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反身代词习得研究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三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书面语料,对比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反身代词习得的基本特征和使用功能异同,探讨母语知识在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及英语水平与反身代词习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与国际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总体特征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前者的习得过程中反身代词误用情况比较严重;也存在部分反身代词短语使用过多,部分使用过少的现象,后者更严重些,但主要见于低水平学习者语料中。习得过程中母语知识起着正负迁移作用。
  关键词:英语反身代词;母语迁移;普遍语法;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6-0029-5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eflexives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maj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reflexive acquisition and 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proficienc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L1 transfer on reflexive acquisition, 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English reflexive use frequencies and the relevant functions from two corpora, WECCL and ICLE. The reference corpus involved is LOCNESS. The study has found a universal pattern of English reflexive acquisition among learner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the coexistence of overuse and underuse of some English reflexive phrases; and wrong use of English reflexives as subjects and attributives in sentenc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especially by less proficient learners. A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nglish reflexive acquisition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f L1 transfer was also detected.
  Key words: English reflexives, L1 transfer, universal grammar, corpus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二语习得者习得英语反身代词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如Manzini & Wexler, 1987: 413-444; Yuan, 1994: 539-545; Yip & Tang, 1998: 165-194; 李红,2002:6-124;王文斌,2000:274-282),多数通过比较不同母语背景的二语学习者习得反身代词的情况,探讨Chomsky提出的约束理论在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如Manzini & Wexler, 1987: 413-444; Yuan, 1994: 539-545; 陈月红,2001:9-12),验证人类大脑中的具有普遍性的语言机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有些研究汉英两种语言中反身代词的约束行为的异同(胡建华,1998: 33-40)。这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法体系具有较强的母语特征,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存在着母语迁移的现象。(李红,2002:6-124)
  本文将首先讨论国内外对母语迁移作用的有关研究,然后通过分析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的作文语料,试图探讨:(1)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有何异同?母语知识对反身代词习得过程有哪些作用?(2)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使用英语反身代词表达不同功能时有何差异?(3)以汉语为母语的高水平与低水平学习者在习得反身代词方面有何不同?
  
  2. 英语反身代词习得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第二语言迁移研究以生成语法和现代语言类型学为理论框架,注重比较母语不同的学习者在语言特性等方面的输出,寻找二语学习的规律,揭示各种语言句法的共性和特性。Schachter (1983: 31-46)提出,迁移并非是一个过程,而是对学习者修正假设过程的一种限制,既会促进也会限制假设修正。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者通过归纳和演绎方法构建新假设的过程中,母语知识对学习者构建和修正假设会产生作用。迁移是学习者构建和验证假设过程中的一种学习策略。
  Yuan(1994: 539-545)认为,母语为汉语、日语或朝鲜语的二语学习者,在接触到英语反身代词时能够将其与母语复合式反身代词的特征相联系,其观点实际将二语学习者母语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之间的共性特征看作是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一个基本特点,认为母语反身代词的部分特征会促进这一习得进程。Yip和Tang(1998: 165-194)研究了说广东话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反身代词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发现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已习得了英语反身代词局部约束的特征,但并未因英语水平提高而接受非主语先行词的约束。这些研究普遍认为,普遍语法在反身代词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存在的,参数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重设的。
  李红(2002: 6-124)采用英汉句子合乎语法性判断法研究了中国学习者习得反身代词中的迁移作用,发现中国学习者构建英语反身代词约束特征时既依赖母语约束特征,又依赖于目的语约束特征,母语知识在习得过程中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作用。
  然而,这些研究不关注学习者在实际学习场景中是如何运用或习得反身代词。Thomas(1994: 254-285)通过分析国际儿童口语语料库中9位儿童的口语语料中反身代词的频数和语法特征,验证了儿童在习得英语反身代词过程中是否将反身代词看作是具有非照应性名词特征的“属格+self”的名词短语的假设,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通过反身代词的词性特征习得了反身代词照应性的句法特征,结果与Pica(1987: 483-499)的验证移位假设的结果一致。
  国内从语料库角度来研究反身代词习得的尝试尚不多见。本研究力图通过分析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书面作文语料,为进一步理解母语知识和普遍语法在反身代词习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3. 研究方法与数据
  
