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明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矛盾,探讨了双语教学得以保障的必备基础条件,提出了关于双语教学教学模式、运作过程等实践环节的建议和设想,以使高校的双语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入自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01-02
双语教学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1]。其核心内容是指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达到或接近母语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使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就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虽已在本科教学中积极尝试推进双语教学,但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矛盾
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双语教学的开课比例更多地被当作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致使其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达不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水平要求。即使教师的外语水平足够,但仍存在着教学效率的问题。按照各高校的一般规定,一门专业课的外语授课部分要达到50%方可称之为双语教学,这就意味着同样的知识内容需要用中文和外文进行重复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语言的学习,一部分指向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意味着在提高学生专业性外语的同时,是以降低一半专业知识的传授效率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协调好双语教学这一“形式”和专业知识这一“内容”的关系,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2.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矛盾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的外语水平良莠不齐,使得双语教学在实践效果上表现出不同的回馈程度,有的能轻松接受,有的是大致理解,而有的则不能适应。所以,同一难度水平的双语教学往往不能适合所有学生;即使教师照顾大多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损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主,这无法同时兼顾非英语语种的学生,给双语教学的推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
1.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双语教学应和基础外语、专业外语形成有机的关联。因此从时间上,双语教学的课程宜设在高年级(三年级以上),以承继基础外语的学习成果;从类别上,应选择本专业有代表性的主干课程,以方便和专业外语取得共性、互相促进;从范围上,最好能开设数门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双语教学课程,形成整体优势、强化外语与专业知识的互相渗透。
2.良好的师资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对此,宜先鼓励一些留学归来或口语表达能力过硬的教师率先开展双语教学,也可聘请一些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外籍教师授课。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激活教师资源,为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作长久的规划和努力。
3.外文教材的合理选用。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慎重地精选难度适宜的专业性原版教材直接决定着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尝试初期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同时为学生提供外文和中文两种教材,或提供一本外文教材同时指定中文参考书。
4.健全的外部整体环境。双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每一门课程的课时量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有限时间的双语教学就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外语水平。因此,课下应结合英语进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第二课堂(如提倡外语活动课、探究课或组织专业性外文沙龙、专业性外语角等),全面带动、提高学生专业性外语的整体水平,形成课堂双语教学的延伸。
三、关于双语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议和设想
1.具体教学模式的灵活掌握。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学生整体上水平不均衡,可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以点带面,逐步向其他课程和其他学生辐射。具体方法可以是对某专业某年级的学生先普遍进行英语强化,然后根据自荐,通过考试(并结合参考四、六级考试成绩)选出了优秀者参加双语课程,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外语水平普遍比较高的重点大学,则可打破局部试点的试验模式,大胆启用整体推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利用多门专业课同时启动双语教学,通过各种专业知识集中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力度很大。对于个别的优秀生班级,甚至可以推行“全英语教学模式”,即所有课程的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教材授课,旨在段时间内强化性地掌握外语和专业知识。事实上,每个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师资及学生情况作灵活选择,找到“量身定做”双语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整体运作。在教学准备环节上,除了广泛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精选深度、难度、广度均适宜的原版教材外,还应在授课前,至少提前半年将原版教材通读并进行了翻译、理解和校对,并将其与中文教材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有条件的话,还应根据中英文教材内容编排多媒体课件,或结合购置有价值的英文教学短片,重点显示教学的核心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积极组织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及学生参加口语班,针对不同的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教师的外文表述能力,并保证学生对双语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一般的高校可实行“双向互补型导读法”,即有重点地对中、英文课本的主干内容进行引导性阅读,使两种教材的核心思想和精华内容能融会贯通。针对学生的一般水平,建议其采取“先中后英”(即先读中文课本、后读英文原版教材)的学习方法,以降低阅读难度,提高原版教材的学习效率。课上带领学生对原版教材进行“跳读法”,即阅读关键性段落或关键性语句,使学生能提纲契领地把握其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课下要求学生以“通读法”将原版教材的内容认真消化。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听课前预习,尤其是对原版教材的预习,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其他教学辅助环节上也应整体配合,如增订本专业方面的原版书和外文期刊(要求双语课程的学生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量),邀请外国专家来访并进行讲座,邀请本校或外校懂专业知识的外藉教师与学生座谈、交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关注并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网站,鼓励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纯英文)以及其他各种外文的视听性节目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EB/OL].http://www.edu.cn/20020226/3021146_4.shtml.
[2]张千帆.高校全英文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97.
