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在幼儿园中很常见,但社会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仍缺乏科学的认识.大班幼儿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冲突行为的特点较中、小班幼儿有很大的不同.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某公办幼儿园40名大班幼儿为对象,采取观察法,对其同伴冲突行为的活动类型、持续时间、性别差异、发生原因、解决策略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注重园所教研,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重视家园共育,提供教育支持;开展幼儿行为训练,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挥榜样作用;创设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的冲突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公平对待幼儿,引导幼儿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在幼儿园中很常见,但社会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仍缺乏科学的认识.大班幼儿正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冲突行为的特点较中、小班幼儿有很大的不同.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某公办幼儿园40名大班幼儿为对象,采取观察法,对其同伴冲突行为的活动类型、持续时间、性别差异、发生原因、解决策略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教育建议:注重园所教研,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重视家园共育,提供教育支持;开展幼儿行为训练,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挥榜样作用;创设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的冲突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公平对待幼儿,引导幼儿独立解决冲突.
其他文献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强调以文化引领为核心主线、以专业推动为关键主体、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支撑,将课程主体、结构、要素和资源等“粘合”起来,形成系统而强大的育人力量.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既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获得良好发展的保证.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主要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职业期望、社会地位等宏观因素和园所机制、人际关系等微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职业社会知觉和职业角色意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在主客观影响因素的互动中得以生成和发展,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发挥作用.文章从运行机制优化、人文环境构建、自我修养提高出发,探索促进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有效路径.
校园欺凌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我国连续颁布了几部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专门性法规.但是,校园欺凌法律关系主体及类型未予以明确.通过运用“法律关系”理论对上述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可知校园欺凌法律关系主体由当事人和参与人两类人员组成.前者,分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双方均为在校学生;后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家长或监护人等.从地位作用上,欺凌者可细分为领导者、协助者、起哄者.从行为后果上,欺凌法律关系主体还可以划分为“行为主体”“受害主体”和“责任主体”三大类.
幼儿园内区域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塑造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空间依托.从空间美学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视空间布局的流动性,以及忽视审美情境的营造等.因此,为发挥区域环境在培养幼儿美育方面能力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在未来区域环境创设上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环境建构体验,为幼儿创建诗性的栖居场域,为幼儿营造具有美感的空间审美情境.
美国高瞻课程中的学前教育评价系统影响深远,具有真实、全面、持续时间长和富有情境性的特点.它鼓励多元主体、采用多样方式参与评价;运用《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作为评估工具,评估标准和细则契合课程目标和内容,极具借鉴价值.课程模式中学前儿童评价系统及其相关评估工具对我国幼儿教师树立真实性评价理念、了解儿童发展水平以及开展家园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评价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个体活动中通过多种要素、环境和途径综合作用形成的,课程实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基于核心素养形成的多维互动机制,课程实施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交往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的独特功能,进一步加强发展指导激发学习动力,突出学科本质发展高阶思维,重视实践活动促进经验转化,加强课程整合提升通用素养,协同家校社提升必备品格.
合理地解释和使用考试成绩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保证教学效果、深度改进教学的重要方式.为了探索S-P表评价法在学科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拓展S-P表的实践价值,以某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业测试为例,介绍了利用S-P表评价法并结合测试内容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深度评价的模式,力图为教师提高评价素养、充分利用测试信息、深度改进教学、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新的参考借鉴模式.
利他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家庭结构与环境、家庭关系以及家庭养育方式都深刻影响着儿童的利他行为.在我国现行生育政策下,多子女的出现将打破独生子女独占家庭情感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局面,新出现的同胞关系、复杂化了的亲子关系将对儿童的社会化与家庭教育提出新挑战.研究者从儿童利他行为培养的视角出发,基于同胞关系的影响因素,从家庭关系等方面探索了儿童同胞利他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家庭教育培养路径,为多子女家庭能够创设有益于儿童建立积极同胞关系的环境和实施教育提供参考.
采用大数据分析论证与田野调研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探寻教师队伍研究的新契机、新方法和新路径.以山东省为例,全方位、多层次、新角度分析调查城乡教师的工作现状,并进行差异实证分析,问诊把脉其成因,探索分析消除差异的最优路径.利用SPSS20.0和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五个维度上研究城乡教师的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激励引导政策及专业发展,建立城乡教师工作现状测评指标体系,并尝试构建城乡教师工作现状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模型中的假设,修正、评价结构方程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并求得结果.根据工作
研究通过实物分析法和半开放型访谈法分析了 G市两所幼儿园共八位教师的观察记录,探究了幼儿教师视野中,幼儿学习经验建构和教师支持幼儿持续性学习的情况,归纳整理了教师在幼儿学习经验建构中的支持策略,分析了教师已有相关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识别困难、回应类型单一、评价泛化、支架性教学策略较少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基于现存问题开展教师支持策略能力培训与教研,建立观察记录与课程设计的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