  3.1 WECCL,ICLE,LOCNESS基本情况介绍
  本文采用的是不同母语类型的学习者英语语料:中国学生的英语书面语语料(WECCL)、国际学生的英语书面语语料(ICLE)以及美国学生的书面语语料(LOCNESS),三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对比结果可以提供关于中国学习者英语反身代词习得规律和特点的有用信息。
  WECCL语料库是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笔头作文语料库,属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poken and Written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的书面语子库,总词数约为100万词,该语料主要从国内9所不同层次的高校英语专业的1-4年级学生中采集的英语议论文和记叙文,长度为200-800词不等,写作条件为课堂限时和课外非限时作文两种,约3578篇。(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2005: 5)用于对比研究的是“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CLE(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约250万词。该语料库由比利时Louvain大学的Sylviane Granger教授主持建设,其中的书面语作文由14种不同母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撰写,包括法国、德国、荷兰、保加利亚、俄罗斯、日本等。ICLE中既有限时作文,也有不限时作文,约3640篇,每篇长度在500至1000词之间,作文文体均为议论文。用于参照的本族语语料库为LOCNESS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由比利时Louvain大学的Sylviane Granger教授主持建设,该语料库包含美国大学生写的英语议论文共200多篇,总形符数为168,400(UCL-CECL Locness corpus, 2005)。
  
  3.2 三类英语学习者的反身代词的使用频数对比
  本文首先通过Wordsmith Tools中的CONCORDANCE检索出WECCL,ICLE和LOCNESS中所有包含-self和-selves的检索行(self作前缀的检索行除外),然后以此分析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位置的区别,试图回答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由于各语料库的规模不同,为了便于比较,所有统计结果以每10万形符的出现的标准化频数为单位。
  


  从表1的频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频数与国际学习者的相比,总体差异较大,每10万词中,中国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标准化频数是国际学习者的2.5倍,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差异比较显著(χ2=51.735,p=.0000),但稍微少于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卡方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835,p=.356)。国际学习者使用英语反身代词与本族语者的差异也比较显著(χ2=64.901,p=.0000),说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书面作文中比国际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反身代词。
  英语反身代词常用于作宾语、同位语和主语补足语,表示一个动作反射到该动作执行者本身或强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的语气,不能用作主语、定语。表2反映的是三个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做主语补足语、宾语和同位语等语法功能的统计数据。
  


  尽管中国学习者与国际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总体标准频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表2的英语反身代词使用功能统计结果显示,前两类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总体特征与本族语者比较相似,反身代词的使用功能各大类分配不大均匀,主要用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其次是用作同位语和用作主语补足语。说明三类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的用法掌握基本相似,这反映了中介语中反身代词习得的一个共同特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三类学习者在英语书面作文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反身代词作主语的功能,中国学习者比国际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得更多(0.99%:0.12%:0.51%),而且中国学习者还把反身代词误用作名词短语的定语,而后两类学习者则较好地掌握了反身代词不能用作定语的这一功能,这一点是中国学习者习得反身代词的一个特性。
  英语反身代词除作宾语和主语补足语以外,可以放在名词或代词后用作同位语表示强调,还可以和一些介词搭配用来强调主语或动作的执行。在WECCL,ICLE和LOCNESS三类学习者语料中,学习者使用介词接反身代词(by, for, in+ -self/selves)表示强调的用法值得关注(参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三类语料中,虽然前三种介词加反身代词的固定搭配所占比例都基本为50%左右,与国际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by+oneself的这一短语,卡方检验显示三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6,df=2, p=.0000),对for+oneself和in+oneself这两个短语的使用远不如前两类学习者使用得多,存在过少使用的问题。国际学习者对by和for接反身代词的短语使用比率比较接近,对in接反身代词使用稍少;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介词接反身代词作宾语表示强调时与国际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使用存在着显著性差异(χ2=24.313, df=5, p=.0000),也说明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本族语化的反身代词用法方面还比较欠缺。
  中国学习者的这种过度使用和过少使用可能是由于学习者所接触的不均衡的语言输入造成的。反身代词约束特征比较复杂,一般语法书中都很少提及,学习者无法得到恰当的语言输入或提示,因此反身代词的过多和过少使用反映了学习者内在语言知识的一个方面。也许由于我国英语教材对此类介词短语的输入不均造成学习者还没能较好地掌握它们,所以在语言表达中使用得较少或避免使用它们。
  
