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55-01
听课、评课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说起观课、议课,不少教师就不知其然了。因此,在提倡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弄清“四课”的含义、特点、区别、联系等。
1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含义
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教师讲课。具体而言,就是相关人员带着一定的任务、目的,主要借助听觉和视觉获取授课教师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听课种类繁多,目的各异,有选拔性听课、考评性听课、交流性听课、拜师性听课、研讨性听课、抽查性听课、培训性听课、赛课性听课等等。
评课,就是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是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行点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听课的延伸。长期以来,评课被认为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師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观课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被称为“听课”。观课就是课堂观察活动,是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观察者带着一定的任务、目的,凭借自身眼、耳等感觉器官以及观课量表、录音录像等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且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议课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评、议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观课者和授课者对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进行探寻、协商、反思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使参与者都有所收获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议课是教师成长的促进剂。
2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特点
2.1听课的基本特点
2.1.1目的性。听课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听课,如果没有目的,听课便失去了意义。
2.1.2选择性。由于目的、任务不同,听课必然带有选择性,没有人能够把“一切课”都听过来。
2.1.3主观性。听课者的感受与授课者的意图不可能完全一致,听课者听完后往往是“见仁见智”、“横看成岭侧看峰”。
2.1.4情境性。听课必须在一定的场合进行。如,教室。
2.1.5单向性。在传统的听课活动中,一般来说,听课者听完就走人,授课者不知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
2.1.6理论性。听课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且听后一般会形成一定的理论。
2.1.7指导性。一般来说,听课者要对授课者给予一定的“批评指正”、指导帮助。这种指导,有时在课前,有时在课后。
2.2评课的基本特点
2.2.1目的性。评课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便失去了评课的意义。
2.2.2理论性。评课必须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为依据
2.2.3情境性。评课总是在一定的活动场所进行。
2.2.4主观性。在传统的评课中,一般而言,领导、专家的意见就是“正确结论”,授课者不置可否。
2.2.5单向性。在传统的评课中,被评者一般只有“聆听”的份儿,而没有交流的机会。
2.3观课的基本特点。 观课除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情境性、理论性等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
2.3.1科学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在观课之前必须掌握有关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等,必须形成科学的概念,准备科学的观察工具。
2.3.2合作性。观课要求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3.3反思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理性化。
2.3.4发展性。观课的反思性决定了观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4议课的基本特点。 议课除了具有目的性、情境性、理论性等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
2.4.1双向性。议课不能是“妄下结论”、“做出判断”,而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让参与者开展对话、讨论和反思的科学而合理的过程。
2.4.2民主性。议课是“对话”、“讨论”、“探寻”、“反思”、“求同存异”的过程。
2.4.3尊重性。议课要求尊重参与者,不主张强加“权威结论”。
2.4.4发展性。议课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的区别
听课与观课的区别:听课以“听”为主,强调的是听课者听授课教师讲;而观课以“看”为主,是一种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既要倾听授课教师的讲,更要关注教学双边的活动。听课是静态的,听课者要静静地坐在被安排的座位“专心致志”地听“尊敬的老师”讲课,不管他(她)讲得如何;而观课是动态的,要求观课者“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既要听老师讲授,又要看学生反应,而且观课者的“自由”可以不被限制。听课获得的是片面、主观的信息;而观课获取的是全面而更为重要的信息。听课通常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观课触及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本质,一方面主动获取了相对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参与者双方的成长,是教学任务在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听课结论的指导作用是片面而短暂的;而观课过程的指导作用是相对全面和持久的。等等。
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评课强调的是“权威结论”,评课者的主观感受就是“终极结论”,被评者只能“聆听”、接受“批评帮助”,于是“幸运儿”被点评得“十全十美”,他们莫名其妙地笑逐颜开,获得成功(当然,“不幸者”被点评得“一无是处”,他们无可奈何地伤心哭泣,惨遭失败);而议课注重的是“求同存异”,参与者可以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对话、讨论、反思,没有结论,只有探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课是单边的活动,通常是“专家”、“领导”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观课是双边的活动,所有参与者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抛砖引玉、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评课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管授课情况如何;而议课相对客观,皆大欢喜。评课有时极大地挫伤了授课者的积极性;而议课给人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4听课、评课的归宿
我们不难发现,听课实际上是观课。在听课过程中,闭着眼睛听是不礼貌的,也是不允许的,既要求“听”,又要求“看”,做到“听”中有“看”,“看”中有“听”。听课者单靠耳朵获取的信息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实际情况是课堂上“可以看”、“需要看”、“必须看”的因素是越来越多了。
评课有“主”“客”之分,中国人习惯于“以主为上”、“客随主便”的传统观念,这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利于教学的创新;而议课是围绕共同话题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彼此接纳。评课追求的通常是授课者的“展示”、“表演”,其作用是短暂的;而议课注重的是彼此的“对话”、“交流”,其作用是长久的。评课注重“结论”;而议课鼓励“创新”。等等。如此一番比较,评课必须走向议课。
综上所述,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听课、评课是“传统武器”,观课、议课是“新式武器”。时下人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扬弃传统的听课评课,扶持新生的观课议课。
参考文献
