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我到银行存款。存单填好后,我发现事先点好的钱少了200元。奇怪!
回家问丈夫,丈夫郑重表示:“抽屉里的钱我可没动。是不是你自己记错了?”
儿子凑过来,看看这个,望望那个。
尽管认定这件事不可能和儿子发生联系,但我还是例行公事地追问了一句:“见没见抽屉里的钱?100元一张,少了两张。”
儿子摇摇头说:“钱?我没拿。”
我开玩笑地说:“看来得审问我自己了,我把钱弄哪儿去了?要不,我们让派出所帮帮忙?”说着,我装模作样地在电话上胡乱按了几个号码。
儿子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不顾一切冲将过来一把按住我的手:“妈妈别打,不能打电话!”
儿子如此紧张,其中必有原因。我问:“怎么回事?”
不料,儿子坐回沙发,一言不发。坐姿极不自然,上身又僵又直,好像等待着什么。肯定有鬼。
我问:“是不是你把钱花光了?”要么弄丢了?”
儿子说:“我没花钱,我1分钱也没花。”
“既然没拿钱,那你紧张什么。”我说。
儿子又不说话了。我们僵持着。
一会儿,儿子突然抽泣起来。
从儿子的表现看,钱是他拿的。他不承认也不行。儿子哭得十分伤心。我板着脸,等待儿子做出合理解释。
可是儿子一直在抽泣。好不容易控制住了情绪,他又闭紧了嘴。再问,便一言不发了。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我觉得,200元钱足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用它打游戏机,买一些不该买的东西,逛一些不该去的场所。犯罪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坏,而是受习惯的驱使,逐步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我越想越紧张。
这时儿子站起身,走到他的小床边,把裤子扒了下来,只剩一条小短裤,然后趴下身,屁股朝天撅起来,捂住脸说:“妈妈,你打我吧,我错了。”
“钱是你拿的?”我问。
儿子点点头又摇摇头。
“钱到哪儿去了,它会飞?”我变得不冷静了。
“既然你宁愿受皮肉之苦,也不讲出实情,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儿子说:“妈妈,你打我吧,我错了。钱,我没花。”
“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既然没花钱,为什么说自己错了?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不肯承认是自己拿了钱?那你错在哪里,何错之有?”我的嗓门一点点拔高,呼吸也不均匀了。我环视屋内,发现门后有一根竹竿,我拿过来,试着往自己手背上抽了一竿,真疼,一直疼到心里。我扔掉了竹竿。但是,今天我必须揍儿子一顿,否则这件事如何了结。
儿子的屁股已经预备了很久,我还等什么?
啪啪啪——照着儿子的屁股连击三掌。声音把空气都搅得跳起来。
儿子反而不哭了。
我看看手,通红,揉揉,火辣辣地疼。试想,被打的人儿,皮肤那么娇嫩,会不疼?然而,这个傻孩子,他不求饶,甚至一声不哭。这倒让我不知所措起来。
“妈妈,你别哭,我说实话。钱,我扔了……”
儿子帮我擦干不争气的眼泪,我帮儿子提好裤子:“你应该早说,扔哪儿了?”
“扔到垃圾箱了。”
“这不可能!”虽这么想,我还是拉着儿子的手下了楼。垃圾箱刚被人清理过,我和儿子顺着车辙来到垃圾处理站,发现一辆满载的垃圾车还未来得及卸,车主正在一旁抽烟。待我说明了原因,车主在原地将垃圾卸了,拿了铁耙和儿子一起翻找起来。
儿子说,钱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子很小,塑料的,像火柴盒儿。
找了一遍,没有。又找,还没有。车主说,孩子的话哪有准儿,就是真扔了,也不见得正好装到我这一车上。说不定,早运走了。还有这么死性的爹妈。车主把工具一撂,接着抽烟去了。
儿子拿过车主的工具,弓着腰,一点一点地刨,一遍一遍找,真像是淘金。看他认真的样子,我又劝自己,儿子不会骗人。
车主说:“孩子又不傻,咋会把钱扔了,你这当娘的拣根棒槌还当真(针)哩!”
