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思想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作为管理重要工作。
[关键词]教育;责任;感恩;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0
前天偶然读到儿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感觉寓意深刻,颇有几分感触。
从前,有个农夫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蔓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落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到叶子上有几只蚜虫,心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看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哪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呀!"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这个农夫关心他的葫芦并不错,错就错在他搞错了标与本的關系--葫芦是标,根、茎、叶才是根本。没有了根茎叶的滋养,葫芦靠什么生长呢?
读了这篇课文,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就是这个农夫的角色--忘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片面地追求一些浮浅的虚荣,其结果是虽然也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我们办学校,没有质量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现在要思考是:教育的质量都包括哪些内涵?难道多考上几个学生,就是质量高吗?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为了考高分升学之外,就没有别的更很重要的东西了吗?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考分、升学上,难道就没有别的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吗?我们办学校、办教育的目的,难道说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大学生吗?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个层次的教育目标。《礼记大学》篇有一段论述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德,乃立身之本,也是教育的核心。但我们现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究竟在学生的品德培养方面,做了多少工作,下了多少工夫?我们思考过没有,一个人如果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究竟都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是只要有高学历就行吗?"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我想,我们至少不能给社会培养些废品吧?否则的话,我们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要为社会教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品,就必须在不放松智育的同时,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品质呢?我想,至少应有以下个方面:
一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是你的行为必然关系到你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事情的结果不论好坏,你都要承担,不论你是否愿意,你都是逃避不了的,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你是主动承担,还是被动地接受。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将规范他的行为,指导他的行动,就好似在他的心中树立了一个"警察",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内心有这样一个警察,可以对他自己进行监督。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体现。可以说,没有责任感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更不可能会认认真真地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对自己的父母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是感恩心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我们在给社会创造着财富,为别人进行着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在从别人、从社会那里获得更多的服务和回报--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别人创造的,我们的工作机会是社会给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的知识大部分是老师教的。
作为教育者,要把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要认为,事不关已。我们当教师的,都已习惯于默默奉献,不思索取回报。这本身是一种美德,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把我们的这一美德传给学生,也是我们的职责。
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说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他又怎能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去尽心尽力地做好呢?他只能把学习当成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只能越来越感受到上学的痛苦,而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就不能成为他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如果不能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不理解教师工作的价值,就不可能主动地,自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师生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教师的尊严也会受到侵犯,教师的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
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怀有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去真心地孝敬父母,如果对老师不怀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尊重老师,如果对社会不怀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去回报奉献社会,甚至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震惊中外的"毒奶粉"事件,不断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屡屡发生的"弑师案"等,都是因为见利忘义、对社会没有感恩之心的结果。所以我说,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自信心
许多成功学家都认为:成功的基石就是自信的力量。学习的过程,究其本质,我认为就是一个不断偿试的过程,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不敢偿试。
任何一个人的学习、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有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同样,甚至更多:大到升学考试的失利,小到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批评、挫折和打击,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那么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就会被"封杀"。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常举的例子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进一个小杯子里,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出杯子。然后,在杯子上盖上盖子,再让他跳,这次跳蚤碰到了盖子,连续多次后,即使拿去盖子,它也再跳不出杯子。
成功离不开强烈的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记分调动内心的潜能,完成自己渴望的事业。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培养并认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为什么我今天反复说思想教育呢?不是我唱高调,不是批评我们的学校没有进行思想教育,而是要说我们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是说我们不讲教学,而是我认为,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我们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困惑我们很久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我们的教学就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就会就变成学生自己内心的一种追求。
我们办教育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但是我们要清楚,人才不一定是大学生,更不一定就是能考高分的人,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教育;责任;感恩;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0
前天偶然读到儿子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感觉寓意深刻,颇有几分感触。
从前,有个农夫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蔓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落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到叶子上有几只蚜虫,心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看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哪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呀!"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这个农夫关心他的葫芦并不错,错就错在他搞错了标与本的關系--葫芦是标,根、茎、叶才是根本。没有了根茎叶的滋养,葫芦靠什么生长呢?
读了这篇课文,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就是这个农夫的角色--忘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片面地追求一些浮浅的虚荣,其结果是虽然也可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我们办学校,没有质量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现在要思考是:教育的质量都包括哪些内涵?难道多考上几个学生,就是质量高吗?学生在学校学习,除了为了考高分升学之外,就没有别的更很重要的东西了吗?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考分、升学上,难道就没有别的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吗?我们办学校、办教育的目的,难道说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大学生吗?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个层次的教育目标。《礼记大学》篇有一段论述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德,乃立身之本,也是教育的核心。但我们现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究竟在学生的品德培养方面,做了多少工作,下了多少工夫?我们思考过没有,一个人如果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究竟都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是只要有高学历就行吗?"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我想,我们至少不能给社会培养些废品吧?否则的话,我们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要为社会教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品,就必须在不放松智育的同时,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品质呢?我想,至少应有以下个方面:
一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是你的行为必然关系到你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事情的结果不论好坏,你都要承担,不论你是否愿意,你都是逃避不了的,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你是主动承担,还是被动地接受。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将规范他的行为,指导他的行动,就好似在他的心中树立了一个"警察",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内心有这样一个警察,可以对他自己进行监督。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体现。可以说,没有责任感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更不可能会认认真真地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对自己的父母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二是感恩心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我们在给社会创造着财富,为别人进行着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在从别人、从社会那里获得更多的服务和回报--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别人创造的,我们的工作机会是社会给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的知识大部分是老师教的。
作为教育者,要把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要认为,事不关已。我们当教师的,都已习惯于默默奉献,不思索取回报。这本身是一种美德,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把我们的这一美德传给学生,也是我们的职责。
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说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他又怎能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去尽心尽力地做好呢?他只能把学习当成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只能越来越感受到上学的痛苦,而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就不能成为他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如果不能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不理解教师工作的价值,就不可能主动地,自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师生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教师的尊严也会受到侵犯,教师的工作就变得毫无意义。
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怀有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去真心地孝敬父母,如果对老师不怀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尊重老师,如果对社会不怀感恩之心,就不可能去回报奉献社会,甚至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震惊中外的"毒奶粉"事件,不断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屡屡发生的"弑师案"等,都是因为见利忘义、对社会没有感恩之心的结果。所以我说,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自信心
许多成功学家都认为:成功的基石就是自信的力量。学习的过程,究其本质,我认为就是一个不断偿试的过程,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不敢偿试。
任何一个人的学习、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有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同样,甚至更多:大到升学考试的失利,小到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批评、挫折和打击,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那么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就会被"封杀"。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常举的例子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进一个小杯子里,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出杯子。然后,在杯子上盖上盖子,再让他跳,这次跳蚤碰到了盖子,连续多次后,即使拿去盖子,它也再跳不出杯子。
成功离不开强烈的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记分调动内心的潜能,完成自己渴望的事业。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培养并认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为什么我今天反复说思想教育呢?不是我唱高调,不是批评我们的学校没有进行思想教育,而是要说我们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是说我们不讲教学,而是我认为,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我们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困惑我们很久的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我们的教学就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就会就变成学生自己内心的一种追求。
我们办教育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人才,但是我们要清楚,人才不一定是大学生,更不一定就是能考高分的人,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