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个性与职业的匹配和职业素质的具体结构入手,阐明了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国外相关方面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出了如何把职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建议,以更好地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培养全面的职业能力,把握未来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具体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教育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已基本形成,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来说,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职教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选择能力,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职业的双向选择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以现代社会职业工种的专门化和人的心理的个性差异为理论依据的。只有实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各职业工种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1.个性差异影响着与不同职业的匹配度。
  首先,人的心理存在个性差异,心理测量就是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心理量表,经过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对人的各种心理特性——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作出数量化的科学评估,以此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寻求个性特点与职业需求的最佳匹配状态。因此,心理测量在职业选择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个人职业素质倾向决定了未来职业的选择。
  其次,个人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包括了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理念素质和健康素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实力和行业发展潜力,职业素质测评综合利用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人才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气质、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等素质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估,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人才,也使从业者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合理择业。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的现实意义和不足之处
  基于上述理论和社会就业的现实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中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指导学生明确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学习对职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指导意义。
  (1)有利于学生尽早正确认识自我,初步规划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路线,树立未来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奋斗目标。
  (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好专业课,积极拓展知识面,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竞争能力。
  (3)根据经济及就业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及时评估与修订,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确保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在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毕业和具体择业的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焦虑、迷茫、危机和失落感。究其原因,一方面由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强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另一方面折射出目前职业院校中开展的职业指导课程的某些方面的缺陷。
  2.目前职业院校中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的不足之处。
  (1)课程开设相对滞后。目前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课一般都是只在毕业班中开设,学生对自我优势和特点的了解滞后于专业选择,等到面临毕业和择业,在不断的选择和挫折中才发现自己和岗位要求有诸多不适合的地方,从职业的长远发展来衡量,发现自己个性中有诸多无法回避的弱点,但此时已无法重新选择,从而造成迷茫和失落。
  (2)教学内容单一笼统。职业指导课以统一的教学内容面向各专业学生,对于各行业及岗位的介绍笼统而模糊,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深入了解自己所对应的行业领域,对行业内各岗位群、具体岗位更是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相关行业背景缺乏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心理准备,无法得到求职单位的认可。
  (3)课程渗透有待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意识培养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有针对性的挂钩,由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还不能摆脱学科教学的束缚,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相对缺乏,企业看重的职业素养在理论化的专业学习和走过场的实践中无法得到全面的、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三、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1.国内研究者的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大部分研究者,特别是具体从事过学生工作的教师都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只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提倡在新生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增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了解,为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获得外部信息,包括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越多,学生为将来就业所做的心理准备就越充分,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2.国外可资借鉴的做法。
  纵观一些先进国家的相关政策,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措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了《生计教育法案》,要求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至高中毕业后应贯穿不同形式的生计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适应市场需要的谋生技能,以达到帮助个人愉快地、有意义地生活的目的。具体安排是:职业了解阶段(1-6年级),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劳动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职业探索阶段(7-10年级),让学生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具体安排是7-8年级集中了解个人最感兴趣的职业群,9-10年级对学生选定的职业做深入探究,参观访问职业现场,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经验与教训。职业抉择阶段(11-12年级),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三种职业群的选择中基本定向。12年级后,一大部分学生进入社区学院学习,从事技术性工作,也就是相当于中国高职阶段的学习。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又签署了《学校—就业法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学校到就业”(STW)。具体包括三项内容:(1)学校本位学习,包括职业了解和职业探索,学生最终对职业的选择不晚于11年级。(2)工作本位学习,包括由学校联系的一个工作训练和工作经验计划,其中还要有支付工资的合作项目。(3)联系活动:在雇主、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在就业市场寻找合适的工作。STW项目的设立实际上形成了从引导学生职业认识到职业选择的完整的职业指导体系,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自我选择和规划未来的人生蓝图。   四、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全程性开展的建议和探索
  而对照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中学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对社会知之甚少,职业院校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让职业指导课程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要内容,从低年级起就积极安排相关内容,分专业引进行业背景教育内容,让学生熟悉职业、职业群,鼓励文化课、专业课老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养,使得职业指导课程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具备初步的自我职业规划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以期让职业院校学生较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真正达到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任务。
  1.提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启蒙课程。
  在新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启蒙课程,系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心理测量、职业素质测评相关知识,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总结过去生活中自己的所得所失,开展一些基础的性格与兴趣调查,必要时引入一些相关的标准化心理测量等表格,让每个新生对自己的个性特质有一个主动的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构思初步的职业规划蓝图。
  2.不同专业引进不同的行业背景知识学习。
  针对不同的专业新生开设相关的行业背景知识的讲座,请相关专家介绍该行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不同经济区域重点行业的发展情况、人才需求和薪资等状况,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入、切合实际的了解,开设职业、岗位方面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向学生纵深介绍该行业的若干主要岗位群,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核心岗位、相关岗位形成全面了解,以适度调整自己的职业预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3.围绕项目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职业能力。
  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加强项目课程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围绕项目课程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各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把不同岗位的具体职业能力要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
  4.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真实情境的职业素养。
  强化实践环节,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和师傅们的近距离学习中积累他们的职业经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实习基地,还可以请已经毕业的成功榜样来校座谈,介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体会,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
  5.引导学生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蓝图。
  指导毕业班学生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确定短期与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积极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园招聘会,及时提供、更新用工需求等,并由专门人员负责提出具体的职业咨询建议和就业技巧指导,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调整就业心态。在毕业班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介绍国家提供的一些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介绍和分析一些创业案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总而言之,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竞争不断加剧,我们应该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学,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职业院校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2]孔夏萌.近代中国职业生涯教育30年:回顾与前瞻[J].职教论坛,2013(13).
  [3]黄志敏.中美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6).
  [4]陈晓利.基于高职学生就业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探讨[J].黑河学刊,2013(3).
  [5]张艳萍,刘丹,单于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省重点学科资助。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深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中等专业学校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 创新能力  中等专业学校化学课程是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如今中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基础比较差。在教学中,一些中专化学教师不注重营造良好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摘 要: 本文从以新颖导入激趣、以创设情境激趣、运用多媒体等激趣、以开展活动激趣、以探究实验激趣、以布置作业激趣等方面,提出了以趣激学,打造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以趣激学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学生对某学科学习兴趣的形成,更需要教师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打
摘 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分析了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
摘 要: 高校新生正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时期,抓好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作者针对“90后”新生的特点,结合新生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体会,针对大学本科新生的学风现状,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大学新生 “90后”  所谓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风气。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学风和知识、能力一样,是
每个教师的课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与教师的素质、性格、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等密不可分。就像同一句台词,赵本山和赵忠祥说就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多年积淀使我的课成为学生的期盼,就像观赏剧情扣人心弦的连续剧。  一、独特的开场白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对你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因此开场白的样式也丰富多彩。  1.设疑导入。设置悬念对激起学生的兴趣很有效。只是悬念要适度
目的:  本次研究是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标本的收集,探索胃癌中医证型与目前已知的BCL-2、bax,2个胃癌标志物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通过组间的差异性分析,为胃癌中医证型分类提供理论
教学中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不愿主动尝试;有些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上,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生物教师,只有对学习动机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才能有
摘 要: 丰富的知识储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严格的教学管理,是帮助年轻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良策。  关键词: 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在高校教学中,专家听课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年轻教师的教学效果普遍不如老教师,主要表现在上课按部就班,太死板,与学员互动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一。那么,年轻教师如何才能增强个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