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母语习得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是在二语习得领域或者外语学习中是否也存在关键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主要回顾和介绍了关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同时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意义与局限进行了概括与讨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二语习得;年龄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1、引言
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概念最早来自生物学,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阶段,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有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生物体在某种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关键期。后来从20世纪50、60 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应用到语言习得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成为二语习得中的重要问题(崔刚,2011)。许多学者对年龄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回顾和介绍了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意义与局限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与讨论。
2、理论基础
年龄,与性别、天赋和动机等个体因素一样,被认为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但是概括来说,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并且是具有争议的。最早将关键期假说应用到儿童语言习得领域的是Penfiled和Roberts(1959),他们认为儿童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最佳时间是9岁之前,也就是关键期。9岁之后人类大脑开始逐渐变得僵硬死板。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 发展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又称临界期)假说。他认为,在语言的习得中存在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语言的习得比较容易轻松,而过了这个时期,语言的习得相对更加越来越困难。他将这个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定义到二岁开始至青春期之前。因为在10岁到12岁之前,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而且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语言的习得就相对较自然容易。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开始发生侧化(Lateralization),神经系统的弹性逐渐降低,语言的学习越来越难(杨连瑞,2012)。
基于Lenneberg 的从神经学角度对关键期假说的探索,Scovel(1969)提出青春期大约是习得的第二语言发音能够像将其作为母语的说话者的口音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其他学者如Krashen(1973)指出,人的大脑侧化可能在其5岁是就完成了。这与侧化发展理论是不太一致的。Bub 和Leventer(1981)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检测,声称没有神经学上的证据表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到青春期就结束了。
在关键期假说的发展过程中,Johnson和Newport(1989)进行了一项抽样研究,对46名从不同年龄开始学习英语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了语法判断和口语水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是参加者在测试中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将他们按到达美国的年龄分为四组,3-7岁年龄段的移民最终测试水平与本族语者没有明显的差异。8-10岁年龄段的移民得分情况普遍低于第一组。11-15岁和17-39岁年龄段的移民成绩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而且年龄越大越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或者是3-7岁年龄组移民的水平,。由此可见,青春期之前移民的初始学习年龄和测试成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青春期之后,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年龄和语言水平之间将不再有直接关系。这项研究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高度认同,本认为是支持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最好依据。然而,完美的研究成果是不存在的,Bialystok和Hakuta(1994) 重新检验了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数据,指出年龄因素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语法测试有影响。他们对研究数据进行重新检验,发现参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从20岁开始下降,相比较青春期而言要晚的多。
3、结语
语言的关键期假说从提出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有关问题上仍存在许多争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关键期假说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以及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没有明确界定。还没有形成定论确定关键期的开始、结束时间、关键期内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以及关键期的绝对化程度。Singleton(2005)指出,在有关关键期假说的文献中,不同研究者对关键期的有不同的定义,而且关于关键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有不同看法。关键期内语言不同技能的习得受年龄的影响也是不一致的。其次,没有明确的标准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近似本族语水平。Long(2005)指出,由于每项研究中都存在受限条件或设计上的缺陷,无法得到精确的研究结果。因此,要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进行充分研究,我们必须借助认知学、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多维度多视角地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参考文献:
[1]Penfield,W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二语习得;年龄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1、引言
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概念最早来自生物学,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阶段,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有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生物体在某种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关键期。后来从20世纪50、60 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应用到语言习得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成为二语习得中的重要问题(崔刚,2011)。许多学者对年龄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回顾和介绍了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意义与局限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与讨论。
2、理论基础
年龄,与性别、天赋和动机等个体因素一样,被认为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但是概括来说,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并且是具有争议的。最早将关键期假说应用到儿童语言习得领域的是Penfiled和Roberts(1959),他们认为儿童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最佳时间是9岁之前,也就是关键期。9岁之后人类大脑开始逐渐变得僵硬死板。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 发展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又称临界期)假说。他认为,在语言的习得中存在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语言的习得比较容易轻松,而过了这个时期,语言的习得相对更加越来越困难。他将这个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定义到二岁开始至青春期之前。因为在10岁到12岁之前,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而且这时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涉及到大脑的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参与语言学习,语言的习得就相对较自然容易。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开始发生侧化(Lateralization),神经系统的弹性逐渐降低,语言的学习越来越难(杨连瑞,2012)。
基于Lenneberg 的从神经学角度对关键期假说的探索,Scovel(1969)提出青春期大约是习得的第二语言发音能够像将其作为母语的说话者的口音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其他学者如Krashen(1973)指出,人的大脑侧化可能在其5岁是就完成了。这与侧化发展理论是不太一致的。Bub 和Leventer(1981)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检测,声称没有神经学上的证据表明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到青春期就结束了。
在关键期假说的发展过程中,Johnson和Newport(1989)进行了一项抽样研究,对46名从不同年龄开始学习英语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了语法判断和口语水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是参加者在测试中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将他们按到达美国的年龄分为四组,3-7岁年龄段的移民最终测试水平与本族语者没有明显的差异。8-10岁年龄段的移民得分情况普遍低于第一组。11-15岁和17-39岁年龄段的移民成绩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而且年龄越大越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或者是3-7岁年龄组移民的水平,。由此可见,青春期之前移民的初始学习年龄和测试成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青春期之后,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年龄和语言水平之间将不再有直接关系。这项研究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高度认同,本认为是支持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最好依据。然而,完美的研究成果是不存在的,Bialystok和Hakuta(1994) 重新检验了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数据,指出年龄因素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语法测试有影响。他们对研究数据进行重新检验,发现参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从20岁开始下降,相比较青春期而言要晚的多。
3、结语
语言的关键期假说从提出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有关问题上仍存在许多争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关键期假说涉及的一些关键概念以及语言习得的最终水平没有明确界定。还没有形成定论确定关键期的开始、结束时间、关键期内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以及关键期的绝对化程度。Singleton(2005)指出,在有关关键期假说的文献中,不同研究者对关键期的有不同的定义,而且关于关键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有不同看法。关键期内语言不同技能的习得受年龄的影响也是不一致的。其次,没有明确的标准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近似本族语水平。Long(2005)指出,由于每项研究中都存在受限条件或设计上的缺陷,无法得到精确的研究结果。因此,要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进行充分研究,我们必须借助认知学、语言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多维度多视角地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参考文献:
[1]Penfiel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