[1]《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主编:刘大春、熊生贵、刘益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听课、评课对于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说起观课、议课,不少教师就不知其然了。因此,在提倡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弄清“四课”的含义、特点、区别、联系等。
1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含义
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听教师讲课。具体而言,就是相关人员带着一定的任务、目的,主要借助听觉和视觉获取授课教师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听课种类繁多,目的各异,有选拔性听课、考评性听课、交流性听课、拜师性听课、研讨性听课、抽查性听课、培训性听课、赛课性听课等等。
评课,就是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是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行点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听课的延伸。长期以来,评课被认为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師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观课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被称为“听课”。观课就是课堂观察活动,是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观察者带着一定的任务、目的,凭借自身眼、耳等感觉器官以及观课量表、录音录像等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且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议课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评、议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观课者和授课者对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进行探寻、协商、反思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使参与者都有所收获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议课是教师成长的促进剂。
2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特点
2.1听课的基本特点
2.1.1目的性。听课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听课,如果没有目的,听课便失去了意义。
2.1.2选择性。由于目的、任务不同,听课必然带有选择性,没有人能够把“一切课”都听过来。
2.1.3主观性。听课者的感受与授课者的意图不可能完全一致,听课者听完后往往是“见仁见智”、“横看成岭侧看峰”。
2.1.4情境性。听课必须在一定的场合进行。如,教室。
2.1.5单向性。在传统的听课活动中,一般来说,听课者听完就走人,授课者不知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
2.1.6理论性。听课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而且听后一般会形成一定的理论。
2.1.7指导性。一般来说,听课者要对授课者给予一定的“批评指正”、指导帮助。这种指导,有时在课前,有时在课后。
2.2评课的基本特点
2.2.1目的性。评课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便失去了评课的意义。
2.2.2理论性。评课必须以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为依据
2.2.3情境性。评课总是在一定的活动场所进行。
2.2.4主观性。在传统的评课中,一般而言,领导、专家的意见就是“正确结论”,授课者不置可否。
2.2.5单向性。在传统的评课中,被评者一般只有“聆听”的份儿,而没有交流的机会。
2.3观课的基本特点。 观课除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情境性、理论性等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
2.3.1科学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在观课之前必须掌握有关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等,必须形成科学的概念,准备科学的观察工具。
2.3.2合作性。观课要求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3.3反思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理性化。
2.3.4发展性。观课的反思性决定了观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4议课的基本特点。 议课除了具有目的性、情境性、理论性等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
2.4.1双向性。议课不能是“妄下结论”、“做出判断”,而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让参与者开展对话、讨论和反思的科学而合理的过程。
2.4.2民主性。议课是“对话”、“讨论”、“探寻”、“反思”、“求同存异”的过程。
2.4.3尊重性。议课要求尊重参与者,不主张强加“权威结论”。
2.4.4发展性。议课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的区别
听课与观课的区别:听课以“听”为主,强调的是听课者听授课教师讲;而观课以“看”为主,是一种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既要倾听授课教师的讲,更要关注教学双边的活动。听课是静态的,听课者要静静地坐在被安排的座位“专心致志”地听“尊敬的老师”讲课,不管他(她)讲得如何;而观课是动态的,要求观课者“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既要听老师讲授,又要看学生反应,而且观课者的“自由”可以不被限制。听课获得的是片面、主观的信息;而观课获取的是全面而更为重要的信息。听课通常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观课触及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本质,一方面主动获取了相对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参与者双方的成长,是教学任务在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听课结论的指导作用是片面而短暂的;而观课过程的指导作用是相对全面和持久的。等等。
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评课强调的是“权威结论”,评课者的主观感受就是“终极结论”,被评者只能“聆听”、接受“批评帮助”,于是“幸运儿”被点评得“十全十美”,他们莫名其妙地笑逐颜开,获得成功(当然,“不幸者”被点评得“一无是处”,他们无可奈何地伤心哭泣,惨遭失败);而议课注重的是“求同存异”,参与者可以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对话、讨论、反思,没有结论,只有探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课是单边的活动,通常是“专家”、“领导”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观课是双边的活动,所有参与者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抛砖引玉、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评课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管授课情况如何;而议课相对客观,皆大欢喜。评课有时极大地挫伤了授课者的积极性;而议课给人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4听课、评课的归宿
我们不难发现,听课实际上是观课。在听课过程中,闭着眼睛听是不礼貌的,也是不允许的,既要求“听”,又要求“看”,做到“听”中有“看”,“看”中有“听”。听课者单靠耳朵获取的信息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实际情况是课堂上“可以看”、“需要看”、“必须看”的因素是越来越多了。
评课有“主”“客”之分,中国人习惯于“以主为上”、“客随主便”的传统观念,这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利于教学的创新;而议课是围绕共同话题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彼此接纳。评课追求的通常是授课者的“展示”、“表演”,其作用是短暂的;而议课注重的是彼此的“对话”、“交流”,其作用是长久的。评课注重“结论”;而议课鼓励“创新”。等等。如此一番比较,评课必须走向议课。
综上所述,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听课、评课是“传统武器”,观课、议课是“新式武器”。时下人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扬弃传统的听课评课,扶持新生的观课议课。
参考文献
[1]《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主编:刘大春、熊生贵、刘益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