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有的讲悄悄话,有的忙自己的东西,还有的懒懒散散地东倒西歪着,全当作小憩片刻。已经说过的答案、陈述过的观点,仍旧有学生像没听到似的重复。这正是学生学习中不善于倾听的表现。
一、倾听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倾听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需要,在聆听的空隙时间里,思索、回味、分析别人的话,会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
我做过一个实验:在教学生字“点”时,我让小朋友想想,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带“点”的词,说之前,我让每个小朋友把自己知道的词写下来。然后,我请了一部分小朋友到室外去朗读课文,留另一部分小朋友在教室交流。我指名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知道的词大声告诉大家,并且提醒其他小朋友仔细听,记在心里。交流完了以后,我又让全班小朋友把现在知道的由“点”组成的词写下来,结果十分有趣:去教室外读书的小朋友仍旧写了原来知道的词,而在教室的小朋友关于“点”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这足以说明,倾听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善于倾听,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打开学习语文之门的金钥匙。课堂上,一个会倾听的孩子,能从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感悟。
二、倾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古往今来,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一直被视作是谦逊礼貌、有教养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交往礼仪中,则要求当别人跟你谈话时,应该正视对方以示专注倾听,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等。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也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三、种下倾听的种子,培育倾听的幼苗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是“聪明”的“聪”。我们仔细看看“聪”字,它告诉我们,学习时,小朋友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会越来越聪明。尤其是我们的耳朵,“耳”字在“聪”字里占了整个左半边儿,好像在说:“小朋友,要想变得越来越聪明,就要用好我耳朵,专心听,仔细听。会听的孩子更聪明!”
1.故事,吸引孩子倾听的一块糖
听故事,十个孩子十个爱,犹如一块甜丝丝的糖,对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再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起故事来保准能安静下来;再漫不经心的孩子,一听起故事来眼睛也会放出光芒。于是,我把绘本带进课堂,把《小猪唏哩呼噜》《夏洛的网》带进课堂,读完一段故事后,我会停下来,抛出个问题:爸爸是把小猪放在什么里面带回家的?再细小的故事情节,往往也逃不过孩子灵敏的耳朵;有时,我也会让孩子来把感人的情节表演一番:“夏洛,我们今天就要回家了,重新回到谷仓,又和那些羊和鹅聚在一起,这不是好极了吗?”“我不回谷仓去了。”“不回去?夏洛,你在说什么?”“我不行了……”“夏洛,我忠实的朋友。”
当然,事先我会提醒,要想表演得好,前提必须是专心听、仔细听,听听故事里的人物说什么、做什么。如此,在听听演演中,让学生倾听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口令”,提醒孩子倾听的一根弦
倾听的习惯和其他习惯一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去引导、去促进。我教的孩子小,是低年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和孩子共同创编了一些生动上口的口诀,如:
师:小白兔,耳朵长,
生:竖起来,快听讲!
