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概念形成的基础.本文从演示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领悟实验方法因素.强调实验的性质和目的对实验的指导作用,适时进行实验方法的理性点化.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对物理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
  1演示实验的特点
  1.1简单性
  演示实验操作简单,通过教师演示物理现象导出结论,学生观察显著,容易抓住实验的关键点.如在讲授“压强”时,对于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这一概念不容易从直观上发现,为了摆脱学生学习畏惧,针对所缺乏的感知,用图1实验演示直观把重力与压力做出区别,得到斜面受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1.2直观性
  演示实验现象明晰,具有一定的可见度,能充分说明问题.在做演示仪器时尽量采用大仪器,使可见度放大.如演示实验,如图2,固定一个圆形木棒,两个相同环形磁体.(1)把一个磁体放入木棒底部,磁体N极在上面.把另一个磁体沿木棒往下放,磁体N极在下方.因为重力原因,上面的磁体落到底下,但我们看到它是悬浮在木棒中间.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磁极相互排斥的作用;(2)如图3,一个磁体放入木棒底端,磁体N极在上方,把另一个磁体用细铁丝悬挂后,磁体S极在下方,沿着木棒向下放,当放到一定高度后,提示学生观察下面的一个磁体顺着木棒向上运动,慢慢吸引到一起,进而说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可采用光、电或或机械等各种放大装置来增强演示给学生的效果.
  1.3示范性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整洁,放置的位置要正确,用规范的实验进行操作,仪器的使用、连接、操作做到准确规范.学生在观察中熟悉实验技能和和方法.如连接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路图顺次连接,连接后仔细检查无误后合上电键,学生观察明确在什么连接情况下用红线,什么连接情况下用黑线,正确演示实验对学生今后亲自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4能力性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有时是片面的,要上升到理论认知层面,需要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推理分析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转换到这个过程形成跨度.发散学生思维分析和探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1.5多样性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许多物理规律,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去探究、推理,而是一种验证.比如电功的公式、焦耳定律、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等.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去探究,我们真的不难想象探究的结果.但是,如杠杆原理、密度公式、比热容、电阻等原理或规律的得出,是完全可以运用探究得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不能“一招精”.
  2演示实验形成物理概念
  教师应选取新颖的演示实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观察与探究,科学概括,避免出现知识的顺向负迁移.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指导与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概念,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2.1多媒体演示物理概念形成
  课堂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通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者是播放有关的实验操作等.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具体,而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将获得提高.如α粒子散射实验,波的传播,模拟日食、月食展现影子形成等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入浅出地认识物理规律.
  实验的趣闻能在教学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激起了学生兴趣、去认真观察实验,掌握相应知识外,而且使学生对物理学史,对如何进行科学观察、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艰辛,须经顽强不懈的努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在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播发多媒体课件,德国的马德堡市民看到奇特而困惑的场景:他们的市长,把35.5 cm直径的两个空心铜半球紧紧合在一起,球内空气抽取出,然后派出每排8匹马,共2排的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6匹马在一段时间后耗尽竭力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分开,竟然发出巨大的像放炮般的声音,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2.2类比演示物理概念
  教材只是一个案例,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超越教参,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在有些物理概念无法找到直接的实验来演示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采用迁移方法设计出类比的实验给学生直观演示.如在讲授“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时,不可能达到用实验直接演示的目的.这时可以结合实际准备一根弹簧,两端各连接一个钢球,以支点A竖直放稳,钢球B处于静止状态下,B所受的重力等于所受的弹力,到支点A的距离为平衡距离;通过比拟分子间斥力跟引力相等时,分子间距离是平衡位置.压弹簧、钢球AB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比拟分子间小于平衡的距离,斥力大于引力显示斥力现象.虽然这种演示实验与分子间的实际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但用这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可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加强学生掌握概念的理解.
  3演示实验能力
  3.1认真实验观察
  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实验观察是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每个细节过程及产生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然后进行积极的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至理性知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各类实验以主观性、示范性、启发性、教育性、探索性为主要特征,有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途径来培养学生观察.
  3.2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中按规则进行操作,真实、规范地记录数据和描述现象,实验中的物与课堂中的理巧妙结合,从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
  3.3开辟实验第二课堂
  在教室设计实验广角,让学生观察一些短时间可以看到的现象,如硫酸溶液与水之间的扩散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小实验摆设在实验广角处.
  3.4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更多接触实验仪器,逐步具备独立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目的.
  总之,物理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渗透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取得效果.实验演示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到实验中,完善学生坚持不懈、有意识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所以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是必要的,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间接提升全国范围内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任务型教学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出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深受老师以及家长的重视,而英语阅读又是英语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笔试能力不错,一到口语能力完全就不行,或者就是一口纯正的中国式英语,或者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学习英语,英语成绩也是一差再差。笔者认为,英语课程不能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爱上英语并自觉学习英语。  【关键词】 情境教学 牛津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认为,深入课本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知识,并且认为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双杆”问题即两个导体棒沿导轨垂直磁场方向运动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其频考的原因,是因为该类问题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问题,通过它可以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问题不仅涉及到电磁学的基本规律,还涉及到受力分析,运动学,动量,能量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临界问题,极值问题,综合性较强,所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由于这类问题中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状态变化过程中变量比较多,因此挖掘出导体棒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哪一种最有效?面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掌握学生心理,选准教育时机.rn营造氛围,把握心理.班上学生有不分
对于初二学生来讲物理学科是一门新课程.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他们对物理这门新学科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理解力强、对物理感兴趣,他们接受物理知识也就相对很快;而有的学生缺乏兴趣爱好,或者学习基础薄弱,他们学习物理知识比较慢,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班级中学生的物理成绩参差不齐.随着新课程改革开展与深入,新课改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使得中职学校有效课堂教学很难落实。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成为中职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原动力,也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相当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托儿所”,家长没了目标,学生当然也没有动力。即使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好找个合适的工作,但是学生自己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了两个教育热词,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也强调组织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科学探究,这就涉及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1理清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抓手,为了有效融合这两种学习方法,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两种学习方法有所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