儿子拣着个什么,用手捏捏,拇指一顶,大叫:“找到了,找到了。看!快看!”
小小的白色的,比火柴盒还扁的盒子里真的装着钱。打开一看,钱折叠得四四方方,板板正正。儿子用细细的小指往外一挑,一片东西掉出来,再挑,又一片东西飘然落地。儿子拣起来,伸展开,是200元整!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儿子把钱当垃圾扔了,现在,“垃圾”被他给找了回来。
这一切怎么解释呢?
儿子后来说:“我从抽屉里拿了两个钱(我纠正说:‘是200元钱’)在书包里装了两天,我觉得我做错了,我怕妈妈知道,会说我是坏孩子。我不想当坏孩子。你不是说知错就改嘛,所以,我就把钱扔了。”
当然,那时我已经冷静下来,我说:“你应该尽早告诉妈妈,怎么能把钱扔掉?妈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你这样做,是因为你还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这件事对你来说太大了,留着钱,会使你烦恼;怎么证明你改了错误,扔掉它,远离钱。你是这样想的,对么?”
儿子说:“上次我用硬币偷偷换了您的纸币,差一点犯大错误;这次又拿家里的钱,要是老师知道了,多丢人啊。”
“把钱扔了,证明你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但是钱本身并没有错啊,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扔了,就什么都买不了了。
“你能告诉我,拿这些钱打算干什么用?”
儿子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一二三,只是低下了头。
我猜到了,不外乎买干脆面、冰袋、滋水枪之类。我说:“只要是你需要的东西,妈妈给你钱,陪你去买。”
事情总算过去了。不久儿子告诉我一个秘密:那次他拿200元钱,不是想买小食品,而是要捐款。他想多捐点,这样,他们班就可以在全校得第一了……
面对儿子的秘密,我哑然了。■
回家问丈夫,丈夫郑重表示:“抽屉里的钱我可没动。是不是你自己记错了?”
儿子凑过来,看看这个,望望那个。
尽管认定这件事不可能和儿子发生联系,但我还是例行公事地追问了一句:“见没见抽屉里的钱?100元一张,少了两张。”
儿子摇摇头说:“钱?我没拿。”
我开玩笑地说:“看来得审问我自己了,我把钱弄哪儿去了?要不,我们让派出所帮帮忙?”说着,我装模作样地在电话上胡乱按了几个号码。
儿子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不顾一切冲将过来一把按住我的手:“妈妈别打,不能打电话!”
儿子如此紧张,其中必有原因。我问:“怎么回事?”
不料,儿子坐回沙发,一言不发。坐姿极不自然,上身又僵又直,好像等待着什么。肯定有鬼。
我问:“是不是你把钱花光了?”要么弄丢了?”
儿子说:“我没花钱,我1分钱也没花。”
“既然没拿钱,那你紧张什么。”我说。
儿子又不说话了。我们僵持着。
一会儿,儿子突然抽泣起来。
从儿子的表现看,钱是他拿的。他不承认也不行。儿子哭得十分伤心。我板着脸,等待儿子做出合理解释。
可是儿子一直在抽泣。好不容易控制住了情绪,他又闭紧了嘴。再问,便一言不发了。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我觉得,200元钱足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用它打游戏机,买一些不该买的东西,逛一些不该去的场所。犯罪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坏,而是受习惯的驱使,逐步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我越想越紧张。
这时儿子站起身,走到他的小床边,把裤子扒了下来,只剩一条小短裤,然后趴下身,屁股朝天撅起来,捂住脸说:“妈妈,你打我吧,我错了。”
“钱是你拿的?”我问。
儿子点点头又摇摇头。
“钱到哪儿去了,它会飞?”我变得不冷静了。
“既然你宁愿受皮肉之苦,也不讲出实情,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儿子说:“妈妈,你打我吧,我错了。钱,我没花。”
“这不是自相矛盾么。既然没花钱,为什么说自己错了?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不肯承认是自己拿了钱?那你错在哪里,何错之有?”我的嗓门一点点拔高,呼吸也不均匀了。我环视屋内,发现门后有一根竹竿,我拿过来,试着往自己手背上抽了一竿,真疼,一直疼到心里。我扔掉了竹竿。但是,今天我必须揍儿子一顿,否则这件事如何了结。
儿子的屁股已经预备了很久,我还等什么?
