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间国际交往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也进行着全球化。应对这一现状,中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因此,研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目标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了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有关中外文化的知识,比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出的自觉;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现阶段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更应倾向于交际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扩展教材资源,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努力让学生适应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化目标的策略
2.1文化渗透的方法
文化渗透侧重的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两个方面。文化背景知识是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如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语言表达习惯等,以减少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扩展学生的视野角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因素,为跨文化交流和交际打好基础。文化渗透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克服母语思维对跨文化交流带来的障碍。中国的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英语国家的一些语言、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可是有时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正常交流,这是因为英语是学习者的一门外语而非母语。他们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其母语——汉语思维方式的限制,因为汉语的思维方式及文化信息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学习者的脑中,并在潜意识里无时无刻地影响他们,即使是在他们对另一种语言已经相当了解的情况下,也常会出现语用失误。有时学生们以为对方也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使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难以顺利进行。
2.2文化旁白的方法
我国英语教育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文化旁白即在语言课或其它课程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并把文化旁白看成是文化渗透在某个语言点上的扩展。这种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被教师使用来传授知识文化,但如何结合教材,见针插缝地将文化信息加入到语言教学中却不容易。
2.3课堂实践活动法
文化融入的重心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而教师为课堂的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涉及文化意识培养的活动中去。这里所提的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2.3.1.小组讨论如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某一文化现象(可以是外国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文化),使学生在探讨中感知到自己与老师文化的不同,然后形成自我的判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放式、平等性、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态度。因此,在互动讨论中,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以这些跨文化态度组织讨论,只有将此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跨文化态度。在引导学生学习包含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课内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比自身文化,思考、讨论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这一方法能使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有关内容的领悟更为深刻,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3.2.角色扮演传授的文化内容不仅应与学生学习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还应与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白编自演,让学生置身英语文化的角色之中,模拟各种交际情景,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应用文化知识,并能较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如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Speaking部分,涉及到初次见面、购物、生日聚会、排队候诊等社会生活话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交际,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脱离实际的,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这一方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差异,学会处理不同场合的语言行为,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变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目标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了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有关中外文化的知识,比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出的自觉;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现阶段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更应倾向于交际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扩展教材资源,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努力让学生适应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化目标的策略
2.1文化渗透的方法
文化渗透侧重的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两个方面。文化背景知识是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如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语言表达习惯等,以减少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扩展学生的视野角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因素,为跨文化交流和交际打好基础。文化渗透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克服母语思维对跨文化交流带来的障碍。中国的学生即使已经掌握了英语国家的一些语言、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可是有时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正常交流,这是因为英语是学习者的一门外语而非母语。他们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其母语——汉语思维方式的限制,因为汉语的思维方式及文化信息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学习者的脑中,并在潜意识里无时无刻地影响他们,即使是在他们对另一种语言已经相当了解的情况下,也常会出现语用失误。有时学生们以为对方也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使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难以顺利进行。
2.2文化旁白的方法
我国英语教育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文化旁白即在语言课或其它课程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并把文化旁白看成是文化渗透在某个语言点上的扩展。这种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被教师使用来传授知识文化,但如何结合教材,见针插缝地将文化信息加入到语言教学中却不容易。
2.3课堂实践活动法
文化融入的重心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而教师为课堂的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涉及文化意识培养的活动中去。这里所提的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2.3.1.小组讨论如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某一文化现象(可以是外国文化也可以是本国文化),使学生在探讨中感知到自己与老师文化的不同,然后形成自我的判断。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放式、平等性、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态度。因此,在互动讨论中,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以这些跨文化态度组织讨论,只有将此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跨文化态度。在引导学生学习包含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课内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比自身文化,思考、讨论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这一方法能使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有关内容的领悟更为深刻,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3.2.角色扮演传授的文化内容不仅应与学生学习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还应与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白编自演,让学生置身英语文化的角色之中,模拟各种交际情景,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应用文化知识,并能较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如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Speaking部分,涉及到初次见面、购物、生日聚会、排队候诊等社会生活话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交际,从而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英语是脱离实际的,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这一方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差异,学会处理不同场合的语言行为,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变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