  3.3 中国学习者反身代词错误使用分析及实例
  3.3.1 反身代词误用及相应的先行词的缺失
  反身代词是没有独立性指称的代词,必须依赖句中的先行词才能起指称作用,且须与先行词在人称、性、数等方面一致。以下这几类句子在前后语境中都没有相应的先行词,无法确定反身代词的指称意义,因此,在句中不合语法。然而,中国学习者频繁地将反身代词用于子句内部缺乏相应的先行词的句子中,WECCL 中此类误用的原始频数为82,国际学习者语料ICLE中为1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1.969,p=.0000)本族语者语料中未见此类错误。详见实例:
  例1 Every word is written by yourself. (L21, a145xsd.txt2)
  例2 It is decided by yourself when to tell truth and when to conceal it. In general, honesty is best at long run, though sometimes we have to conceal the truth. (L22, b3196xsd. txt)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汉语属于主语可脱落型(pro-drop)语言,主语通常可以省略。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有可能习惯用母语思维,按汉语句式写出或将所想表达的意思翻译成英语。(王文宇、文秋芳,2002:64-76)他们在构建英语反身代词特征时也会依赖汉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特征。在这一层面上,母语知识就在习得过程中产生了负迁移作用。如例1这种错误可能是由学习者将汉语中的被动语态直接翻译到中介语中来。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那就验证了Schacter (1983: 31-46)认为迁移是学习者习得中介语的一种学习策略的说法。
  3.3.2 英语反身代词误用作限定性句子的独立主语和定语
  除上述错误外,反身代词还被用作主语(WECCL中原始检索行数为24):
  例4 At first, not itself contains a kind of unreliable factor. (L11, a130 jnd.txt)
  例5 So itself is beyond reproach. (L6, a350nd.txt)
  作定语(WECCL 中原始检索行数为8):
  例6 It’s because ourselves’ lack of mobile phone etiquette. (L16, a155nd.txt)
  造成这些习得错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母语迁移是主要原因。汉语中的反身代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光杆反身代词“自己”,另一种是复合反身代词“我/你/他/她自己”;英语反身代词只有复合反身代词形式,没有类似汉语“自己”的光杆反身代词“self”(除少数固定搭配如sense of self外)。从使用功能上来说,汉语反身代词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主语补足语,而英语反身代词只能用作宾语、同位语和主语补足语,不能用作像汉语光杆反身代词功能的定语和主语。中国学习者在习得反身代词的过程中,将英语复合反身代词和汉语的复合反身代词联系起来,试图利用二者间的某些相同特征来促进习得过程,所以他们基本掌握了反身代词用作宾语、同位语和主语补足语的用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实现了母语参数值的重新设置 (Yip & Tang, 1998: 165-194),不排除受普遍语法牵引的可能。但同时学习者又将汉语反身代词的主语和定语的功能误用到英语反身代词中来,因此产生了负迁移,导致了学习者将英语反身代词误用成独立主语或定语的过度概括的现象。
  
  3.4 反身代词使用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此外,作者从WECCL语料中挑选的120篇能代表中国学习者高低水平,由四位经验丰富的中国英语教师评了分的议论文作文语料,总形符数为36,774,高分组(Mean=69.56,sd=8.284)和低分组(Mean=49.96, sd=7.501)各60篇(梁茂成,2005),用于进行反身代词习得特征进一步研究。在该120篇作文语料中,高、低水平学生在使用反身代词的总体频数分别为90(62.5%)和54(37.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p=.003)。这说明高水平学习者比低水平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反身代词。
  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水平与使用英语反身代词之间的关系,我们统计出该语料中每篇作文中反身代词所出现的频数,统计结果表明英语反身代词的使用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呈微弱的正相关,暗示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会更多地使用反身代词来表示对动词动作执行的或对主语的强调或修饰。然后统计出中国高、低水平组学习者所犯的3.3.1所列的错误使用频率分别是3和13(各自总频数为90和54),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4.313, p=.008)。这说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所犯错误逐渐减少,能逐步掌握反身代词的用法。这一发现与Thomas(1994: 254-285)研究国际儿童口语语料的反身代词的结果相一致,也值得英语反身代词习得研究者关注。
  
