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培养能力之一的阅读应具有创造性。所谓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材料。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其运用表现在:
  
  一、要洞悉作品思路
  
  思路体现了作者的思维轨迹,是组织材料、安排篇章次序的依据。阅读作品时,一定要洞悉作者的行文思路,知其所以然。鲁迅的《故乡》一文内容的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较长,令人乍读无所适从;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就浅显易懂了。“变”是《故乡》的焦点。也是作者思路的立足点。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中所看到的故乡则荒凉、沉重、窒息:记忆中的闰土天真活泼,是位小英雄。现实中的闰土迟钝。酷似木偶;记忆中的杨二嫂,安分守己。现实中的杨二嫂形似“伶仃圆规”。自私刻薄。作品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一个“变”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故乡在变,故乡的人在变。这一切都归根于封建等级观念。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而生发:悲叹人情的冷漠。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二、要善于设疑
  
  设疑是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是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善于设疑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牧《大自然警号长鸣》的最后一部分,阅读之后,我们应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一部分为什么要一句一段?一、二两句为什么不能合并?经过一番冥思苦想。问题得到解决:第一句是作者的论断,第二句是由第一句引发的。两句率可合为一段:但由于作者认为这个论断非常重要,希望读者在认识上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而且这一句又是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所在。应予强调,所以都作为独句段处理。而最后一句的作用是总收全文。说明写作缘起,自应另作一段。又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针对结尾“活该”二字,主要原因是“活该”二字语言铿锵。斩钉截铁。凝聚了作者极强的爱憎之情。如此设疑分析,定能使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三、要充分挖掘教材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的方法有:
  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比如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另外。还可以将课外的文字材料引人课内,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如教《与朱元思书》时,可以引用《桂林山水》中的山水描写和《与朱元思书》中的山水描写作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以发展。
  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阅读学习的,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
  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比如教学《背影》这一课中。学生会对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有一定的体会。教师可以这样挖掘:文章明明写的是父子浦口分别,为什么偏偏要以“背影”为题呢?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渐渐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这也正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以三种学徒制比较入手,阐述学徒制的特点,结合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展开分析,就学徒制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文言文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学生谈“文言”色变,唉声一片,教师也是望“文言”兴叹,苦不堪言,费时不少,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不无关系。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硬是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台上老师口干舌燥,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又或者,有
实在不能不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部传奇,是一部经典。不管高中语文教材怎样改版,多少年多少版次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一直保留了《孔雀东南飞》。笔者上学的时候学《孔雀东南飞》,现在作为教师又教《孔雀东南飞》。  笔者作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为给学生讲好《孔雀东南飞》,专门把央视同名热播剧《孔雀东南飞》下载下来看了一遍。整体来看,该剧给人的感觉是剧组还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比如:给焦仲卿派个哥哥叫焦伯卿。还有那个“云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状态,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  为了体现作文的真实性、创新性及个性。我着重从观察、思维、语言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语文新课标立足于“关注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隐性目标,人文情感的实现。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当然这对教师的专业技术的要求也无疑增加。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成长需求,必然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发展了,受益的是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走向教育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其中,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而5-6年级则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