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的学习在不少同学的心目中是比较惧怕的,认为她繁、难、偏、燥。本人从事政治课教学多年,每看到许多同学为应付考试,整天书不离手、“曲不离口”、挑灯夜战,敬佩之余,亦有几分怜惜。政治课能不能轻松学习巧对考试呢?笔者就此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轻松学习,熟练掌握书本知识
政治课的课时的设置不多,一般高一一周只有2~3节课,高二、高三的选修班甚至不能保证每天一节课,大概是4~5节课。这样的时间基本上只能赶赶进度,把书本知识简单的“筛”一遍,就不能像某些重点科目那样“千锤百炼”的了。时间少、容量大、考试竞争激烈,真难为了老师同学们。因此,政治课堂就非常重要,要求我们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高效学习,争取在课堂上就理解所有的知识与道理,并初步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
如何去掌握书本知识?要不要天天去背书?如果那样,就不符合本文的宗旨了。
首先,在老师帮助下,把书本的知识编成框架,也就是所谓的构建知识体系。这实际上是把知识以及其间的关系图形化,我们更容易记忆理解。谈记忆,绝不是简单的“背书”。
其次,把所有的知识框架建好、完成图形化工作之后,依据课程标准、考纲并结合平时的经验,区分哪些知识点只是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领悟,哪些需要强化记忆。一般来讲,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就是主观题经常考查的内容。我们课后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在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上面,并且要反复几次。
再次,记忆时要按照知识结构框架至上而下、逐层次第推进的原则。即记忆时先从主干入手,一层一层的记忆,一直到最细末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层次清晰,避免遗漏。这在复习时更为有效。比如,在《政治生活》中,第一层记忆是记住有哪些主体,并注意与《经济生活》的主体区分开来;第二层记忆推进到每个主体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说政府这个主体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性质、职能、宗旨、原则等;第三层记忆是记住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等各是什么;其中的重点如政府的四项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条措施由于主观题经常考,则需要强化记忆与理解,这个作为第四层。这个方法可视复习时间的宽裕程度来掌握。时间紧,提纲挈领,抓大放小,记忆到2~3层,时间充裕,推进到3~4层,巨细无遗。这样,再不济考试时也有知识点可写,哪怕一些关键词也能得分。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整个记忆过程中,应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并且要学会归纳关键词。记忆时记关键词,考试时就是把关键词再扩展为语句。用关键词统领知识点,简单明了,轻松易记。比如唯物论三个要点:物质、意识、规律;认识论三个要点:实践、认识、真理。
二、学会考试,掌握技巧,顺利过关
不少同学平时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背书”,书本知识还算是蛮熟的,考试时却不会写;或者考试时感觉时间紧张,记的知识来不及写。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对考试还缺乏了解,没有掌握应试技巧,所以主观题失分很严重,只能勉强过关甚至难以过关。如何应对考试呢?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何考试、任何题目,都是要检测你的学习效果与能力,书本知识是其考查的重点。因此,平时所累积的知识考试时肯定能用得上,我们毋须质疑到底要不要“背书”。当然,如何去快速有效的记忆,哪些需要强化记忆,前面已经谈过了。
其次,要弄清试卷的构成。政治学科的试卷分为两大块,客观题与主观题。客观题在目前都是单项选择题,小高考还有判断题。除几条时政选择题外,客观题主要是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这些一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记忆。同学们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理解了它们,考试时把知识点系统的梳理过,对付客观题肯定不成问题。主观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对书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来回答某个问题。因而书本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前提是相关的知识点必须清晰的记住。所以,主观题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是我们平时强化记忆的重点,否则,考试时就成为“无米之炊”。
第三,如何快速有效地答题,省时省力。时间就是胜利。
考试时能轻松驾驭时间的人至少已胜利了一半。节约时间也是有窍门的。如今的一份试卷,文字多,材料多。如果从头至尾慢慢一路看下来,而且还要反复审读几遍,时间必然紧张。怎么办呢?在阅读题目时要保持中等的速度,读题时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关键性的字词就容易被忽略(如决定与决定于,意义完全不同),解读题意必定出错,得分率降低;太慢了,就难以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为中等速度?以比较快但不遗漏关键字词为宜,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学科素养与敏感性问题。平时多留心,提高对这些关键性字词的敏感性,考试时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速度与正确率。做客观题,争取一遍就读懂题意,选出答案。如有疑难,做1~2分钟的复读与思考,仍不行就暂先放弃。一遍客观题有4~5条靠猜(基础稍差的同学会多一些)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可以坦然地去应对后面的主观题。整个客观题所占用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做主观题确实是考验我们真功夫的时候了。现在的主观题材料多,设问多,考查的知识面也很广,甚至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在书本上,二是来自于生活中。很多同学一遇这种情况就晕了,于是乎,或无言以对、留空甚多,或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亦或匆匆忙忙、笔下万言而离题甚远。怎么办呢?
