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五年制课外阅读量是100万字,六年制150万字。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概括地说,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读得少,阅读面窄;二是阅读不加筛选,内容杂乱;三是看得比较随意,大多走马观花;四是喜欢阅读有插图的漫画、卡通、动漫,对纯文字的书不感兴趣;五是阅读效率不高,甚至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怎么才能让他们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阐述。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
1.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3)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
2.教师从不同角度选择课外读物
(1)从教材扩展上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的,充分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教师可以从课内的读物向课外的扩展。如学习了《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推荐长篇读物《红岩》,学过了《草船借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知道诸葛亮的有趣故事,可以看《三国演义》等。
(2)从体裁上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可安排些篇幅较长的读物。
二、教师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桥梁,教师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1)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能力。对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书的态度。让学生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3)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和创造的发源地。常见的笔记方法如下:
①眉批笔记。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②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③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修养。展开系列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学校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两者要互相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开辟班级“书香园”。教师带头并动员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上,开辟“书香园”,让学生互相借阅,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节约阅读投资,同时,便于学生就读一本书、同一角色、同一话题等进行即时交流。一些课外阅读面较广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部分阅读兴趣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2)创建家庭“书香角”。在家庭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创建“书香角”,设定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孩子和家长一道静下心来读书。还可以设计“同读书,共进步”的亲子阅读卡,便于家长与孩子在填写过程中交流阅读心得。家长应为孩子做出表率,为孩子创建相对稳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切实监控,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在阅读中产生的错误或不良倾向。
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我们所采取的方式要有利于保持学生的阅读激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觉坚持阅读,并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课内外的阅读活动有机整合,尽可能调动一切对学生有利的教育因素,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一、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
1.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3)要有趣味性。枯燥、乏味、缺乏艺术力量的读物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
2.教师从不同角度选择课外读物
(1)从教材扩展上延伸。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编排的,充分考虑了儿童各个因素在各阶段的发展。教师可以从课内的读物向课外的扩展。如学习了《革命烈士诗二首》,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推荐长篇读物《红岩》,学过了《草船借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知道诸葛亮的有趣故事,可以看《三国演义》等。
(2)从体裁上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可安排些篇幅较长的读物。
二、教师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桥梁,教师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从三方面考虑:
(1)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能力。对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书的态度。让学生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3)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和创造的发源地。常见的笔记方法如下:
①眉批笔记。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②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③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修养。展开系列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学校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两者要互相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开辟班级“书香园”。教师带头并动员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上,开辟“书香园”,让学生互相借阅,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节约阅读投资,同时,便于学生就读一本书、同一角色、同一话题等进行即时交流。一些课外阅读面较广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部分阅读兴趣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2)创建家庭“书香角”。在家庭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创建“书香角”,设定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孩子和家长一道静下心来读书。还可以设计“同读书,共进步”的亲子阅读卡,便于家长与孩子在填写过程中交流阅读心得。家长应为孩子做出表率,为孩子创建相对稳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切实监控,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在阅读中产生的错误或不良倾向。
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我们所采取的方式要有利于保持学生的阅读激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觉坚持阅读,并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课内外的阅读活动有机整合,尽可能调动一切对学生有利的教育因素,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