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指政府弊端,政府各方面各角度都面临公众考验。网络舆论危机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网络舆论危机生成机制,并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畅通民意上传渠道、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五个方面提出政府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监管;危机管理;政府管理
如今,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指政府弊端,政府各方面各角度都面临公众考验。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政府各种问题被频频曝光,政府负面新闻数量和比例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网络舆论经常走向不利于政府的一边,政府形象岌岌可危。网络舆论危机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将会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政府的执政基础,危及社会稳定。换一个角度看,网络舆论危机给政府与公众之间对话和政府自身反省提供了机会。政府如果处理得当,变被动为主动,展开理性的对话,就可以加深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因此,研究网络舆论危机问题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剖析网络舆论危机问题并提出政府应对策略,可为政府进行网络监管,恢复政府公信力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1网络舆论危机界定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的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一种新的舆论危机形式由此衍生。关于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是以个人或组织以网络为中介,做出不恰当行为而引发的众多的负面舆论。这些舆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使被舆论对象处于极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舆论对象被迫做出回应。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指由于不利的或负面的网络舆论占领了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政府、相关组织或当事人处于困难关头的现象。从各学者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看,网络舆论危机的对象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文章的研究重点是政府面临的网络舆论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2网络舆论危机原因分析
2.1网络特性
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特点易形成特殊的网络舆论环境:①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团体成员以匿名身份相会的情况下更为严重;②网络社会权力的“去中心化”现象。“去中心化”体现在网络社会中政府信息权力的削弱,政府不再是主宰,信息主导权被分散,其权威也不断受到挑战;其次,网民的特殊性易诱发网络舆论危机:①网民结构特殊。我国网民的主体结构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区域化的特征,网络参与的主体特征势必影响网络舆论的方式和内容,网络参与主体的结构性缺陷将会影响网络参与方式和内容;②网民缺乏责任感。在网络匿名条件下,如果被孤立或谴责,网民完全可以重新换个身份,不必为自己的劣迹承担明显的社会后果。
2.2政府应对能力欠缺
政府应对失当是网络舆论危机形成和蔓延最直接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地方官员消极对待网络民意,丧失主动权被网络舆论所牵制,或者极力抵制网络民意,一旦出现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言论,就删帖、查封ID;②地方政府在真相未调查清楚前急于发布结论,结果不但不利于舆论引导,反而引起群众更多质疑和不满。另外,政府对信息的垄断是背景因素。不公开使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过程处于一种认知空白,引发猜测和质疑,使民众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舆论的诱导。
2.3社会矛盾是深层原因社会矛盾是网络舆论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益群体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我国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财富的增长,也会破坏了传统社会的階层结构、拉开贫富差距、加剧社会分化,并且唤醒民众的自我意识,追求越来越多的财富和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感、被抛弃感、权益被剥夺感、悲观失败感等,导致其产生对政府甚至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以及仇官、仇富等情绪,进而形成社会冲突。利益冲突和不同群体间价值理念的冲突,不仅是网络舆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产生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3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策略
3.1提升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①加强危机回应的及时性。政府在事件之初,就应当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将事件的真相、历史渊源、处理办法及早公之于众,消除传言,减少猜测,从而赢得网络舆论支持,为化解危机创造良好的条件;②加强回应内容的准确性。政府发布信息既要做到实话实说,向公众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又要做到言辞适度、不渲染夸张、不说过头话,正面引导网络舆论;③让回应态度更诚恳。政府应取消官僚主义的独白式话语,抱着真诚的心态,以平等、公开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讨论、沟通、协商;④完善危机善后总结机制。在公共危机事件后,政府应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的魄力,及时查明事件真相,坚持有错必究,恰当地进行行政问责,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2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式,是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途径。要预防网络舆论危机就需要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打造透明型政府。政府通过发布信息,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行政过程,政府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降低的损失,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到政府居安思危、谋求公共利益的态度立场,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能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公务员的信任,从而大大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减少网络舆论危机的发生。
