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音乐鉴赏课需要布置作业吗?回答是肯定的,长期以来,音乐课因为课程本身的特点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音乐课不布置作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应该尝试布置课内和课后作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学分制的实行,将会给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合理科学的设计音乐课内和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音乐课作业呢?以下是我对课后作业的一些思考。
一、感受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感悟,而音乐课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感受型作业就是加强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
选择音乐形象鲜明的作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想象,如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作者在乐谱上写上一段文字用以表达自己的作曲思路。通过文字提示引导学生想象,乐曲一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高八度的持续泛音,描绘了草原的寂静空旷。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后面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由于乐曲较长,课堂无法仔细品位,可以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欣赏音乐,通过布置感受型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探究型作业
由于小学、初中时期教师的教学多注重学生演唱方面的训练,到了高中音乐课堂往往是以鉴赏为主,学生因为听不懂音乐而失去兴趣,兴趣的减退又进一步导致了他们在欣赏中的被动状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不够深入。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探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利用音乐与文学、哲学、宗教、地理等内在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课前在自己的所学知识中先找到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资料,将各科的知识渗透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即能以高中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优势弥补音乐知识基础的缺乏,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树立信心,提高积极性。
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从内容上作深入挖掘,如赵元任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我在教学前就要求学生搜集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例如,在讲解《音乐与民族》这一单元时,把课堂安排在计算机教室,将全班同学自由分成几组,欣赏并分辨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片段,提问:哪个小组猜到的最多?这样的开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探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当教师宣布答案后,就可以分给每个小组学习作业。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上网搜集关于一个民族的音乐知识,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同学们知道了许多民族的风俗和音乐作品。“傣族的泼水节原来是傣历的新年”、……在下节课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其研究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他们搜集整理的有关该民族的资料、音乐作品。
通过尝试布置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参与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性的增强,音乐课的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谈到钢琴曲,就可以先让学生课前了解演奏乐器——钢琴。可以请从小学过钢琴的学生给同学们介绍钢琴的结构、音色、弹奏方法,看到是自己的同学给自己上课,学生们听的可认真了。接下来,还可以让这个同学给大家演奏一小段乐曲。例如,在欣赏学习了一些古典音乐后,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欣赏音乐会或经典的舞剧,既可以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演奏乐器,也能领略现场古典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团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如参加校、区的各项艺术比赛,去敬老院慰问演出等,不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扩大了音乐视野,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练习型作业
练习型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特别对音乐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可以要求预习音乐作品的主题、乐谱视唱、器乐练习曲的课后练习等。
生活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获取音乐知识的广阔天地。这些具有开放强性、实践强性、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作业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品性的形成。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的音乐鉴赏由狭小的课堂走进了广阔的生活,这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形势下音乐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教师决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与创新。
(江苏扬州邗江区教育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学分制的实行,将会给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合理科学的设计音乐课内和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音乐课作业呢?以下是我对课后作业的一些思考。
一、感受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感悟,而音乐课作业也应该从单纯的练习型作业中走出来。感受型作业就是加强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
选择音乐形象鲜明的作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想象,如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作者在乐谱上写上一段文字用以表达自己的作曲思路。通过文字提示引导学生想象,乐曲一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高八度的持续泛音,描绘了草原的寂静空旷。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后面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由于乐曲较长,课堂无法仔细品位,可以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欣赏音乐,通过布置感受型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探究型作业
由于小学、初中时期教师的教学多注重学生演唱方面的训练,到了高中音乐课堂往往是以鉴赏为主,学生因为听不懂音乐而失去兴趣,兴趣的减退又进一步导致了他们在欣赏中的被动状态,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不够深入。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倡研究性学习,布置音乐探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利用音乐与文学、哲学、宗教、地理等内在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课前在自己的所学知识中先找到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资料,将各科的知识渗透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即能以高中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优势弥补音乐知识基础的缺乏,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树立信心,提高积极性。
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从内容上作深入挖掘,如赵元任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我在教学前就要求学生搜集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例如,在讲解《音乐与民族》这一单元时,把课堂安排在计算机教室,将全班同学自由分成几组,欣赏并分辨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片段,提问:哪个小组猜到的最多?这样的开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探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当教师宣布答案后,就可以分给每个小组学习作业。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上网搜集关于一个民族的音乐知识,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在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同学们知道了许多民族的风俗和音乐作品。“傣族的泼水节原来是傣历的新年”、……在下节课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其研究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他们搜集整理的有关该民族的资料、音乐作品。
通过尝试布置探究型作业,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参与型作业
随着课堂教学活动性的增强,音乐课的作业也应该向活动化发展。谈到钢琴曲,就可以先让学生课前了解演奏乐器——钢琴。可以请从小学过钢琴的学生给同学们介绍钢琴的结构、音色、弹奏方法,看到是自己的同学给自己上课,学生们听的可认真了。接下来,还可以让这个同学给大家演奏一小段乐曲。例如,在欣赏学习了一些古典音乐后,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欣赏音乐会或经典的舞剧,既可以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演奏乐器,也能领略现场古典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利用音乐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班团队活动、社会公益演出,如参加校、区的各项艺术比赛,去敬老院慰问演出等,不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扩大了音乐视野,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练习型作业
练习型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特别对音乐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可以要求预习音乐作品的主题、乐谱视唱、器乐练习曲的课后练习等。
生活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获取音乐知识的广阔天地。这些具有开放强性、实践强性、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的作业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品性的形成。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的音乐鉴赏由狭小的课堂走进了广阔的生活,这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形势下音乐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教师决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与创新。
(江苏扬州邗江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