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链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或者中心内容展开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链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次来构建,要让学生在问题链的驱动下逐渐接近数学的本质规律,自然而然地领悟到知识的核心部分,并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
关键词:问题链;层次性;学习效率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组成,而问题链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无疑更加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尝试构建问题链,用问题链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元和深入,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内容丰富的问题链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因为好奇,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烈,希望解决的问题也多,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问题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问题的涵盖面要尽量广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更加自然。
例如,在“认识比例”的教学中,笔者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在学生口答的时候相机板书,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包括“什么是比例”“比例的作用是什么”“比例的性质是什么”“学习比例有什么用”等等,这些问题展示出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的思考。此后的学习中,笔者将例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并揭示比例的概念,学生在思考中不但认识了什么是比例,还领悟到比例就是用来揭示两个比之间关系的,这样的领悟推动了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在进一步探索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长的比和宽的比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发现比值相等也说明两个比成比例关系,而且他们认识到成比例代表着长方形的形状不变。在全课总结的时候,笔者将学生课上提到的后两个问题突出显示,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这两个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从一个中心出发,想到了与此相关的问题,并沿着这样的道路展开探索,他们的学习就是有效的,这样的学习不但更加自然,而且为学生累积出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推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层次清晰的问题链
目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零散,问题之间的关系衔接不够精密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思考总是在应付一个个问题,而问题链的出现让数学课堂更加精炼和顺畅,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下迅速接近本质的数学规律。
例如,在“简单的周期”教学中,笔者将教材中出现的盆花的排列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第17盆花是什么颜色;除法算式中的余数表示什么,为什么余数是1就代表这盆花是蓝色;它是第几组的第1盆,这个几组从哪里看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学生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规律中的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周期现象中每一组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样的,而且对于除法算式中每一个部分的含义都耳熟能详,这样学生能迅速抓住本质的规律认识了周期,并能解决周期中的实际问题。
这个案例中呈现的问题都沿着一条主线展开,在思考所有的问题之后,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他们能够抓住本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
环节紧扣的问题链
问题链不仅应该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来设计,还要加强问题的层次性,让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感受到问题的价值,拓展出问题的内涵,挖掘出问题的深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核心目标,在层次性强、环節紧扣的问题链驱动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定会更加深入。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一个特定位置,显然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方法的杂乱无章,由此出示第一个问题“不统一怎么办”,在约定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出学生多种不同形式的表示方法,并引出第二个问题“不简练怎么办”,这样推动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方法来定位,并最终将定位方式落实到数对上,在此后的练习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之外,还可以拓展情境,出示空间中的位置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行和列不够用怎么办?由此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更深处。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最初根据经验就能简单地解决问题开始,到面对“不统一”的问题和“不精炼”的问题,他们的方法是在优化的,眼界也在不断的提升,直至面对“列与行不够用”的问题,才将学生的数学探索引领到深处,推动了学生向本质的数学规律进发。
问题链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要综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问题链设计在关键之处,直击学生的困惑中心,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更加自然,更加顺畅,更加深入,这样充分发挥出问题链的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问题链;层次性;学习效率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组成,而问题链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无疑更加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尝试构建问题链,用问题链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元和深入,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内容丰富的问题链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因为好奇,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烈,希望解决的问题也多,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问题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问题的涵盖面要尽量广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更加自然。
例如,在“认识比例”的教学中,笔者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在学生口答的时候相机板书,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包括“什么是比例”“比例的作用是什么”“比例的性质是什么”“学习比例有什么用”等等,这些问题展示出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的思考。此后的学习中,笔者将例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并揭示比例的概念,学生在思考中不但认识了什么是比例,还领悟到比例就是用来揭示两个比之间关系的,这样的领悟推动了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在进一步探索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长的比和宽的比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发现比值相等也说明两个比成比例关系,而且他们认识到成比例代表着长方形的形状不变。在全课总结的时候,笔者将学生课上提到的后两个问题突出显示,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这两个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从一个中心出发,想到了与此相关的问题,并沿着这样的道路展开探索,他们的学习就是有效的,这样的学习不但更加自然,而且为学生累积出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推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层次清晰的问题链
目前的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零散,问题之间的关系衔接不够精密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思考总是在应付一个个问题,而问题链的出现让数学课堂更加精炼和顺畅,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下迅速接近本质的数学规律。
例如,在“简单的周期”教学中,笔者将教材中出现的盆花的排列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第17盆花是什么颜色;除法算式中的余数表示什么,为什么余数是1就代表这盆花是蓝色;它是第几组的第1盆,这个几组从哪里看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学生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规律中的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知道周期现象中每一组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样的,而且对于除法算式中每一个部分的含义都耳熟能详,这样学生能迅速抓住本质的规律认识了周期,并能解决周期中的实际问题。
这个案例中呈现的问题都沿着一条主线展开,在思考所有的问题之后,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他们能够抓住本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
环节紧扣的问题链
问题链不仅应该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来设计,还要加强问题的层次性,让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时候感受到问题的价值,拓展出问题的内涵,挖掘出问题的深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核心目标,在层次性强、环節紧扣的问题链驱动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必定会更加深入。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一个特定位置,显然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方法的杂乱无章,由此出示第一个问题“不统一怎么办”,在约定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出学生多种不同形式的表示方法,并引出第二个问题“不简练怎么办”,这样推动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方法来定位,并最终将定位方式落实到数对上,在此后的练习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之外,还可以拓展情境,出示空间中的位置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行和列不够用怎么办?由此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更深处。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最初根据经验就能简单地解决问题开始,到面对“不统一”的问题和“不精炼”的问题,他们的方法是在优化的,眼界也在不断的提升,直至面对“列与行不够用”的问题,才将学生的数学探索引领到深处,推动了学生向本质的数学规律进发。
问题链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要综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问题链设计在关键之处,直击学生的困惑中心,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更加自然,更加顺畅,更加深入,这样充分发挥出问题链的导向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