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观念却方法各异,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粗略的概括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那么,老师充当什么角色?课堂教学到底如何进行?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指导工作,盖在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领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法,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情绪,耐心诱导,巧妙点拨,切忌把答案、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有目的地讲,逐渐过渡到学生已理解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教学关系中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从课堂形式上看,教师仿佛退居二线,教师应遵循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能够学会的就坚持不教、不重复的理念,教师真正是导师和领路人的角色,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了课堂上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从实际上把教学活动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也能够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落到实处。
  所谓“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就是以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意味着教师从“满堂灌”向最大限度的学生自学和学生参与转变,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激励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思维,启迪智慧,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实践“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呢?
  
  一、自学指导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7小时的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来,离开这一点来谈全面发展,谈素质教育、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所以,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完成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一要靠坚韧的意志,二要靠科学的方法。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着力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即“三读二查一见疑”。“三读”,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一读”——默读,要手脑并用,圈点字词,勾画语句,粗知课文大意。“二读”——朗读,读课文要出声,口脑并用,理清作者思路,筛选信息,熟悉课文内容。“三读”——精读,这是更高层次的读,要把握课文要点,推敲文章,概括主旨,了解写法。通过设疑、质疑、讨论、分析、综合、判断完成学的任务。“二查”就是要求学生动手。“一查”即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字词。“二查”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一见疑”即要求学生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标注在课本上,以便在“后教”中搞明白。
  
  二、后教
  
  “后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后教”的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就是学生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对于个别和极少数同学没有掌握的问题,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进行补救,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教学。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主要采取“生教生”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对于同学的疑问或同学讲解的疑问,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以求解答;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真正做到“会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的探究、创新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来自于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来自于丰富的想象力和质疑能力。课堂学习毕竟只有45分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学习才是学生消化、吸收、巩固的重要环节。每学一篇课文都应要求学生谈谈认识,写写心得,哪怕只有三五句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大胆创新的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其宗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焕发出了学习的热情,也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了。
  语文教学中,运用“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确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力领域和非智力领域都得到了较大拓展,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测量和评估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赵维政,山东省烟台市二十四中教师;徐庆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它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定、宁静、自然的社会生活图景,读《桃花源记》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桃花源的美,美在那令人向往的田园风物,美在那质朴淳厚的民风人情,美在那份亦真亦幻的神秘朦胧。  【关键词】田园风物美 民风人情美 神秘朦胧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次读《桃花源记
【摘要】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选取了五篇乡愁题材的作品。本文从情感、文化和审美三个角度,对乡愁的深层内蕴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乡愁 情感 文化 审美    古往今来,乡愁一直是文人们反复吟唱的主题。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感,具有一种能轻易俘获人心的魅力。苏教版必修一的“月是故乡明”专题,汇集老舍等五位名家的的典范之作,深入地诠释了乡愁文学的意蕴与内涵。
【摘要】故乡,是一个关于回归的主题。在《故乡》中,鲁迅通过表现故乡的一些细致场景来表达主题,并且都是饱含着不幸、痛苦和凄凉、悲伤。虽然故乡是让人失望的,是悲凉阴冷的,但作者始终保持着战斗者的形象——“相信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走”正是世界与自我双重绝望的反抗。鲁迅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有故乡,却没有精神借以寄托的故乡,可由于有了他从未放弃过的跋涉,负痛前行,寄寓了对美好社会的企盼和期待,这种爱
【摘 要】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题型,一经问世,便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被大众接受而固定下来。随着话题作文弊端的显现,话题作文在提供宽松、开放、灵活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审题的要求,增添话题的限制性和思维的思辨性,以加强作文的限制。与此同时,考题也加强了与当下时代的联系,体现出时代的脉搏。  【关键词】考场作文 话题作文 自由 约束    自1998年开始,高考材料作文引入一种新的题型——话题作文,即
【摘 要】《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很能引发思考的女性,她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了十年艰苦生活的代价,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十年的物质苦难却带给她一生的精神幸福。  【关键词】自我 友情 爱情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丢失一串借来的项链,利用十年时间偿还,直到最后才得知是假项链的故事。  对玛蒂尔德的各种评价很多,以批判她的虚荣心为主。但笔者却对文本有不同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写作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详细陈述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阅读、体验课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升格作文;课外阅读作拓展延伸;撰写写作心得。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
【摘 要】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也极具开放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选择的自由度恰恰又体现了作文题除了“形散”外,更有“神不散”的特征。考生写作时不同的选择也就体现了考生的认知水平、人生境界的不同,因而使评卷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度。  【关键词】开放性;多样性;明确性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话题刚一揭晓,顿时议论如潮。乍看话题,竟不住冷汗顿生,直叹不好写。再粗看话题前面
【摘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治学态度 科学精神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分赴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
摘 要:文章选取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教育学院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访谈法,对两个学院的学科评估举措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评估中,学位项目是学科评估工作的基本对象、认证制度是评估的核心路径。整体上,认证体系庞大而多元,首先是机构多样,各级各类第三方机构和学会组织是认证的实施主体;其次是标准多元,每个学位项目都有一套标准体系。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
【摘 要】本文以一次听课过程为契机,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以教师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关键词】创新教育 生本理念 智力潜能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连云港市教研室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教师的语言优美准确而具有感染力,有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