3.3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需要完善网络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监管;危机管理;政府管理
如今,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为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指政府弊端,政府各方面各角度都面临公众考验。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政府各种问题被频频曝光,政府负面新闻数量和比例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网络舆论经常走向不利于政府的一边,政府形象岌岌可危。网络舆论危机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将会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影响政府的执政基础,危及社会稳定。换一个角度看,网络舆论危机给政府与公众之间对话和政府自身反省提供了机会。政府如果处理得当,变被动为主动,展开理性的对话,就可以加深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因此,研究网络舆论危机问题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剖析网络舆论危机问题并提出政府应对策略,可为政府进行网络监管,恢复政府公信力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1网络舆论危机界定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的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一种新的舆论危机形式由此衍生。关于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是以个人或组织以网络为中介,做出不恰当行为而引发的众多的负面舆论。这些舆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使被舆论对象处于极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舆论对象被迫做出回应。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指由于不利的或负面的网络舆论占领了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政府、相关组织或当事人处于困难关头的现象。从各学者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看,网络舆论危机的对象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文章的研究重点是政府面临的网络舆论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2网络舆论危机原因分析
2.1网络特性
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特点易形成特殊的网络舆论环境:①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团体成员以匿名身份相会的情况下更为严重;②网络社会权力的“去中心化”现象。“去中心化”体现在网络社会中政府信息权力的削弱,政府不再是主宰,信息主导权被分散,其权威也不断受到挑战;其次,网民的特殊性易诱发网络舆论危机:①网民结构特殊。我国网民的主体结构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区域化的特征,网络参与的主体特征势必影响网络舆论的方式和内容,网络参与主体的结构性缺陷将会影响网络参与方式和内容;②网民缺乏责任感。在网络匿名条件下,如果被孤立或谴责,网民完全可以重新换个身份,不必为自己的劣迹承担明显的社会后果。
2.2政府应对能力欠缺
政府应对失当是网络舆论危机形成和蔓延最直接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地方官员消极对待网络民意,丧失主动权被网络舆论所牵制,或者极力抵制网络民意,一旦出现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言论,就删帖、查封ID;②地方政府在真相未调查清楚前急于发布结论,结果不但不利于舆论引导,反而引起群众更多质疑和不满。另外,政府对信息的垄断是背景因素。不公开使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过程处于一种认知空白,引发猜测和质疑,使民众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舆论的诱导。
2.3社会矛盾是深层原因社会矛盾是网络舆论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益群体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我国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财富的增长,也会破坏了传统社会的階层结构、拉开贫富差距、加剧社会分化,并且唤醒民众的自我意识,追求越来越多的财富和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感、被抛弃感、权益被剥夺感、悲观失败感等,导致其产生对政府甚至对社会的普遍不信任以及仇官、仇富等情绪,进而形成社会冲突。利益冲突和不同群体间价值理念的冲突,不仅是网络舆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产生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3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策略
3.1提升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加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①加强危机回应的及时性。政府在事件之初,就应当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将事件的真相、历史渊源、处理办法及早公之于众,消除传言,减少猜测,从而赢得网络舆论支持,为化解危机创造良好的条件;②加强回应内容的准确性。政府发布信息既要做到实话实说,向公众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又要做到言辞适度、不渲染夸张、不说过头话,正面引导网络舆论;③让回应态度更诚恳。政府应取消官僚主义的独白式话语,抱着真诚的心态,以平等、公开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讨论、沟通、协商;④完善危机善后总结机制。在公共危机事件后,政府应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的魄力,及时查明事件真相,坚持有错必究,恰当地进行行政问责,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2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式,是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途径。要预防网络舆论危机就需要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打造透明型政府。政府通过发布信息,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行政过程,政府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成效、降低的损失,让社会公众真切感受到政府居安思危、谋求公共利益的态度立场,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能力,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公务员的信任,从而大大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减少网络舆论危机的发生。
3.3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系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需要完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