  4. 讨论与结语
  
  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反身代词习得的频数与国际学习者差异较大,但与本族语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三类学习者在习得的总体特征上比较相似,反身代词在书面语中主要用作宾语、同位语和主语补足语。该研究发现,反身代词习得与学习者英语水平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中国学习者在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反身代词误用为独立主语或定语;(2)过度使用部分反身代词介词短语,对其它表示强调或修饰的介词短语使用过少;(3)书面语语料中许多反身代词所在的句中缺少对应的先行词。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犯这些使用错误逐渐减少,这也验证了学习者中介语语法的习得规律。这表明,母语知识在反身代词习得过程中既起正迁移作用,又有负迁移作用;中国学习者距离对反身代词的完全习得还有较长的路程。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反身代词研究得到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研究互为印证、互为补充。该研究的结果启示,反身代词用法在普通的语法书和教科书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习者在隐性习得本族语反身代词用法方面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与适当关注。另外,在注重培养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的同时,应同样关注以文法为中心法(语意与形式兼顾)教学,加强对学习者语言形式的训练。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学习者所犯错误有待进一步分类;由于已评分的作文语料数量有限,该部分作文语料中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的总频数不高,这部分的研究发现有必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证实,也许结合相应的人称代词与反身代词研究结果会更有说服力。但基于学习者语料的反身代词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理解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反身代词提供更丰富的证据。
  
  参考文献
  Manzini, M. R. & K. Wexler. Parameters, binding theory, and learnability[J]. Linguistic Inquiy, 1987(18): 413-444.
  Pica, P. On the nature of the reflexivization cycle[J]. Proceedings of the North Eastern Linguistic Society, 1987(17): 483-499.
  Schachter, J. A new account of language transfer[A]. In S. Gass & L. Selinker(eds.).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C]. Boston: Newbury House, 1983: 31-46.
  Thomas, M. Young children’s hypotheses about English reflexives[A]. In J. L. Sokolov & C. E. Snow(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Using CHILDES[C].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4: 254-285.
  Yip, V. & G. Tang. Acquisition of English reflexive binding by Cantonese learners: Testing the positive transfer hypothesis[A]. In M. Beck(eds.). Morphology and Its Interfaces in Second Language Knowledge[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165-194.
  Yuan, B.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reflexives revisited[J]. Language, 1994 (70): 539-545.
  陈月红. 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9-12,37.
  胡建华. 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的句法研究[J]. 当代语言学,1998 (3):33-40.
  李红. 中国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习得中的迁移作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6-124.
  梁茂成.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D]. 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
  王文斌.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274-282.
  王文宇、文秋芳. 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64-76.
其他文献
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文学的翻译,往往会发现很多译者为了贴近汉语的特点和译出美感来,喜欢在笔译的过程中将英语的形容词、副词、动词和主谓关系词等翻译成汉语的成语。但在实
招投标流程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事业单位项目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项目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招投标各个环节
翻译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广义“有机体”特征,因为该系统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内在规律的有机体系。《易经》是中国文化中用来解释整个宇宙人生的“经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详细阐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柔性化的主要管理研究内容,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工作柔性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目的:观察体内应用一氧化氮(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对哮喘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哮喘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摘 要:写作中修改的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而我国的外语写作教学多采用一稿制。专家们已经认识到学生写作者需要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修改文章。研究一再表明学生即使对文章进行修改也只是形式方面的修改而非内容方面。因此,有研究者号召对在教师评语指导下学生做的修改以及整体写作质量是否提高进行更多的研究。本文就通过实验来探讨教师评语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评语;英语写作;修改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