽回,就可能出现越理越糟,越梳越乱的被动局面。然而阮老师并没有采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此处必须要停下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缓冲,让课堂内容进行了升华。
  二、取丰满而应变的细节,舍过度而繁琐的预设
  苏州一所小学的赵老师执教的《空气的热胀冷缩》。堂课安排的很谨慎,教学设计清晰而明了,其中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赵老师先出示了一个装有液体的锥形瓶,学生可以看出瓶中充满了液体,接着提问该怎样来收集空气。在这里赵老师对教学设计是这样进行丰满的。
  教师:怎样来收集空气?(用锥形瓶)
  当学生想到用锥形瓶收集空气后,紧接着赵老师对收集空气进行了丰满。
  教师:收集了空气后,需要把收集来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需要密封的,因为空气会流进流出的。)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用气球套在瓶口上,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怎样让空气受冷受热?(先把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再放入热水中。) 你觉得设计这个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小心放入冷水中的锥形瓶不能立刻放入热水中,否则会爆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大的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在这课中赵老师并没有在学生提出用锥形瓶收集空气这个细节就止住,也没有直接ppt课件出示操作要求,或者是直接提供实验器材,赵老师层层深入的追问打破了简略而死板的教学预设,一步一步地引导不仅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操作预设的严谨性、科学性,也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实验前要动动脑,认识体验不断加深,丰满而应变的教学细节让师生都焕发着探究的智慧和科学课堂应有的活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只有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体会才能更加深刻。假若给孩子一个探究的天地,相信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境,使语文教学成为共同参与、学习的多维互动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生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他们学好语文、掌握语文各种知识技能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抓住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趣  1、明意义,激发识字的强烈欲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和文化
“情境作文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为核心,通过表演设置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实物创设情境、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进入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境,具体感受生活美、藝术美、人情美,进而带着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进行作文。  一、表演设置情境  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在理解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学生扮演角色,孩子们的情绪异常高,对话有声有色,表演非常成
当前,"幸福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也标志着教育开始真正关注人内心世界和人类终极价值。实施幸福教育,构建幸福校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应该成为校长的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探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真谛,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自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正> 第一:关于捻军本身参考资料问题:应该说,一直到目前为止,属于捻军本身的革命的文献和记述还沒有发现,这是由于革命者本身在当时的艰险环境中进行斗争,大量的文献由于环境的极不安定而不可能产生,即使有一些也随用隨失,不易保存,而满清反动政府又极尽能事地来加以毀减不使流传?屑邢傅乃鸭ぷ?现在也还没有着手。但是,捻军和太平军的关系是枢为密切的,而后期捻军的抗清斗争会经超过太平天国事业继承者的作用。这些年来,太平天国文物发现出来的很不少,其中有些不但可作研究捻军史的参考,而且竟把它说成是
《语文课程标准》(新)总目标第九条中明确指出:“……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正如字面上那么简简单单吗?不是的。“倾听”的意思是细心听取,就是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仔细听明白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及时作出反应。作为语文教学,甚至其他课程的教学,都应该循序渐进地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舞台,让学生成为会倾听的孩子。 
科学教学逐步走向“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谈科学课堂。  一、兴趣是动力——“我喜欢,所以我去做!”  在探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些互动:如集中话题是为了吸引学生
一、引言本研究尝试用个体箱庭和团体箱庭两种方式对正常幼儿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进干预,研究不同箱庭干预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寻找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
“叮铃铃……”踏着上课铃声,我拿着水彩笔和素描纸走进了教室,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咦?难道不上英语课,改上美术课了?”当然不是,这是一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A的Unit11 A boy and a girl Part A。这部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完整语篇,相对前面所学的语言小“碎片”,不但情境更完整,涉及的语言点也更多,让这节课无论是在容量上还是在难度上,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