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盲校的语文教师,如何引导视障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是激发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
一、多朗读,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倾听是孩子阅读的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盲生由于视觉的限制,手的触觉范围小,这使盲生不能很快整体感知阅读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朗读是我和学生之间的读书方式,《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抄写匠》、《万里寻母记》等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故事。盲生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故事朗读通过视、听多种感官渠道刺激大脑。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朗读时,我把书中的人物介绍给孩子,讲到故事的精彩处故意闭口不谈,让孩子们猜测,吸引他们阅读的胃口。比如,在朗读《万里寻母记》时。除正确把握语句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外,还不断变换阅读方式。每当读完一个段落,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复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班级中,孩子们缺少的是阅读的引导。把作品中蕴藏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兴趣,能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日益浓厚。
二、常引荐,做好阅读记录
目前全世界只有5%的图书被制成盲文书籍,严重限制了盲生的阅读范围,为此教学中以盲用软件的发音系统为平台,借用盲用软件在网络中引荐学生选择读物。在“红泥巴”和“朗读中国”等网站中有许多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作品,从那里找出相关书目、下载电子图书供盲生阅读使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阅读范围,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学生尝试和实践网上阅读、网上交流,一是扩大了阅读范围,弥补了盲文书籍少的限制。二是学生阅读后通过博客写读后感,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提供平台,满足了学生全方位多渠道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
推荐了阅读书目后,还要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通过查看阅读记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简单填写书目的相关信息,如书名、作者等,也可以加上“好看”、“有趣”、“感人”等简单评价。随着年级增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记录内容,如主要内容、感受想法等。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重交流,分享阅读快乐
学生阅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目后,书中的人物形象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记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阅读交流课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章进行深人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言,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引发学生持续阅读的欲望,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些阅读延伸活动。例如,读书手抄报的采编;教学生制作书签或小书;善于表演的同学,可以将书中的故事改编成故事剧;口才好的同学可以演讲、辩论……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喜悦。适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赛诗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既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自由,又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激发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语文综合素养也相应得到了发展。
把一本本有趣、耐人寻味的儿童读物带到学生面前,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语文所蕴含的魅力、情感、精神、文化等,就会植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运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认真去读、去看、去说、去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自主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点燃阅读之光,让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获取最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读书,幸福成长;这光芒让照亮他们的人生和心灵。
一、多朗读,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倾听是孩子阅读的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盲生由于视觉的限制,手的触觉范围小,这使盲生不能很快整体感知阅读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朗读是我和学生之间的读书方式,《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抄写匠》、《万里寻母记》等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故事。盲生听觉灵敏,辨音能力强,故事朗读通过视、听多种感官渠道刺激大脑。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朗读时,我把书中的人物介绍给孩子,讲到故事的精彩处故意闭口不谈,让孩子们猜测,吸引他们阅读的胃口。比如,在朗读《万里寻母记》时。除正确把握语句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外,还不断变换阅读方式。每当读完一个段落,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复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班级中,孩子们缺少的是阅读的引导。把作品中蕴藏的东西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兴趣,能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日益浓厚。
二、常引荐,做好阅读记录
目前全世界只有5%的图书被制成盲文书籍,严重限制了盲生的阅读范围,为此教学中以盲用软件的发音系统为平台,借用盲用软件在网络中引荐学生选择读物。在“红泥巴”和“朗读中国”等网站中有许多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作品,从那里找出相关书目、下载电子图书供盲生阅读使用。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阅读范围,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学生尝试和实践网上阅读、网上交流,一是扩大了阅读范围,弥补了盲文书籍少的限制。二是学生阅读后通过博客写读后感,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提供平台,满足了学生全方位多渠道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
推荐了阅读书目后,还要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通过查看阅读记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简单填写书目的相关信息,如书名、作者等,也可以加上“好看”、“有趣”、“感人”等简单评价。随着年级增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记录内容,如主要内容、感受想法等。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要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重交流,分享阅读快乐
学生阅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目后,书中的人物形象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记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贮存在脑海中最喜欢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阅读交流课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章进行深人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言,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引发学生持续阅读的欲望,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些阅读延伸活动。例如,读书手抄报的采编;教学生制作书签或小书;善于表演的同学,可以将书中的故事改编成故事剧;口才好的同学可以演讲、辩论……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喜悦。适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赛诗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既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自由,又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激发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语文综合素养也相应得到了发展。
把一本本有趣、耐人寻味的儿童读物带到学生面前,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语文所蕴含的魅力、情感、精神、文化等,就会植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运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认真去读、去看、去说、去做,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自主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点燃阅读之光,让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获取最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读书,幸福成长;这光芒让照亮他们的人生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