首先仍然是要把握好时间、抢抓时间。设问多,自然每问必答,但材料不一定每则必读。与做客观题不同,做主观题时我们可以倒着看,就是先看设问、审题,后看材料,根据问题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看材料,是粗读还是细读。如果材料只是提供一个背景,设置的问题并非针对这个材料,则材料完全可以不用读或只是粗读,直接放手去做问题;如果是“联系材料”、“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等样的要求,则材料非读不可,而且还有可能要反复细读。当然这个时间是不能省的。
第二,关键是要学会审题。审清问题,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审题不清,胡乱应对,事半功倍。审题时,我们可以借鉴语文或外语学科的方法,分析句子成分,就是主谓宾定状补。要搞清楚范围:是用哪个模块的知识(宏观的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中观的如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唯物论、辩证法等;微观的如政府职能、党的执政方式等);主体:是谁在说什么或做什么(经济生活中如消费者、劳动者、政府、企业;政治生活中如政府、公民、政党等);对象:是对谁说或对谁做;动词(如监督、选举、服务、建议、实施等);设问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甚至一些修饰词(定语状语)也要引起注意,如“高票”就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找到确定各个成分的关键词,就确定了答题的具体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箭无虚发”。审题所花费的时间应不低于整个答题时间的三层甚至是一半,一定要保证答题的方向不能错。呈现答案时也要注意要点化、条理化,使用关键词,规范用语,言简意赅,放得开、收得住。一般答案3~4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占位2~3行足够。切不可会写的就拼命写,大书特书,收不住;不会写的三言两语,无可奉告,放不开。
最后再谈一下考试的心态。考试时要放宽心态,放松心情,适度重视。遇到难题要学会坦然,不必惴惴不安,影响本场考试甚至其他科目的考试。但这里并非是要我们放弃,只要时间足够,我们仍要尽可能的夺取分数。
一、轻松学习,熟练掌握书本知识
政治课的课时的设置不多,一般高一一周只有2~3节课,高二、高三的选修班甚至不能保证每天一节课,大概是4~5节课。这样的时间基本上只能赶赶进度,把书本知识简单的“筛”一遍,就不能像某些重点科目那样“千锤百炼”的了。时间少、容量大、考试竞争激烈,真难为了老师同学们。因此,政治课堂就非常重要,要求我们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高效学习,争取在课堂上就理解所有的知识与道理,并初步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
如何去掌握书本知识?要不要天天去背书?如果那样,就不符合本文的宗旨了。
首先,在老师帮助下,把书本的知识编成框架,也就是所谓的构建知识体系。这实际上是把知识以及其间的关系图形化,我们更容易记忆理解。谈记忆,绝不是简单的“背书”。
其次,把所有的知识框架建好、完成图形化工作之后,依据课程标准、考纲并结合平时的经验,区分哪些知识点只是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领悟,哪些需要强化记忆。一般来讲,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就是主观题经常考查的内容。我们课后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在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上面,并且要反复几次。
再次,记忆时要按照知识结构框架至上而下、逐层次第推进的原则。即记忆时先从主干入手,一层一层的记忆,一直到最细末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层次清晰,避免遗漏。这在复习时更为有效。比如,在《政治生活》中,第一层记忆是记住有哪些主体,并注意与《经济生活》的主体区分开来;第二层记忆推进到每个主体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说政府这个主体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性质、职能、宗旨、原则等;第三层记忆是记住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等各是什么;其中的重点如政府的四项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条措施由于主观题经常考,则需要强化记忆与理解,这个作为第四层。这个方法可视复习时间的宽裕程度来掌握。时间紧,提纲挈领,抓大放小,记忆到2~3层,时间充裕,推进到3~4层,巨细无遗。这样,再不济考试时也有知识点可写,哪怕一些关键词也能得分。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整个记忆过程中,应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并且要学会归纳关键词。记忆时记关键词,考试时就是把关键词再扩展为语句。用关键词统领知识点,简单明了,轻松易记。比如唯物论三个要点:物质、意识、规律;认识论三个要点:实践、认识、真理。
二、学会考试,掌握技巧,顺利过关