啪啪啪——照着儿子的屁股连击三掌。声音把空气都搅得跳起来。
儿子反而不哭了。
我看看手,通红,揉揉,火辣辣地疼。试想,被打的人儿,皮肤那么娇嫩,会不疼?然而,这个傻孩子,他不求饶,甚至一声不哭。这倒让我不知所措起来。
“妈妈,你别哭,我说实话。钱,我扔了……”
儿子帮我擦干不争气的眼泪,我帮儿子提好裤子:“你应该早说,扔哪儿了?”
“扔到垃圾箱了。”
“这不可能!”虽这么想,我还是拉着儿子的手下了楼。垃圾箱刚被人清理过,我和儿子顺着车辙来到垃圾处理站,发现一辆满载的垃圾车还未来得及卸,车主正在一旁抽烟。待我说明了原因,车主在原地将垃圾卸了,拿了铁耙和儿子一起翻找起来。
儿子说,钱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子很小,塑料的,像火柴盒儿。
找了一遍,没有。又找,还没有。车主说,孩子的话哪有准儿,就是真扔了,也不见得正好装到我这一车上。说不定,早运走了。还有这么死性的爹妈。车主把工具一撂,接着抽烟去了。
儿子拿过车主的工具,弓着腰,一点一点地刨,一遍一遍找,真像是淘金。看他认真的样子,我又劝自己,儿子不会骗人。
车主说:“孩子又不傻,咋会把钱扔了,你这当娘的拣根棒槌还当真(针)哩!”
儿子拣着个什么,用手捏捏,拇指一顶,大叫:“找到了,找到了。看!快看!”
小小的白色的,比火柴盒还扁的盒子里真的装着钱。打开一看,钱折叠得四四方方,板板正正。儿子用细细的小指往外一挑,一片东西掉出来,再挑,又一片东西飘然落地。儿子拣起来,伸展开,是200元整!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儿子把钱当垃圾扔了,现在,“垃圾”被他给找了回来。
这一切怎么解释呢?
儿子后来说:“我从抽屉里拿了两个钱(我纠正说:‘是200元钱’)在书包里装了两天,我觉得我做错了,我怕妈妈知道,会说我是坏孩子。我不想当坏孩子。你不是说知错就改嘛,所以,我就把钱扔了。”
当然,那时我已经冷静下来,我说:“你应该尽早告诉妈妈,怎么能把钱扔掉?妈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你这样做,是因为你还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这件事对你来说太大了,留着钱,会使你烦恼;怎么证明你改了错误,扔掉它,远离钱。你是这样想的,对么?”
儿子说:“上次我用硬币偷偷换了您的纸币,差一点犯大错误;这次又拿家里的钱,要是老师知道了,多丢人啊。”
“把钱扔了,证明你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但是钱本身并没有错啊,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扔了,就什么都买不了了。
“你能告诉我,拿这些钱打算干什么用?”
儿子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一二三,只是低下了头。
我猜到了,不外乎买干脆面、冰袋、滋水枪之类。我说:“只要是你需要的东西,妈妈给你钱,陪你去买。”
事情总算过去了。不久儿子告诉我一个秘密:那次他拿200元钱,不是想买小食品,而是要捐款。他想多捐点,这样,他们班就可以在全校得第一了……
面对儿子的秘密,我哑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