师:我请同学说,
生:我来认真听。
上课时师生加上动作,对对“口令”,不时拉拉注意倾听这根弦,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3.课堂,培养倾听习惯的主阵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安排训练孩子听话的环节。“开火车”朗读时,我让学生听谁读得最好,在倾听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什么地方读错了提出来,越是说到细微处,我越要夸奖他听得认真仔细,像是“有一对小白兔般灵敏的耳朵”;指名回答问题、交流感悟时,我会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后说说你支持谁的想法,听了谁的回答,又想到了什么;小组学习中,就更需要学生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做到专心听,不打断发言,不随意插嘴,小组汇报交流时要综合本组学习伙伴的意见。
4.课外,提高倾听能力的好舞台
我们学校和家长之间开通了校信通,教师可以通过校信通,向家长传递关于学生的各类信息,但我坚决不用校信通布置每天的家庭作业。我们班的家庭作业都是我面对孩子,口头说一遍,再指名学生复述几遍,以培养孩子的听话习惯和能力。开始阶段复述的遍数相对多些,以后逐渐减少。我还给孩子一项特别作业——听的作业:每天放学前,我会给孩子讲一分钟故事,让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请家长根据孩子的讲述,逐句记下了,第二天,我再根据家长的记录,评价孩子听话的情况。
(责编 张亚莎)
一、倾听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倾听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需要,在聆听的空隙时间里,思索、回味、分析别人的话,会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
我做过一个实验:在教学生字“点”时,我让小朋友想想,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带“点”的词,说之前,我让每个小朋友把自己知道的词写下来。然后,我请了一部分小朋友到室外去朗读课文,留另一部分小朋友在教室交流。我指名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知道的词大声告诉大家,并且提醒其他小朋友仔细听,记在心里。交流完了以后,我又让全班小朋友把现在知道的由“点”组成的词写下来,结果十分有趣:去教室外读书的小朋友仍旧写了原来知道的词,而在教室的小朋友关于“点”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这足以说明,倾听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善于倾听,是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打开学习语文之门的金钥匙。课堂上,一个会倾听的孩子,能从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中丰富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感悟。
二、倾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古往今来,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一直被视作是谦逊礼貌、有教养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交往礼仪中,则要求当别人跟你谈话时,应该正视对方以示专注倾听,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等。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也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三、种下倾听的种子,培育倾听的幼苗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是“聪明”的“聪”。我们仔细看看“聪”字,它告诉我们,学习时,小朋友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会越来越聪明。尤其是我们的耳朵,“耳”字在“聪”字里占了整个左半边儿,好像在说:“小朋友,要想变得越来越聪明,就要用好我耳朵,专心听,仔细听。会听的孩子更聪明!”
1.故事,吸引孩子倾听的一块糖
听故事,十个孩子十个爱,犹如一块甜丝丝的糖,对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再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起故事来保准能安静下来;再漫不经心的孩子,一听起故事来眼睛也会放出光芒。于是,我把绘本带进课堂,把《小猪唏哩呼噜》《夏洛的网》带进课堂,读完一段故事后,我会停下来,抛出个问题:爸爸是把小猪放在什么里面带回家的?再细小的故事情节,往往也逃不过孩子灵敏的耳朵;有时,我也会让孩子来把感人的情节表演一番:“夏洛,我们今天就要回家了,重新回到谷仓,又和那些羊和鹅聚在一起,这不是好极了吗?”“我不回谷仓去了。”“不回去?夏洛,你在说什么?”“我不行了……”“夏洛,我忠实的朋友。”
当然,事先我会提醒,要想表演得好,前提必须是专心听、仔细听,听听故事里的人物说什么、做什么。如此,在听听演演中,让学生倾听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口令”,提醒孩子倾听的一根弦
倾听的习惯和其他习惯一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去引导、去促进。我教的孩子小,是低年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和孩子共同创编了一些生动上口的口诀,如:
师:小白兔,耳朵长,
生:竖起来,快听讲!
师:我请同学说,
生:我来认真听。
上课时师生加上动作,对对“口令”,不时拉拉注意倾听这根弦,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3.课堂,培养倾听习惯的主阵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安排训练孩子听话的环节。“开火车”朗读时,我让学生听谁读得最好,在倾听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什么地方读错了提出来,越是说到细微处,我越要夸奖他听得认真仔细,像是“有一对小白兔般灵敏的耳朵”;指名回答问题、交流感悟时,我会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后说说你支持谁的想法,听了谁的回答,又想到了什么;小组学习中,就更需要学生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做到专心听,不打断发言,不随意插嘴,小组汇报交流时要综合本组学习伙伴的意见。
4.课外,提高倾听能力的好舞台
我们学校和家长之间开通了校信通,教师可以通过校信通,向家长传递关于学生的各类信息,但我坚决不用校信通布置每天的家庭作业。我们班的家庭作业都是我面对孩子,口头说一遍,再指名学生复述几遍,以培养孩子的听话习惯和能力。开始阶段复述的遍数相对多些,以后逐渐减少。我还给孩子一项特别作业——听的作业:每天放学前,我会给孩子讲一分钟故事,让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请家长根据孩子的讲述,逐句记下了,第二天,我再根据家长的记录,评价孩子听话的情况。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