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 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 创造思维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具有好奇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1]。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我所任教的高中,生源是本市普高中最差的,部分学生对于很多基础知识都难以掌握,因此学生的创新心理的优化和教师的情感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发言和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对于学生暴露的问题细心耐心地讲清错因和改进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考虑从以下几点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小题限时训练,引导学生应用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勇于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而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2]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强的人往往有较高的学业与学术成就。大学生如此,中小学生也不例外;能力强的学生这样,能力差的学生也这样。而培养成就动机,将有助于提高那些那些能力较强而成绩不良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作业质量”。[3]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设计阶梯型的问题,按照问题的层次让相应层次的学生解决,确保每个学生不会因为答不出问题而伤害自尊;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分成三个层次:基础题(知识的直接应用)、中档题(知识的变通应用)、提高题(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告诉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中档题和提高题。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少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课后作业中的中档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动手做,提高题大部分学生也敢于尝试,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同年级前茅。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感觉得到的,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比如在教学“二分法求方程的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内容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要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营造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去年九月我接手高一新班级,开学快两个星期了也不见一个学生来问问题,其他科任老师反应也是如此,依据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可能没有问题的,怎么办?我在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从小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同时也非常担心自己的问题在老师看来会太简单而遭到老师的嘲笑。因此我利用班会课时间和他们交流我所带的前几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问题,告诉他们学哥学姐们不仅有问题及时问,而且有专门的“问题笔记本”,正是他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成功;同时告诉他们,每个老师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会不断进步,甚至还开了句玩笑:“学生就应该找问题考老师,否则老师太舒服了。”经过多次的循循善诱,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开始敢于提问了,也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因此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关键。我班学生的基础薄弱,他们的习惯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自己在下面做“书记员”,往往只记好了解答过程,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思考,下次碰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是不会解决。针对学生的实际,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常用的手段是具体分析问题,在板书中故意出一些差错,并在开始阶段提醒学生不能只顾记笔记,老师是人不是神,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出错,问题的具体解答应该是你们课后整理完善的。在自己有心的坚持和不断提醒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认真听解题思路的分析,而且对解题过程形成了自己的思维,答题的规范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升入高三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问题我基本上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某个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和过程,其他同学找提供解答学生的思路和过程中的错误及改进方法,以及自己与该同学不同的想法。从而真正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落到了实处,也真正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是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思维成果,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思维[4]。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在教学数列的概念一节时,通过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如在教学三角恒等变换一章时,要观察从三角函数名称还是角入手,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添加想象力这个“催化剂”,才会构建一个新的领域,以解决原先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猜想、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一节时,从一个基本的求最值问题开始,通过变换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式的负号添加等变式手段,一方面强调应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条件(正、定、等),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一些问题可以转化为基本知识解决。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数学问题的转化、变更、改造和联想方式。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它是学生经过观察、构思才突然顿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寻求它的可行性,以及不可行的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说,数学解题教学是最不容忽视的。因为通过解题教学,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学生通过解答立体几何问题,逐步意识到关键在于把相关的点和线转化到同一平面中去,逐步形成化归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5]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
  [2]李铮.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7:170-171.
  [3]张双德,王呈义等.数学教育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5:64.
  [4]张双德,王呈义等.数学教育学.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5:226.
  [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
其他文献
样例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最大的改变在于让学生拥有老师讲课的主要内容,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做。做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老师在传统教学时希望学生有的思考过程。传统教学平时达不到的要求,通过样例学习材料就可能实现。  高职数学课程都是比较简单浅显的知识内容,所以用样例教学比较适用。样例教学的优点还在于省去了教师很多多余的话,提高了教学效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习惯,让学生一直有样例可以参照,避免了老师讲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研究作文教学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讲,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  我认为好的作文评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概述作文状况  在评讲作文之前,要及时全班学生作文,做到精批和粗批相结合,为了有的放
摘 要: 积分在高等数学中占据了整本书的半边江山。解决积分题的思路与运算过程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对错。积分的方法有很多种,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本文对一道积分题,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挖掘其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积分 三角函数 转化 换元 
摘 要: 经济类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建模数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经济数学主干课程,是对经济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阐述了开展经济类高等数学建模数学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经济类高等数学 数学建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现代经济学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的发展,这从诺
摘 要: 本文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着重论述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对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在此项工作中,努力寻求好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学习兴趣 素质观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育严重地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教育,数学老师往往是在灌入枯燥无味的内容后,配以大量的作业,同步训练,习题精选等大搞题海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数学之本、解题之源。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首先要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连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没办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概念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轻概念、重解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更多的是把数学概念看成是一个名词而已,认为学生只需要把这些概念熟练地背下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