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它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发言是很积极的,但到了五、六年级就不太愿意开口了,教师只有自问自答“一言堂”。因此只有解决这一困扰高年级数学老师的难题,才能让高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一、言传身教,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准确的语言,首先得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首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定义是不完全描述或者没有描述的,但教师要对这些概念进行透彻地了解,确保自己在描述数学知识时是正确的,对于一些疑惑的地方要多推敲,和专家、同事多交流,尽量做到课堂语言“零错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这些数学专用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一字一词的教学准确性。
如“除”和“除以”不能混淆;“2个25相加的和”与“2个25相乘的积”不能简单地说成“2个25”,在第一次教授这些知识时就必须准确,促使学生了解它们。平时在课堂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表达,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确保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的特点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过渡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训练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问题解决教学,还是计算教学,或是几何形体的教学,教师都应有计划和有意识地示范、渗透、指导表达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
例如,在指导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表述实践过程和体验;在组织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观察的结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表述解题思路……此外,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顺序。我们在训练学生表达时,应该教会学生常用的连词,让他们会用“先……再……然后……最后……”来叙述知识的获得、运用、发展过程。按照“根据……和……可以求出……再根据……和……求……”的框架结构来表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训练,势必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
长期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并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就会逐渐说得有条有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必将得到发展。
三、强化指导,提高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系统的、零散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上,主要注意表达形式要完整,要注意纠正学生说半句话的不良习惯;表达内容要完整,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促使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
例如,五年级《用量具测体积》这一内容,知识获得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我指导学生利用手边的量具(大、中、小量杯随机分布在各个组,其中一个能力较强的组分到的是一个没有刻度的正方体容器)、水和水盆等,探究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学生实验之前,我给学生铺设语言阶梯,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估一估,这颗土豆的体积约是多少?②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测量工具?③你们是怎样测量的?④测量时出现了什么情况?⑤最后发现了什么?各组学生根据问题边交流边观察,在交流中不断修整自己的语言,在交流中不断实验。当反馈实验结果时,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纲完整地表述自己组实验前的预测、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进而概括出实验结论。
此外,数学课堂中小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让学生清晰地回忆出一节课的要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留下的板书痕迹,回忆整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师手势、神态的引导下进行完整地概括。学生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的目的。
总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发言是很积极的,但到了五、六年级就不太愿意开口了,教师只有自问自答“一言堂”。因此只有解决这一困扰高年级数学老师的难题,才能让高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
一、言传身教,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准确的语言,首先得要求教师自己的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首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定义是不完全描述或者没有描述的,但教师要对这些概念进行透彻地了解,确保自己在描述数学知识时是正确的,对于一些疑惑的地方要多推敲,和专家、同事多交流,尽量做到课堂语言“零错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这些数学专用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一字一词的教学准确性。
如“除”和“除以”不能混淆;“2个25相加的和”与“2个25相乘的积”不能简单地说成“2个25”,在第一次教授这些知识时就必须准确,促使学生了解它们。平时在课堂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表达,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确保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的特点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过渡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的训练指导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问题解决教学,还是计算教学,或是几何形体的教学,教师都应有计划和有意识地示范、渗透、指导表达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
例如,在指导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表述实践过程和体验;在组织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观察的结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表述解题思路……此外,要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的顺序。我们在训练学生表达时,应该教会学生常用的连词,让他们会用“先……再……然后……最后……”来叙述知识的获得、运用、发展过程。按照“根据……和……可以求出……再根据……和……求……”的框架结构来表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训练,势必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表达。
长期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并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学生就会逐渐说得有条有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必将得到发展。
三、强化指导,提高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系统的、零散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上,主要注意表达形式要完整,要注意纠正学生说半句话的不良习惯;表达内容要完整,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促使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
例如,五年级《用量具测体积》这一内容,知识获得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多。我指导学生利用手边的量具(大、中、小量杯随机分布在各个组,其中一个能力较强的组分到的是一个没有刻度的正方体容器)、水和水盆等,探究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学生实验之前,我给学生铺设语言阶梯,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估一估,这颗土豆的体积约是多少?②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测量工具?③你们是怎样测量的?④测量时出现了什么情况?⑤最后发现了什么?各组学生根据问题边交流边观察,在交流中不断修整自己的语言,在交流中不断实验。当反馈实验结果时,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纲完整地表述自己组实验前的预测、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进而概括出实验结论。
此外,数学课堂中小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让学生清晰地回忆出一节课的要点,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他们可以通过教师留下的板书痕迹,回忆整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师手势、神态的引导下进行完整地概括。学生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的目的。
总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