[3]潘莹,赵晓峰,赵晓宏.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C].第八界晋冀鲁豫四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联合年会学术论文集,2003.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01-02
双语教学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1]。其核心内容是指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达到或接近母语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并使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就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虽已在本科教学中积极尝试推进双语教学,但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矛盾
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双语教学的开课比例更多地被当作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致使其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达不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水平要求。即使教师的外语水平足够,但仍存在着教学效率的问题。按照各高校的一般规定,一门专业课的外语授课部分要达到50%方可称之为双语教学,这就意味着同样的知识内容需要用中文和外文进行重复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语言的学习,一部分指向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意味着在提高学生专业性外语的同时,是以降低一半专业知识的传授效率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协调好双语教学这一“形式”和专业知识这一“内容”的关系,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2.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矛盾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的外语水平良莠不齐,使得双语教学在实践效果上表现出不同的回馈程度,有的能轻松接受,有的是大致理解,而有的则不能适应。所以,同一难度水平的双语教学往往不能适合所有学生;即使教师照顾大多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损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主,这无法同时兼顾非英语语种的学生,给双语教学的推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
1.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双语教学应和基础外语、专业外语形成有机的关联。因此从时间上,双语教学的课程宜设在高年级(三年级以上),以承继基础外语的学习成果;从类别上,应选择本专业有代表性的主干课程,以方便和专业外语取得共性、互相促进;从范围上,最好能开设数门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双语教学课程,形成整体优势、强化外语与专业知识的互相渗透。
2.良好的师资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对此,宜先鼓励一些留学归来或口语表达能力过硬的教师率先开展双语教学,也可聘请一些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外籍教师授课。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激活教师资源,为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作长久的规划和努力。
3.外文教材的合理选用。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慎重地精选难度适宜的专业性原版教材直接决定着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尝试初期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同时为学生提供外文和中文两种教材,或提供一本外文教材同时指定中文参考书。
4.健全的外部整体环境。双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每一门课程的课时量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有限时间的双语教学就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外语水平。因此,课下应结合英语进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第二课堂(如提倡外语活动课、探究课或组织专业性外文沙龙、专业性外语角等),全面带动、提高学生专业性外语的整体水平,形成课堂双语教学的延伸。
三、关于双语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议和设想
1.具体教学模式的灵活掌握。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学生整体上水平不均衡,可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以点带面,逐步向其他课程和其他学生辐射。具体方法可以是对某专业某年级的学生先普遍进行英语强化,然后根据自荐,通过考试(并结合参考四、六级考试成绩)选出了优秀者参加双语课程,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外语水平普遍比较高的重点大学,则可打破局部试点的试验模式,大胆启用整体推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利用多门专业课同时启动双语教学,通过各种专业知识集中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力度很大。对于个别的优秀生班级,甚至可以推行“全英语教学模式”,即所有课程的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教材授课,旨在段时间内强化性地掌握外语和专业知识。事实上,每个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师资及学生情况作灵活选择,找到“量身定做”双语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整体运作。在教学准备环节上,除了广泛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精选深度、难度、广度均适宜的原版教材外,还应在授课前,至少提前半年将原版教材通读并进行了翻译、理解和校对,并将其与中文教材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有条件的话,还应根据中英文教材内容编排多媒体课件,或结合购置有价值的英文教学短片,重点显示教学的核心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积极组织双语教学的授课教师及学生参加口语班,针对不同的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教师的外文表述能力,并保证学生对双语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一般的高校可实行“双向互补型导读法”,即有重点地对中、英文课本的主干内容进行引导性阅读,使两种教材的核心思想和精华内容能融会贯通。针对学生的一般水平,建议其采取“先中后英”(即先读中文课本、后读英文原版教材)的学习方法,以降低阅读难度,提高原版教材的学习效率。课上带领学生对原版教材进行“跳读法”,即阅读关键性段落或关键性语句,使学生能提纲契领地把握其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课下要求学生以“通读法”将原版教材的内容认真消化。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听课前预习,尤其是对原版教材的预习,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其他教学辅助环节上也应整体配合,如增订本专业方面的原版书和外文期刊(要求双语课程的学生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量),邀请外国专家来访并进行讲座,邀请本校或外校懂专业知识的外藉教师与学生座谈、交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关注并参与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网站,鼓励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纯英文)以及其他各种外文的视听性节目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EB/OL].http://www.edu.cn/20020226/3021146_4.shtml.
[2]张千帆.高校全英文教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4):97.
[3]潘莹,赵晓峰,赵晓宏.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C].第八界晋冀鲁豫四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联合年会学术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