不少同学平时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背书”,书本知识还算是蛮熟的,考试时却不会写;或者考试时感觉时间紧张,记的知识来不及写。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对考试还缺乏了解,没有掌握应试技巧,所以主观题失分很严重,只能勉强过关甚至难以过关。如何应对考试呢?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何考试、任何题目,都是要检测你的学习效果与能力,书本知识是其考查的重点。因此,平时所累积的知识考试时肯定能用得上,我们毋须质疑到底要不要“背书”。当然,如何去快速有效的记忆,哪些需要强化记忆,前面已经谈过了。
其次,要弄清试卷的构成。政治学科的试卷分为两大块,客观题与主观题。客观题在目前都是单项选择题,小高考还有判断题。除几条时政选择题外,客观题主要是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这些一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记忆。同学们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理解了它们,考试时把知识点系统的梳理过,对付客观题肯定不成问题。主观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对书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来回答某个问题。因而书本上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前提是相关的知识点必须清晰的记住。所以,主观题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是我们平时强化记忆的重点,否则,考试时就成为“无米之炊”。
第三,如何快速有效地答题,省时省力。时间就是胜利。
考试时能轻松驾驭时间的人至少已胜利了一半。节约时间也是有窍门的。如今的一份试卷,文字多,材料多。如果从头至尾慢慢一路看下来,而且还要反复审读几遍,时间必然紧张。怎么办呢?在阅读题目时要保持中等的速度,读题时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关键性的字词就容易被忽略(如决定与决定于,意义完全不同),解读题意必定出错,得分率降低;太慢了,就难以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材料,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为中等速度?以比较快但不遗漏关键字词为宜,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学科素养与敏感性问题。平时多留心,提高对这些关键性字词的敏感性,考试时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速度与正确率。做客观题,争取一遍就读懂题意,选出答案。如有疑难,做1~2分钟的复读与思考,仍不行就暂先放弃。一遍客观题有4~5条靠猜(基础稍差的同学会多一些)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可以坦然地去应对后面的主观题。整个客观题所占用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做主观题确实是考验我们真功夫的时候了。现在的主观题材料多,设问多,考查的知识面也很广,甚至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在书本上,二是来自于生活中。很多同学一遇这种情况就晕了,于是乎,或无言以对、留空甚多,或东拉西扯、不知所云,亦或匆匆忙忙、笔下万言而离题甚远。怎么办呢?
首先仍然是要把握好时间、抢抓时间。设问多,自然每问必答,但材料不一定每则必读。与做客观题不同,做主观题时我们可以倒着看,就是先看设问、审题,后看材料,根据问题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看材料,是粗读还是细读。如果材料只是提供一个背景,设置的问题并非针对这个材料,则材料完全可以不用读或只是粗读,直接放手去做问题;如果是“联系材料”、“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等样的要求,则材料非读不可,而且还有可能要反复细读。当然这个时间是不能省的。
第二,关键是要学会审题。审清问题,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审题不清,胡乱应对,事半功倍。审题时,我们可以借鉴语文或外语学科的方法,分析句子成分,就是主谓宾定状补。要搞清楚范围:是用哪个模块的知识(宏观的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中观的如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唯物论、辩证法等;微观的如政府职能、党的执政方式等);主体:是谁在说什么或做什么(经济生活中如消费者、劳动者、政府、企业;政治生活中如政府、公民、政党等);对象:是对谁说或对谁做;动词(如监督、选举、服务、建议、实施等);设问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甚至一些修饰词(定语状语)也要引起注意,如“高票”就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找到确定各个成分的关键词,就确定了答题的具体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箭无虚发”。审题所花费的时间应不低于整个答题时间的三层甚至是一半,一定要保证答题的方向不能错。呈现答案时也要注意要点化、条理化,使用关键词,规范用语,言简意赅,放得开、收得住。一般答案3~4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占位2~3行足够。切不可会写的就拼命写,大书特书,收不住;不会写的三言两语,无可奉告,放不开。
最后再谈一下考试的心态。考试时要放宽心态,放松心情,适度重视。遇到难题要学会坦然,不必惴惴不安,影响本场考试甚至其他科目的考试。但这里并非是要我们放弃,只要时间足够,我们仍要尽可能的夺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